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山西时报网”,在这里您可以了解到山西地区每天发生的大小事,是世界了解山西的最好窗口。

主页 > 山西教育 > [文化]抗战老兵回望百团大战

[文化]抗战老兵回望百团大战

来源:山西时报网作者:欧阳珍更新时间:2020-10-21 19:16:01 阅读:

本篇文章3380字,读完约8分钟

[核心提示]

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笔者来到平定县李家庄村采访了抗日老兵王。王虽然已经92岁了,但说起打鬼子还是兴致勃勃。通过老人的故事,“百团”清晰地浮现在作者面前——

穿着一双新鞋,哥哥上了抗日前线,参加了百团大会战,活捉了老鬼子和大山。

青石板上钉着星星,妹妹参加了八路军。在太行山上,日本打了一仗,百团打了一个胜仗。

夏天的太行山,下了一场毛毛雨后,空很清爽。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笔者来到太行山腹地平定县岔口乡李家庄村,采访了抗战老兵王。王虽然已经92岁了,但说起打鬼子还是兴致勃勃。根据老人的故事,著名的百团大战发生在70多年前的抗日战争中,清晰地出现在我们眼前。

有时候人们太饿了,不能坐在一起开会。

李家庄村位于平定县北部山区,是一个有700多年历史的古村落。从阳泉出发,沿着蜿蜒在太行山深处的207国道行驶,穿过村口的城堡,来到李家庄村,中山多石、沟梁纵横的山村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在我面前的是一个植被茂盛、果树成荫的花园式乡村。李家庄村委会副主任王润锁听说作者要去看望抗战老战士段誉,热情地带领作者一行到王老家里,并提到李家庄村的革命历史。王主任脸上立刻露出了得意的表情。原来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李家庄村是平定(鲁北)县级机关、团体所在地,曾是平定(鲁北)县委、县政府机关旧址。

这是一个安静的农舍。听到门响,脸色红润、头发健康的老人王马上迎了上去。虽然他已经90岁了,但他给人的印象是剑没有老,他的灵魂还活着。听说作者是来采访的,他让媳妇从柜子里拿出一个小包。王叔叔亲手展开,只看到层层红布,露出了解放军勋章、人民英雄勋章等几枚勋章。他特意换好衣服,把军功章别在胸前,回忆着燃烧的激情岁月,老人精神焕发,双眼放光,仿佛回到了当年。

抗日战争开始后不久,日军占领了郑泰铁路(今石台铁路),平定县位于郑泰铁路中段的咽喉地带,是日军的重点控制区。日军以铁路、公路为支柱,对抗日根据地进行频繁突袭,推行“以铁路为支柱,公路为锁链,碉堡为锁”的所谓“笼政策”,企图切断太行、晋察冀等战略要地的联系。那时候他才十几岁,经常目睹日本人烧杀抢掠。“看着日本人践踏我们的土地,欺负我们的亲人,我很愤慨!”年轻的国王段誉渐渐萌生了参军的念头。当时县里有一个武术队,他的二哥王虎宇是武术队的一员。他和他的朋友们经常不顾他们的年轻而追随这一行动。刚开战的时候,我穿的是山地粗棍鞋,79马枪,身上全是子弹袋。其实大家最多只开了三发子弹,剩下的都是装小木棒的。回忆那一年,王叔叔很感动:“因为日军的封锁,当时生活的艰难难以想象。有时候一起开会,饿得连坐都坐不住,只好躺在炕上开会。偶尔能吃个小米饭。大部分都存放在房东家很久了。饭黄了,虫子多了,但大家还是吃得津津有味。”

[文化]抗战老兵回望百团大战

王叔叔清楚地记得,在一九四○年下半年,为了粉碎日寇的“笼络政策”,八路军一二九师和金阊军区等一百零五个团二十余万兵力,对日军在华北占领的交通线和敌伪据点,发动了大规模的进攻战役,即“百团大战”。当时,17岁的王作为平定县大队一中队的一员,也参加了这场运动:“我们真的受够了。听说正规军要打日本人,能拿起武器的都跟着部队。”

当我拉出铁轨时,我用尽了一切办法

郑泰铁路在华北交通线路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横跨太行山,是平汉铁路和同蒲铁路的纽带,是日军在华北地区的重要战略运输线之一。八路军的攻势首先是在郑泰铁路上展开的。王所在的平定县大队,主要负责铁路娘子关至寿阳一带。它的任务是摧毁铁路,运送参加战斗部队的物资和伤员。当时上级给平定县大队的命令是“不留铁轨、枕木、车站、掩体、桥梁、电线杆”。这也是百团大战第一阶段的主要任务。

“怎么破坏?”王叔叔简单地回答:“翻轨炸桥!”每次行动前,同志们都在铁路两端巡逻守卫。他和其他同志一起,找到焊接接头有缝隙的钢轨,先拆下螺丝,再拆下整个钢轨。拉出铁轨的时候,我用尽了一切办法,撬棍,地雷爆炸,火灾。卸下来的铁轨拉到后方兵工厂炼钢,手榴弹地雷造好,枕木就地焚烧。当挖出的铁轨无法运走时,枕木就被点燃了。熊熊大火让履带烧红弯曲,让敌人无法继续使用。当时也缺乏工具。电线拆下后,被石头砸碎,运回后方。日本人也很顽固。每当他们撬开一段铁轨时,日本人就重新铺设。“他们买东西,我们又要蹲着,所以我们要和日本人竞争。”那时,夜间铁路沿线到处都是由枕木点燃的熊熊大火和枪炮声,很快郑泰铁路在敌人忽视后就瘫痪了。

[文化]抗战老兵回望百团大战

为了躲避日本人,他们的行动一般都是在晚上,但难免还是会遇到鬼子。“有的时候,我们会拿着砍刀跟他们打!”有一次,士兵们在玉米地伏击了日本运输车辆。当几辆运输车辆沿着蜿蜒崎岖的山路缓缓驶来时,期待已久的官兵们一起发射了他们的重型和重型武器,枪声、杀伤声和手榴弹爆炸声突然响彻山谷。日军第三运输车辆被手榴弹击中爆炸,瘫痪在路中间,后面的车被堵得动弹不得。日军一片混乱,很多鬼子趁机仓皇出逃。我们的官兵冲向敌人,被暴打,让恶魔运输队头晕目眩,全军覆没。王叔叔虽然年纪不算很大,但打仗从来不怕退,就跳起来冲在前面。没想到,一个躺在地上装死的日本鬼子突然起身,用刺刀捅他。说时迟那时快,他灵机一动,躲了过去,然后重重地打了魔鬼的脸。这一次魔鬼真的被打倒了。这场伏击打得干净利落。除了前两辆逃了,其他的车都成了我军的战利品,成绩辉煌。

[文化]抗战老兵回望百团大战

打架后抽烟成了一种“奢侈”的享受

今天,王是一个四世同堂的幸福老人。他膝下有四个儿子和两个女人。现在和大儿子家住在一起,伺候媳妇。他说王叔叔生活规律,身体硬朗,心情豁达,是个闲人。在墙上的一个旧相框里,有王叔叔和他妻子年轻时的旧照片。虽然他们是黄色的,但他们仍然可以看到他们容光焕发的脸和明亮的眼睛。王叔叔盯着妻子42岁去世的照片,回忆起自己的婚姻故事。那个时代的女孩子都愿意嫁给当兵的。他的妻子是蔚县人,因为爱从小当兵的王,就和他结了婚。抗日战争胜利后,王叔叔带着部队去了西北。临行前,妻子与他举行婚礼,主动承担起养家糊口的重任,让他安心服役。说起这段经历,王叔叔会意地笑了笑,叹了口气。没想到是因为嫁了个当兵的好老婆!

[文化]抗战老兵回望百团大战

王叔叔虽然已经92岁了,但思维依然清晰,说话依然铿锵有力。住在一起的两个重孙已经上了小学,也是地地道道的“历史迷”。他们喜欢听老人讲八路军打鬼子的故事。媳妇告诉我,我家老头子一辈子都是带着子弹过来的。他没有其他爱好,但他喜欢吸烟。为了他的健康,他的家人每天都采取一些措施来控制他!今天早上,我高兴地说。王叔叔比平时多抽了一支烟,他高兴得像打赢了仗。

说到抽烟,王叔叔也是一肚子的故事,其中还有一段辛酸:战争年代,军队生活艰苦,防寒防热,防风霜,防蚊毒都很难。抽烟把他们赶走了,很长一段时间成了习惯。第一次抽烟是刚入伍的时候。匆忙行军的时候又冷又饿又累。再加上敌人密集的炮火,他小时候很害怕。年长的老兵卷了一支烟,给了他几口。他突然觉得情绪稳定了许多。慢慢的,抽烟成了打架后的“奢侈”享受!尤其是在战场上,隧道里埋伏了几天。士兵们点燃一支烟后,传达出每个人都吸了一口气来缓解疲劳和饥饿。大家只能把烟吐在自己面前的土里,以防敌人看到烟暴露目标!

参观、聆听、记录、跟随老王曼·段誉的故事,一起回忆和沉思,作者的内心不断地被感动和激情。

[相关链接]

百团微档案

1940年8月20日晚,在八路军总部的统一指挥下,晋察冀军区第129师和第120师发起了以破坏郑泰铁路(石家庄至太原)为重点的战役。战役发动后第三天,有105个团参战,故称“百团大战”。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胶着期八路军在华北发动的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战役。百团大战持续了五个多月,粉碎了日军的“牢笼政策”,延缓了日军南下,增强了全国军民打赢抗日战争的信心,增强了中共和八路军的声誉。

王端魏昱档案馆

王(原名),平定县岔口乡李家庄村人,1923年7月出生。他加入了村里的青年救援委员会,并于1941年参军。曾是平定县大队侦察兵,武术队成员。后来调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兵团,64军,191师,674团,2营,4连,5排当排长。1950年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在第五次战役中英勇作战,被国防部授予一等功。1953年,他换了工作,回到了村子。曾任党支部副书记、支部委员、村委会委员、生产队队长。

标题:[文化]抗战老兵回望百团大战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山西时报网是一个向世界华人提供山西省本地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山西新闻网将予以删除。

山西时报网介绍

山西时报网是一个朝气蓬勃的地方性门户网站,坚持“读者至上”,定位于普通百姓,按百姓的需要办报,不断提高“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的力度和深度,在为国分忧和为民解难中找准结合点,架起党和政府与普通百姓沟通的桥梁,尽心竭力为网民提供山西新闻联播、山西招生、山西高考、山西中考、山西教育、山西人事、山西旅游、山西地图、山西十大景区、山西旅游景点、山西旅游攻略、山西大槐树、山西旅游地图、山西自驾游、人说山西好风光、山西11选5、山西特产、山西汾酒、山西美食、山西面食、山西刀削面、山西老陈醋、山西证券、山西焦煤、山西财政、山西煤炭、山西财经、山西民歌、山西博物院等信息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