[文化]文化山西:山西晋商中的"改革家"李宏龄
本篇文章1590字,读完约4分钟
才华横溢
李宏玲(1847-1918),字寿,山西平遥县圆祠村人。平遥县是山西三大行的根据地之一,它的地位是“晋商数量达到汇聚的高峰,晋商数量就聚集在四川”。李宏玲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幸免于难,随后陷入战争。同治初年,在本县一家银行向贾学习,但银行失败了。同治七年(1868年),经同乡曹慧琳推荐,入魏霍峰。这家银行的庄家是山西介休北家村侯师,资产非常雄厚。据《清钞》记载,侯氏资产达7800万白银。侯氏开的银行和事务所“去过几次”。当时这些银行和事务所都很有格调,对用人有严格要求。他们不仅要有可靠的赞助商,还要进行严格的业务考核。只有合格的人才可以被雇用。李宏玲是本地人曹慧琳介绍来的。凭借他的才华,李宏玲逐渐受到校长的重视。曾任北京、上海、汉口等新村经理。
知恩图报
李宏玲经营该银行已有40多年,为银行的保存和殖民化做出了巨大贡献。李宏玲非常忠诚。事业发展之后,他没有忘记当年的赞助商。曹慧琳去世时,曹家极其贫困。李宏玲主动抚养他的妻子、孩子和孩子长达十多年,直到他们的孩子长大成人,能够自食其力。
商人特有的精明
李宏玲也善于观察形势。清末社会经济剧变,以汇兑为主业的银行陷入危机,李宏玲率先倡导银行改革。后来,他关于银行号改革的思想和方案因为保守派的阻挠而失败,他愤怒地写下了《同舟共济的忠告》和《山西票友的成败》,详细描述了改革的思想、方案和过程。晚年,他住在家乡,死在家里。在担任魏票号经理期间,处于极度动荡的状态,先后发生了甲午战争、庚子事变、两宫之死等事件。面对当前形势的变化,一些商人往往在经营中失去理智,导致失败。然而,李宏玲可以高瞻远瞩,从容应对。他主管的票号不仅可以避免损失,还可以增值。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他还是可以“自我安慰”的。为什么其他商人失败了,而李宏玲成功了?做生意好像是一起战斗,每一场战斗的成败往往取决于战斗思路和策略的正确性。李宏玲的商业思想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他有一个整体的、全面的观点;第二,他对待顾客有信心;第三,他把握市场,行动灵活;第四,他必须改变他的码头才能接受;第五,他不断拓展自己的商业视野。
政治家的头脑
虽然李宏玲是一个商人,但他不是一个普通的商人,而是一个有政治头脑、对事物有敏锐观察力、对时事有一定了解和进取精神的商人。李宏玲对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对民族商业的压迫有一定的了解。李宏玲在《晋商成败论》中说:“在偿还债务的情况下,外资银行靠的是外力,而大庆银行靠的是官方权力,属于财产关系,而对方靠的是自己的力量。比如丁伟营口东升和东西,银行收1.0%以上,票号收50%但不够。什么是公理?”一个封建社会的商人,对封建政权和外国资本主义对民族商业的压迫做出如此深刻的分析,并不简单。当然,他对这一思想的理解与他渴望学习和了解世界形势是分不开的。陈在《平遥墓表》中赞道:“虽治商,善读儒生性论书,得其所薪,名其所期。“再比如,李宏玲的思想是相对开放和开拓的。在人与物的矛盾中,他非常重视人的主观努力。李宏玲并没有坚持总数的要求,在前述的扬州、江西银行与总数要求相悖的情况下,主张变通。关于银行的未来,李宏玲也认为,只要进行改革,就有未来,这取决于人们的努力。当票号的改革方案被老帅破坏的时候,他问:“如果天数差不多,人员的压制也差不多!“我愿意做一个有识之士。”
晋商弃用洞察
清代山西票商一度在金融界占据主导地位,但在房部组建大庆银行时,山西票号错失良机,拒绝参与组建大庆银行的计划,导致大庆银行改为由江浙丝商组建。这就是中国金融业逐渐被江浙商人控制的原因。面对金融业的这一巨大变化,李宏玲率先推出银行号改革,这是一个有远见的举措。虽然“大老爷们都不用”,结果“没几年,国家变了,全国都被大叔搅得乱了,外汇生意也没了,跟你的话一样”。然而,李宏玲关于银行号码改革的思想确实代表了当时商人的进步思潮。(张)
标题:[文化]文化山西:山西晋商中的"改革家"李宏龄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山西时报网是一个向世界华人提供山西省本地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山西新闻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