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山西时报网”,在这里您可以了解到山西地区每天发生的大小事,是世界了解山西的最好窗口。

主页 > 山西教育 > [文化]面塑大师打造立体清明上河图

[文化]面塑大师打造立体清明上河图

来源:山西时报网作者:欧阳珍更新时间:2020-10-20 00:48:02 阅读:

本篇文章2434字,读完约6分钟

傅海云潜心制作两年多,完成了1600多个人物和动物,预计年内完成

傅海云在做面条

制成的面条有一美元硬币大小

《清明上河图》是北宋画家张泽端的代表作。为了将这幅名画立体地呈现给世界,阳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傅海云潜心制作了两年多,力求以面对面的方式最大限度地还原这幅名画,再现当时市场的繁荣。8月31日,获悉傅海云有望于今年年底完成,其作品将于明年初与世界见面。

Kneaders融入大学的客座教授

看傅海云的面塑创作是一种享受。她静静地坐在工作台旁边,仔细地将每一个彩色的面团分类,然后用十多种工具适当地捏出所需的量,或者揉捏、揉搓,或者揉捏不同大小和颜色的面团,仿佛有了自己的生活。

其实傅海云做面塑的工具很简单。生活中最常见的小物件,如剪刀、锥子、梳子、刷子、瓶盖等,都是傅海云的工具。借助双手灵巧的揉捏、搓、挤、挑、压、拨、刮等手法,瞬间完成生动的人物和动物。

面塑精致细腻,精妙见功夫。为了将人物塑造成形神兼备的形象,她阅读了大量的画册,努力尝试,一遍又一遍地对照画面进行练习,将对人物的理解融入到作品中,极大地增强了面塑作品的观赏价值和收藏价值。2011年在中国北京举行的第六届国际文化博览会上,傅海云的面塑一经展出就被抢购一空。同年11月,傅海云获“阳泉市工艺美术大师”称号;2013年2月,傅海云被评为阳泉市彩塑非物质文化遗产优秀传承人。2013年6月,在我省首届文化博览会上,傅海云的彩塑作品《贵妃醉酒》获得金奖,千手观音获得铜牌。同时,她还获得了组委会颁发的优秀展览奖。去年,傅海云被评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傅海云还被复旦大学视觉影视学院聘为客座教授,每年都在那里授课交流面部造型艺术。

[文化]面塑大师打造立体清明上河图

专注于改进面团成型技术和原材料

傅海云,45岁,从小热爱绘画和手工。奶奶和妈妈在揉面花的时候,经常会仔细观察,开始跟着做,让它们看起来很得体。

婚后,傅海云开始在家揉面团。久而久之,家里的窗台和桌子上摆满了她精心制作的面塑。傅海云在女儿出生后开始工作。一天上班,傅海云把两个面塑带到了工作场所,一个是小女孩,另一个是神话人。没想到,一个顾客爱上了小女孩的面人,十块钱买了下来。当时傅海云的月薪不是500元那种。不久,另一位顾客想买神话人物面塑。傅海云舍不得,说什么都不愿意卖。

下班回家后,傅海云告诉丈夫这件事:“好像有人喜欢我的工作。如果你以后专心做面塑,不仅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还能挣钱。为什么不呢?”她的丈夫陆支持她的想法,并鼓励她大胆尝试。于是,傅海云去书店买了一本《四大古典小说》,回家潜心研究历史,研究揣摩人物的风范。

从此,做面团成了傅海云最大的乐趣。一开始她喜欢捏传统民间图案。随着面塑制作的不断进步,传统戏曲人物、民间神话传说、生肖和各种动物成为她创作的主题。

最初几年,傅海云的创作并不顺利。传统面塑容易干燥易碎的问题困扰着她。后来,她和丈夫经过摸索,开发出一种不干燥、不开裂、不易碎、延展性更强的面料,并根据不同的需求将颜色揉成面条。随着面料的创新,傅海云的面塑不仅生动,而且易于保存,甚至可以用刷子和清水掸去灰尘进行维护。

面塑完成后,带着这些作品到北京的王府井手工艺品店找市场。店主们被这些生动的面塑所吸引。很快,傅海云的面塑就供不应求了。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傅海云的作品在北京立交桥上只停留了半天就被抢购一空,被空 1号抢购一空。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喜欢面人,傅海云作为面人的名气越来越大,来买面人的人也越来越多。傅海云本来打算做水浒里的一套人物,把108个人物都做了,结果一做一部分就被客户买走了。节假日会有很多客户直接来她家拍照要求定制面团。

日夜还原名著

谈及创作《清明上河图》的初衷,傅海云表示,在追求完美作品的同时,也在不断挑战自己。“人脸建模是一项传统技能。我想把它和中国传统文化融合起来,于是想到了《清明上河图》。”有了这个想法,2014年春节后,傅海云开始创作面塑版《清明上河图》。

《清明上河图》长528.7厘米,宽25.2厘米,画了1600多人,表情各异,牲畜200多头,生动地记录了北宋汴京的城市面貌和当时各界人士的生活状况。

“我们看到的清明上河图是平面的,而面塑是立体的。提到平面作品的创作会有很大的视觉差异。”为了更好的将画的内容立体的呈现出来,傅海云阅读了大量的文献资料。为了把握每个人物和动物的神态和表情,她反复琢磨。

为了确定人物的比例,傅海云费了很大的劲:“因为原材料是可收缩的,需要反复制作才能找到合适的比例。最终确定每个人物只能高2.5 cm左右,大概一美元硬币大小,所以制作难度大。有时候,握手的时候,还得再捏一捏。”创造一个角色通常需要两到三个小时。她经常一天到晚做,大部分都是一天做七八个小人,所以很累很晕,但是傅海云很享受。

由于人和动物数量多,傅海云先把《清明上河图》放大了几倍,然后剪成杂志大小的20多页,再分成几个区域标注数字,比如“71-4人+6马”“13-14人+1马”。然后根据地图进行一一对应。因为画中男女老少无处不在,表情都很丰富,她先给人物做鬼脸,然后再给他们一一做头发和衣服。

傅海云根据每个人物的特点,先制作头部和五官,并对人物面部进行处理。尤其是五官,她根据每个人物的喜怒哀乐,精心雕琢,然后放入各种发髻中,再插入编号的泡沫塑料托盘中。做完头的一部分后,她做了脸的头发和身体,然后给脸穿上各种衣服,然后按照每个角色的神态“量身定做”,要么拎着篮子,要么拎着重物。做一张好脸一般需要一两个小时以上。

傅海云的面塑《清明上河图》经过两年半的日以继夜的辛勤劳动,制作已接近尾声,现已制作出1600多件人和动物的面塑,可在一年内完成。傅海云表示,工程中的桥梁、房屋、船只都将由相关专业人士用木制品制作。“这实现了我的梦想,希望看到这部作品的人能重视中国传统文化和技艺。我会一直走在这条路上,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去继承古代民间的面塑艺术。”傅海云说。活血飞

标题:[文化]面塑大师打造立体清明上河图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山西时报网是一个向世界华人提供山西省本地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山西新闻网将予以删除。

山西时报网介绍

山西时报网是一个朝气蓬勃的地方性门户网站,坚持“读者至上”,定位于普通百姓,按百姓的需要办报,不断提高“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的力度和深度,在为国分忧和为民解难中找准结合点,架起党和政府与普通百姓沟通的桥梁,尽心竭力为网民提供山西新闻联播、山西招生、山西高考、山西中考、山西教育、山西人事、山西旅游、山西地图、山西十大景区、山西旅游景点、山西旅游攻略、山西大槐树、山西旅游地图、山西自驾游、人说山西好风光、山西11选5、山西特产、山西汾酒、山西美食、山西面食、山西刀削面、山西老陈醋、山西证券、山西焦煤、山西财政、山西煤炭、山西财经、山西民歌、山西博物院等信息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