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三晋戏曲“云”上展风采
本篇文章2123字,读完约5分钟
81岁的晋剧表演艺术家闫与歌剧相遇。曹杨照片
唱歌,看书,玩,唱经典故事。在广场和舞台之间,用各种方式诠释生活。日前,聚焦戏剧主题的网剧《滨边不是海棠红》,以及国内第一档京剧脱口秀《舞台上遇见你》相继播出,为戏剧的传播打开了又一个出口。目前,利用互联网已经成为继承、发展和保护中国传统戏曲的重要途径。晋剧也是靠着巨大的方寸手机屏幕的力量,在云端上展现出更大的魅力。
歌剧开始依附于“互联网+”
在抗击疫情的过程中,我省文化旅游部门迅速组织了以“阳光驱魔、三晋文化旅在行动”为主题的一系列疫情防控创意活动,晋剧、京剧、普剧、上党梆子、北路梆子等戏曲作品以饱满的激情、生动的笔触、优美的旋律、感人的形象弘扬了中华民族精神。此外, 省文化旅游厅动员和整合数字文化艺术资源,推出了一系列在线艺术服务,丰富了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随着“山西文化旅抗击疫情行动”网络剧场主题正式上线,全网观剧热潮已经掀起。第12届中国艺术节提名剧目、第16届文华奖、文华表演奖获奖剧目,分别颁给了党梆子《太行母亲》、第15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舞剧《吕梁英雄传》、第2届山西艺术节
同时,早在2012年成立的山西戏剧网,经过八年的成长,以丰富的信息、全面的内容、高端的评论,在中国戏曲网民中具有一定的影响力,成为辐射全国的大型戏剧门户网站,全国人民了解三晋戏曲的窗口。省文化旅游厅创作办主任王辉说:“山西戏剧网是第一个大的,信息量大;第二快,传输速度快;第三是整体,包括戏剧、戏曲、舞剧、音乐剧、儿童剧等戏剧形式和民歌;四是美,有艺术审美,追求更深层次的审美表达;五是深刻,通过不同群体的广泛表达和不同意见的艺术讨论,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艺术生态。”
此外,我省的艺术团和研究机构也加大了网络阵地的力度,不仅包括各单位的网站和微信官方账号,还包括山西省数字戏曲博物馆、山西演艺票务等一系列在线相关服务...“互联网加晋剧”的在线矩阵已经形成。一坛“老酒”的晋剧,借助互联网平台走出了深深的巷子,散发出别样的味道。
直播已经成为一种新的表演方式
往年的这个时候,是全国各地的学校和团把剧送到农村,送到基层的时期,而现在这种常态被打破了。当原本的线下表演舞台转向线上舞台时,歌剧与“互联网+”的联系需要歌剧表演形式的新探索。通过线上线下的结合,丰富表演形式成为艺术团多元化发展的新方向。
在我省宣传文化部门的号召下,我省文艺院团停止了演出,没有停止工作。戏曲工作者在疫情期间坚守岗位,在“云中”值班,使艺术生产不断摇摆,艺术表演不断进行,极大地丰富了网络观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不仅有助于疫情的防控,也让观众对戏剧上瘾。
击鼓,降腰,倒立,躺在鱼上,客厅地板上简单的瑜伽垫就是一个练习场...山西京剧院演员根据自身业务技能在家进行基本功训练,通过微信群和视频连接在线排练。优秀青年演员在京剧表演艺术家的指导下,通过手机学习话剧《韩。其他职业的演员也积极参加网上京剧全国现场音乐会。
“文华表演奖”获得者、晋城市上党梆子剧院一级演员陈素琴,积极响应“文艺进万家,健康你我”网络文学志愿服务行动,一心抗击“疫情”。她开了一个网络班教你上党梆子唱段;在直播室,在给大家唱歌的同时,插入了戏曲知识的普及和旁白,吸引了成千上万的“忠实粉丝”。她还在“素声语言”微信官方账号担任青年演员推广人,亲自撰文介绍上党梆子青年演员和新秀,偶尔还推出“上党梆子青年梨园”系列。
著名的晋剧艺术家和年轻演员、、等也在一款手机视频直播软件中成为“网络名人”和“菜鸟”。3月8日,著名晋剧艺术家发布“女神日,7点现场听晋剧”动态预告,网友发布“好!好的。还是不错的!”信息是用来表达你的期望和热情的。晚上7点,直播室准时开放,演出持续了几个小时,汇集了不同剧目的核心唱段。网友们纷纷表示,“这不是平时看个剧就满足的”。著名的晋剧大师不仅在“云”上与大家对唱对谈,而且还面对面地讲述戏曲故事。《丁派创始人生平事迹》每日更新达185期,这位丁派传人讲述戏曲大师的故事,引起网友极大兴趣。
网络直播的出现,扩大了传统文化的传播边界,戏曲表演不再受地域限制,从一边走向更大的舞台。
“云”也要有高标准
传统戏曲触网不仅拓展了传播平台,也延伸了触角,走出了多元化探索的道路,同时也遇到了一些新的问题。
年轻的剧评人、山西戏剧网站总监王佳表示,互联网成为山西戏曲的又一主战场,是大势所趋,时代需要,群众希望,也是加快山西戏曲传播推广的机遇和契机。然而,网上现场表演的整体表现无法与专业艺术团体现场表演的艺术质量和观看体验相提并论。山西戏曲在云里飞速发展的同时,也要关注、引导和思考云里艺术生态的健康建设。应该是艺术的,踏实的,正直的。既要通俗又要避俗。它不应该在云中迷失方向。它不应该用数量代替质量。它不应该让对点击量的关注压倒对艺术质量的关注。专业艺术团要规范和引导演员。直播室的戏曲表演既要与“清量”、“粉丝”、“奖励”、“刷礼物”等理论抗衡,又要通过制造“意外”、“奇观”、“话题”来防止引起人们注意的非艺术行为。这不仅是一个个人问题,一个文学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的社会、文化、伦理和审美问题(安志毅山)
标题:[文化]三晋戏曲“云”上展风采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山西时报网是一个向世界华人提供山西省本地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山西新闻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