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山西时报网”,在这里您可以了解到山西地区每天发生的大小事,是世界了解山西的最好窗口。

主页 > 山西教育 > [文化]韩石山:山西历史文化的三个层面

[文化]韩石山:山西历史文化的三个层面

来源:山西时报网作者:欧阳珍更新时间:2020-10-21 09:04:02 阅读:

本篇文章2185字,读完约5分钟

看山西,要有一点历史眼光,看它的历史责任,看它的深远影响。

中国各省改地域,山西自元朝设省以来几乎没有变化。小变动也不是没有,比如河北省蔚县,以前属于山西省,解放后划归河北省。对于一个省来说,这个小变化可以忽略不计。所以,主要原因当然是地形的限制。太行山在东,黄河在西,改变不了。就整体形态而言,山西最像一座两端窄中间宽,一边是险峻的屏障,一边是深深的河沟的巨大城堡。

如果这个城堡在偏僻的地方,没什么好赞美的。

完全不是。中国历史上几个重要朝代,离都城都不远。

这听起来有些不太好。在中国历史上的许多朝代,都城都在Xi、开封、南京和北京。中国不是海,山西不是船。怎么能划到Xi安和北京?这样想是你的聪明,也是你的愚蠢。一是不了解中国历史,二是中学地理不太好。南京这个地方,无论多少朝代建都,从来都不是长久的朝代,可以忽略;然后从唐宋到明清,都城逐渐北移。唐宋时期,晋南西邻xi,东临开封。明清时期,山西北部靠近北京。也就是说,这座长长的城堡总是离都城不远。

前几年,晋南风陵渡挖出了唐代金浦桥和真河的铁牛,可见中央对河东地区的重视。在《西厢记》中,张生只在周浦普救寺见过盈盈。丞相夫人扶她回国,也走不了那么远,也遇不到去北京应试的秀才,更遇不到安史之乱中的叛军。到了宋朝,唐太宗平定了北汉,赵家人终于太平了。最能说明山西镇守京师作用的是明朝:九个边防镇中,山西有两个镇,一个是大同镇,一个是山西镇(位于宁武)。清朝时朝廷和蒙古王公本来就是一家人,山西没有边境纠纷。然而,庚子之战后,母子俩在西太平洋后逃亡,不假思索地直接去了大同,然后南下太原,最后去了Xi安。老佛爷明明知道联军可以打下北京,但是要追到山西就没那么容易了。

[文化]韩石山:山西历史文化的三个层面

这些朝代,基本上来说,山西太平的时候,朝廷太平。

在太原,还剩下一堵墙,就是北门。这个门叫做公基门,它守卫的不是它自己,而是千里之外的首都。

护拱是山西历史文化上最显著的成就。

从历史地理的角度来看,山西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那就是它的北面位于380mm降水线上。一般来说,明朝的长城是沿着山西北部的朔州线修建的。说白了就是游牧文化和农耕文化的分界线。早期的半决赛队伍大多从这里向南入侵。

过去历史学家总说是启蒙的问题,意思是我们的启蒙没有达到其他国家那么远,所以他们只是在心里胡乱弯马弯弓,胡乱掠夺;有了380 mm降水线这个理论,我们知道这不是一个启蒙的问题,而是一个生死攸关的问题。不南侵他活不下去。

这个特点决定了山西在战争时代有着特殊的地位。中国历史上有两个重要的战争时期,一个是东晋以后的五胡十六国时期;一个是唐朝灭亡后的五代十国时期。十国灭亡的最后一个是北汉,在太原。前一时期平定后,建立北魏,北方统一;后期安定后,宋朝建立。几乎可以说,如何平息战争,取决于山西是否会屈服。山西会屈服,天下太平。这是由其地理环境和民族构成决定的。山西一直是五胡的聚居地,在中华民族的构成和融合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中学历史课本上,说到东晋末年的乱世,说到匈奴、鲜卑、桀、、羌,地图上标注的黑点多在晋北、晋东。

这是关于山西历史文化的另一个作用,即人口再生产和迁移。姚舜禹,说起来太远了。元末天下大乱,死伤无数。明初,在河南、山东地区,有多少人没有看到他们的情况?然后移民。从哪里搬,只能是山西。只有四堵之地山西,才能在动荡的岁月里保持相对的和平。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地方会繁荣起来,人口也会增长。洪洞有一棵大槐树。当年一批移民在这里办理政府文件,定居河北山东。

去过山西的人都会被黄土高原的地貌深深打动。连绵起伏的丘陵沟壑,再加上干旱多雨少,让人感触颇深。不要忘了,正是这种地貌和这里生活的人们有着和平定居的习惯,使得山西成为中华民族历史遗迹的巨大保护地。全国最早的阶段——元朝阶段,山西有好几个;中国宋代寺庙很少,大部分在山西。最著名的,当数五台山的不可居士,是梁思成先生在抗战年间游览五台山时发现的。据说卢沟桥事件就发生在被发现的当天,就在北平郊外。至于祠堂、院落、关口,在山西,可以说地方很多,但是没有土地。这取决于你有多努力去寻找和欣赏它们。

但无论你是从北向南,从南向北,还是以太原为中心,向四面八方辐射,我还是建议你提前对山西的历史遗迹有一个很大的把握,有一个比较清晰的历史轮廓。就是你从南到北,一定要找到这样一种感觉:从地下到地上,从历史的深处,逐渐到历史的光明处。

这个怎么说呢?

是在晋南一带,看地下的东西;经过灵石口(霍州以北)进入晋中地区后,要看看地上的东西。这是从历史深处走出来的。

晋南最珍贵的地下物集中在侯马地区。你可以看看晋国的坟墓,钟,尤其是范涛。那么,我们应该看看侯马盟书,看看金代的人是如何用毛笔蘸朱砂,在石头和玉器上写下这么多文字的。黄河铁牛虽然被挖了出来,但也可以作为当地的遗物。至于高大的鹳楼,我劝你还是忍忍吧,至少你能看到不远处黄河雄壮的气势。

越走越高,我走出了地面。太原这边,看看太原的晋祠,看看五台山的宋代建筑,看看应县的辽代木塔,看看云冈的北魏石窟,看看大同附近的明代长城和军事要塞。这就是我所说的走向历史之光。

不是每个人都能体会到这种感觉。如果你有,别忘了我是个指针。我是一名作家,但我是一名认真的历史学生。

护拱、繁衍、生存,可以说是山西历史文化的三个层次,也是山西对中华文明的三大贡献。

标题:[文化]韩石山:山西历史文化的三个层面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山西时报网是一个向世界华人提供山西省本地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山西新闻网将予以删除。

山西时报网介绍

山西时报网是一个朝气蓬勃的地方性门户网站,坚持“读者至上”,定位于普通百姓,按百姓的需要办报,不断提高“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的力度和深度,在为国分忧和为民解难中找准结合点,架起党和政府与普通百姓沟通的桥梁,尽心竭力为网民提供山西新闻联播、山西招生、山西高考、山西中考、山西教育、山西人事、山西旅游、山西地图、山西十大景区、山西旅游景点、山西旅游攻略、山西大槐树、山西旅游地图、山西自驾游、人说山西好风光、山西11选5、山西特产、山西汾酒、山西美食、山西面食、山西刀削面、山西老陈醋、山西证券、山西焦煤、山西财政、山西煤炭、山西财经、山西民歌、山西博物院等信息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