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浑源民风的“硬”
本篇文章531字,读完约1分钟
浑源有着浓厚的民俗风情,在浑源的话里是“硬”(读作“宁”)的意思,“硬”是一种性格或性格。所谓天生骨长肉。浑源人的气质,不管是好是坏,用对了都可以成为见义勇为的英雄,用歪了都有可能成为蛮匪。关于这一点,你可以看到,浑源人在大同和内蒙古以韧性著称。用浑源人自己的话说,哪里都不怕去。
浑源民俗风情浓厚,有着地理和历史的双层渊源。浑源自古以来就是边塞,雁门关是中原的门户,而离关数百里的浑源,是突厥、鲜卑、契丹、匈奴等强势民族种族占据的地方,在这里可以继承和发展少数民族的强势血统和民俗风情。据记载,战国时期大同(浑源东北)是赵的北境,民俗以尚武和为主。从魏晋到隋唐,大同逐渐融合了汉族和少数民族的习俗。五代以后,汉族经济中心南移,大同地区主要由北方少数民族建立的王朝控制。当时的民风包容了胡汉。今天,大同居住着十多个民族,包括汉族、回族、蒙古族、满族、藏族、苗族、壮族。他们的民俗受到汉族传统的影响,继承了少数民族的文明习惯。
浑源人直来直去,这其实是北方人的共同性格。比如说,浑源人说话就喜欢直来直去。就算是浑源本地赚到开门红的商人,能卖就卖,不能卖就卖不出去。一句粗暴的“不卖”就能把顾客拒之门外。但是,浑源人热情好客。客人来了,富人穷人都会想尽办法招待。
标题:[文化]浑源民风的“硬”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山西时报网是一个向世界华人提供山西省本地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山西新闻网将予以删除。
上一篇:[文化]山西“五谷炒面”的传说
下一篇:[文化]旧太原县的商业“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