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在革命老区长治武乡的八路军文化园,活跃着这么一群演员
本篇文章3221字,读完约8分钟
他们表演逼真,经常被打。“扫黄”不同于“抗日剧”
▲刘川宣传照
▲杨磊饰演的“恶魔军官”(右)
7月7日是抗日战争爆发78周年。在革命老区长治武乡的八路军文化园里,一群演员很活跃:当他们穿越空时,他们回到了70多年前,一些人扮演八路军,一些人扮演日本士兵,向游客展示情景喜剧《扫黄》,其中八路军于1943年5月在武乡粉碎了日本的扫黄行动。这些草根演员,有一部分因为演“鬼子”,不敢告诉家人。有些人在过去的四年里“死”了近7000次,有些人不得不不时受到观众的欢迎...
一部25分钟的情景喜剧特效令人震惊
日军入侵宁静的武乡镇,立即横扫全镇。在危机时刻,八路军袭击并歼灭了日军...这是一部在长治武乡八路军文化园上演的情景喜剧,改编自八路军带领武乡抗日民众粉碎日军的扫荡行动背景。
在这部25分钟的情景喜剧中,有各种各样的情节和特效:弹药爆炸、浓烟滚滚的高层炮兵建筑、熊熊大火、倒塌的屋檐、受损的墙壁,以及真实的敌我战斗...视觉和听觉效果都非常令人震惊。
最引人注目的一幕是,当八路军开始与日军对峙时,一支日军着火了。他惊慌地跳下卡车,带着火跳进了井里。一支八路军尾随其后,向井里扔了一枚手榴弹。“砰”的一声巨响,手雷爆炸,水花被炸飞了七八米高,日本人的衣服被包裹在水花中飞得很高,最后在密集的枪声中重重地倒在地上。
几米之外,观众目瞪口呆,无法理解其中的奥妙。原来,着火的“日军”穿着特殊的防护服,“井”只有三米深,里面有柔软的垫子。演员跳了进去,背靠着墙站得很紧,火就会熄灭。八路军往井里扔手榴弹道具,井里的日军就会触发高压气室,准备好的水和衣服就会被一声巨响推出去,造成鬼子在井里被炸飞的假象。
上个月,情景喜剧《反扫荡》搬上电视荧屏,登上了《中国梦秀》的舞台;近日,演员们接到了节目组“鲁豫有约”的邀请,“反扫荡”开始高调进入观众视野。这种类型的情景喜剧于2004年在中国各大景点兴起,不同于风景剧。空间小,成本低,但因为能给观众带来强烈的感官体验而受到观众的欢迎,以八路军抗日为主题的情景喜剧在国内尚属首例。武乡被誉为“八路军之乡,军队的摇篮”。对于武乡老一辈来说,剧中上演的场景并不陌生。
b演魔鬼官“死”了将近7000次
剧中,“鬼子官”是最重要的反派。他穿着黄色军装,带着军帽,黑色高统靴,戴着白手套,腰间挂着一把手枪,手里拿着一把剑。演出时,“鬼子军官”一路说日语,准备对着老百姓狂吼。
《鬼子军官》由26岁的四川男孩杨磊饰演。四年前从四川传媒大学表演系毕业后,他作为四川一家媒体公司的签约演员来到武乡。杨磊个子不高,微胖,眼睛已经成了一条缝。这个形象让他看了一眼当年学校毕业剧那排来选角的导演:“这是演鬼子的素材。”
2011年8月1日,情景喜剧《反扫荡》在一场瓢泼大雨中首次开播。演出结束,杨磊被“杀”在雨中,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从此演出步入正轨,每周末或旅游黄金周演出频率都翻了一番。截至2015年7月1日,杨磊已经去世近7000次。
作为重要演员和剧组负责人,杨磊对表演要求很高。团队45人,其中专业演员22人,负责文艺剧、特效、武术,剩下23人都是武乡本地人。不管是不是专业演员,杨磊的要求都很详细,具体到一翻甚至一个眼神。"情景喜剧不同于制作电影和电视节目."杨雷说:“观众正坐着看你呢。中间不能停,一定要一气呵成。”
在6月30日的演出中,当“魔鬼军官”拔出枪杀死一名地下党员时,杨雷突然发现自己手枪的扳机扣不上了,扣不上就没枪了,演出就毁了。杨雷拿着手枪,扣了两下,然后砰的一声掉在地上。旁边的“日本兵”补了两枪。整个表演衔接的很流畅,观众没有注意到刚才演员差点就突破了。
表演中更容易出现小瑕疵。有一次一个演员演的不好,台上的杨雷看着他的眼睛,心里很难受,但又不能轻易发作。他只能在演出《鬼子军官》生气的时候狠狠地踢墙。演出结束后他脱鞋时,发现脚趾甲盖被踢掉了。“我心里很难受,我能做好。”杨磊说:“这种感觉经常出现,是因为我把细节卡得太紧了。不过,这可能是这部剧经过四年的演出,依然很受欢迎的原因。”
c八路军的后代成了“魔鬼专业户”
在众多的“鬼子兵”中,除了杨雷饰演的“鬼子军官”外,接下来就是太原的刘川饰演的鬼子兵。刘川是剧中唯一的摩托车特技演员。他想开着摩托车绕着舞台转动前轮,然后冲上斜坡,飞过两米多高的墙,稳稳地着陆。炸弹在他身边爆炸,瞬间火焰冲天,为观众营造出“恶魔车毁人亡”的场景。刘川只打了几十秒,但每次都是“小高潮”。
因为身材瘦小,五官不是“浓眉大眼”,刘川成了“烂专业户”。除了在《反扫荡》里演“鬼兵”,他还在文化园里演了另一部剧《太行游击队》里的伪军。但是,在他心里,他一直在做着“八路梦”。
32岁的刘川是真正的八路军后裔。他96岁的爷爷曾在河北战场当过一线卫生员。刘川从小由爷爷带大。在他的记忆中,祖父高大的身材和各种关于抗日战争的故事是最重要的。长大后对《民兵戈尔丹》《亮剑》等影视剧的喜爱加深了刘川对饰演八路军的向往。
21岁时,刘川自己买了一辆摩托车,加入了太原的无限车队,后来成为摩托车厂的签约司机。2011年底听说剧团在招演员,刘川赶紧去应聘。“就算我真的当不了八路,我也得演八路。”刘川说。但导演一见他,就拿出一件日本兵的衣服,让他穿上。穿着黄色军装,戴着“屁帘帽”,留着小胡子的刘川,成了一个“鬼兵”,从此这套装束再也没有改变过。
因为我爷爷是老巴鲁,刘川没敢告诉他自己扮演的魔鬼角色。他只是说他在武乡“打工”。父母知道,专程从太原到武乡,看了一场刘川的表演。演出结束后,我爸妈来到后台,对满头大汗的刘川说:“对,演鬼子真好!”
“我还是想玩八路。”刘川说,有一次,演铁匠的演员临时请假,他特别乐意顶替他。“就算演个普通人我也开心。”结果大家都开玩笑说他把铁匠当汉奸耍了。6月12日,闫维文前往武乡拍摄《泰航保姆》mv,需要大量群众演员出演八路军。刘川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在这场可能无法露脸的表演中,刘川打得非常卖力。“八路军很神圣。”刘川很认真地说。
2011年至今,剧本变化超过80%
在这场充满打斗、烟火和爆破的表演中,危险无处不在。有一次,一个特技演员表演了一个高空摔倒,他脚下一滑,直接从二楼掉到了地上,导致他当场昏迷。送医院后确诊脑震荡,休养了三个月。又一次,杨磊小腿被一个不熟悉枪械的队友不小心撞了。火药的冲击力迫使他去医院缝了三针。
更大的不确定性来自于台下的观众。2013年的一天,当所有演员谢幕的时候,几个年轻人突然冲上舞台,大喊“打倒小恶魔!”而在面对“译者”的时候,脸却受到了沉重的打击。突然,所有穿日本军装的演员都愣了一下,然后集体后退了一步。扮演“翻译”的角色是一个刚满19岁的男孩。他一声不吭,依然保持微笑,坚持到谢幕。
作为最“大”的反派,杨雷遇到的此类事件更多。表演过程中经常会被鞋子或者从舞台上飞下来的矿泉水瓶砸到,有时候还会晕头转向,但为了舞台效果,只能坚持表演。八路军文化园工作人员王伟说,除了老人看表演时的激动和流泪,观众因为参与了情节而义愤填膺,然后不时发生对演员的过激行为。“对我们来说这是一种反向识别。”杨磊说:“如果我们不现实,我相信观众不会感到愤怒。”
观众之所以入戏,不仅是演员演得好,更是剧情真实。“我们在这部剧中没有任磊的台词和情节,只有真正还原的真实历史。”杨磊说,漫天的抗日剧让他觉得很无奈。
2011年底,杨磊遇到了真正的日本观众。演出结束后,这位40岁的日本中年男子专程到后台找他。可惜杨磊只自学了简单的日语,两个人没有办法更深层次的交流。
2011年至今,《反扫荡》剧本发生了很多变化,幅度超过80%,大多是为了补充局部历史细节,提升整体结构。"这部戏在空音乐厅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杨磊说:“故事可以变得更精彩,演员的演技可以提高。当每个人都厌倦了的时候,就要改变事情,防止被淘汰。"
标题:[文化]在革命老区长治武乡的八路军文化园,活跃着这么一群演员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山西时报网是一个向世界华人提供山西省本地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山西新闻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