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山西时报网”,在这里您可以了解到山西地区每天发生的大小事,是世界了解山西的最好窗口。

主页 > 山西教育 > [文化]垣曲清明祭祖图

[文化]垣曲清明祭祖图

来源:山西时报网作者:欧阳珍更新时间:2020-10-19 22:32:02 阅读:

本篇文章2988字,读完约7分钟

清明节上坟不仅是一种思念和祭祖的形式,也是中国孝文化传承中的一种特殊方式。

据我记忆所及,每年清明节后去扫墓祭祖是家里的一件大事。其实这些被称为祖先的前辈都没有见过面,也没有说过话,但我喜欢去上坟,因为这是一种仪式,是对我的一种直接教育,让我一开始就知道自己的根在哪里。

老张家的祖坟在元曲县年堆,高爷爷和他的祖先就葬在那里。20世纪60年代初,县城的坟墓都被夷平了,我的祖坟也不例外。现在,我们的新祖坟位于石龙山脚下。只有我的曾祖父,祖父,父亲和哥哥,我的一个表兄弟和他们的配偶,一共四代。活着的时候在一起,死了之后还在一起,是一种团圆。

我的家乡在山西省南部的垣曲县。这里有个习俗。祖坟应该在清明节前三天去参观。为什么?不知道,代代相传,形成了规则。这一天,一个家庭的所有男人都会去祭祖;后来随着思想的解放,文明的风气,媳妇和未婚女儿也加入了上坟的行列。我在运城住了二三十年了。我一直以为回老家上坟是孝敬祖先的一种方式,也是我的责任,所以就早早回去了。天一亮,所有人都聚集在一起。一些人拿着铲子,一些人拿着镰刀,一些人拿着装满食物、储蓄、香烛、“钓孩子”和“纸絮”的竹篮,一些空人开始走向被深绿色麦苗包围的祖坟。

坟上长着枣刺、牡荆、艾草,坟上挂着“渔籽”和“纸絮”(象征祖先的寝具和衣服。“钓鱼”分为单人和双人。“单钓”是用彩纸剪开,盖上纸絮,挂在单墓上;“双钓”是用两种彩纸剪开,盖上两片纸絮,挂在夫妻合葬的墓上。所以先用镰刀割干净是很不方便的。四哥爱种树。几年前他在祖坟里种了10棵柏树,后来我种了两株雪松。现在坟前长满了松柏,除了草,什么灌木丛也看不见。我们对祖先的感情,或者至少对养育我们的父母的感情,都倾注在这些树上。去年上坟的时候,我对儿子说:“这些树是你四叔和我种的。我死了,你也在坟墓上种一棵树。”儿子说:“你身体好,还早,现在不说了。”我说:“我已经70岁了。迟早会有这样的一天。我死了,就要离开叶子,回到根。骨灰埋在这里。我有你祖父母的血统。这是我的根,也是我的家。”

[文化]垣曲清明祭祖图

到了墓地,大家都把媳妇提前砍的“渔子”聚在一起。哪个坟墓里挂着几个“钓鱼的孩子”,要看埋在坟墓里的人的直系子孙数量。儿孙众多,坟前自然多了“钓鱼儿”,反之亦然;同时,挂“钓孩子”是活长辈的事。长辈死了,下一代才有资格挂“钓孩子”。这个习俗,我觉得是为了让后人永远记住前人。这就是孝道。“渔童”有两三米长,必须两三个人小心翼翼地抬着,轻轻地放在坟前;至于“纸股”,没什么好注意的。这些彩色纸条,宽六七厘米,长二十厘米,挂在树枝上,也可以用土块或小石头压在坟墓上。近年来,一些年轻人别出心裁,为他们的祖先献上了花圈。环顾四周,整个墓地装扮成各种各样的颜色和一种新的气氛。

[文化]垣曲清明祭祖图

然后,人们从篮子和袋子里拿出他们带的食物,放在坟墓前。供品种类繁多,但没有统一的规定。他们是按照自己的意愿准备的:新蒸的馒头,新烧的猪肉,新买的水果,新买的零食...供品视家境而定,但对祖先的尊重不分贫富。那么,资历最老的人就是神父了。先在右上角放两根香烛,离墓地七八步远,鞠躬磕头,当然还有祭祀。我们那里的习俗是先拜地神再拜祖先。村民们说这是“祭拜后土”;然后,我回到坟前,把几千、几千、几十亿面值的“鬼国银行”的钱放在一块香上,烧纸,带领大家礼拜。磕头时,所有上坟的人都要按辈分恭恭敬敬地站成一排,然后下跪,在“一叩首,再叩首,三叩首”的指挥下,以严肃、痛苦、虔诚的心情向祖先表达敬意。这时,我想到了我的爷爷奶奶,还有我的父母。我的眼泪不由自主地流了出来。起来就和别人说话,嗓子总是堵。我久久说不出来。两兄弟还跪在坟前,用小木棍翻动燃烧的纸钱,祈求燃烧的火焰把祭品送到人间,让祖先们花钱。

[文化]垣曲清明祭祖图

我们所在的每家每户烧纸后,都会有人主动在墓地外铲几铲土,在每座墓上耕种,俗称“添土”,说明墓主人的后代没有忘记祖先,也让外人知道墓主人有后代。此时的空,年长的人会主动告诉在场的年轻人关于每个坟墓里埋葬的人和他们之间的关系,甚至介绍一个祖先的简历和特征。家族历史的一些片段是通过口头流传下来的。这时会有人从坟顶上滚馒头让孩子捡,这叫“捡”。馒头里有鸡蛋、硬币和一张带礼物的纸条,代表幸福、财富和未来的前景。娃娃们很开心,笑个不停。有的人还把包子、香蕉等供品砸成小块,扔到坟墓上;拧开酒瓶,把酒倒在坟墓上。这时候个人会围着坟墓转,看看有没有野兽筑巢、坟墓坍塌等问题,如果有,马上修复,让祖先的灵魂得到安宁。

[文化]垣曲清明祭祖图

离开祖坟后,我低下头,专注于尽可能避开麦苗。走了很长一段路后,我回头看了看墓地。然而,夹杂着鞭炮声和硝烟的雾气就这么放过了,却不知何时在坟地里悄然徘徊。雾虽然不大,但显然把天、地、人隔开了。在日出的背景下,它就像一朵幸运的云。我相信我的祖先在祥云中分享了晚辈送来的钱和衣服,随祥云飘散。

我国实施清明节假期后,我在民间主动提出,我们应该在清明节前三天给我们的祖先上坟,而不是在清明节上坟,因为上坟不仅是我们老兄弟的事,也是我们打工的上学的子孙的事,这样他们从小就能习惯这样的传统规矩。以后他们就知道清明节意义重大,不能马虎。但是放假前三天,上班的要上班,上学的要学习,要请假,因为一两天就放假了。大家都觉得我说的有道理,就达成了共识。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在清明节上坟。

我的曾祖父母、曾祖父母、曾叔叔父母的墓地在黄家窑,离我在垣曲的老家10公里。我和两个哥哥小的时候,和父母一起去给这些没穿五件衣服的祖宗上坟。这几年我们都是七八十岁的人,腿脚不便就不去了。四哥会代表我们去拜。但每次都很清楚,想起小时候去那里扫墓。

我们元曲人不仅给祖先上坟,也给亲人上坟。去亲戚坟的时候,家家户户都是先安排好,再去祖坟。这个时候,每一个出嫁的女儿都要回到娘家,给已故的父母一个坟,而她的孙子、侄子、外甥则要给爷爷奶奶、姑姑、叔叔们一个坟。我记得我妈活着的时候,我爸每年清明节之前都要赶驴或者牵马。我妈妈骑着动物。有时候我会坐在她身后,搂着她的腰去外婆和外公的坟前。到了那里,她总是哭得像个泪人。“该回去了。明年清明给老人烧纸。”他一边说,父亲一边拉起了母亲。表哥和哥哥,一个84岁,一个79岁。去年他们还是坚持惯例,坐在三四兄弟的摩托车后面,祭奠死去七八十年的大姨妈的坟墓,让我感动。

[文化]垣曲清明祭祖图

其他县的人不明白,只去祖坟,我就跟他们说十里不同。况且爷爷奶奶是孙子孙女的根,姑姑是自己家里的已婚人士,姑姑和妈妈是一个妈妈同胞,去他们家扫墓也是天经地义的。还有就是老一辈在世的时候,亲戚之间有很多接触。他们死后,堂兄妹之间的联系就少了。给亲戚一个坟,堂兄妹一年至少见一次面,可以叙叙旧,聊聊天,加深感情;表亲们也知道有这样的关系。我一说,其他县的同事朋友都说有道理。我就不信你元曲里有很深的孝文化!

给亲人扫墓是必须的,除了不要带“钓鱼”。只是这几年,女儿回娘家上坟,带的东西比过去多了一件——布条(用彩纸剪成不到一米宽两米长的长方形,上面有鹤纹,祭奠时铺在坟上)。不管谁去扫墓,还是先扫墓,再去找亲戚;或者先去找亲戚,再扫墓。简而言之,你不能安静地走向坟墓。到了亲戚家,女主人马上去厨房给客人做饭,其他人坐在客厅谈雨,谈桑妈,谈市场,交朋友。你说一句话,我就说一句话,问与答,说与笑,有意识或无意识的交流经验,传递信息,加深感情。(张宝靖)

标题:[文化]垣曲清明祭祖图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山西时报网是一个向世界华人提供山西省本地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山西新闻网将予以删除。

山西时报网介绍

山西时报网是一个朝气蓬勃的地方性门户网站,坚持“读者至上”,定位于普通百姓,按百姓的需要办报,不断提高“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的力度和深度,在为国分忧和为民解难中找准结合点,架起党和政府与普通百姓沟通的桥梁,尽心竭力为网民提供山西新闻联播、山西招生、山西高考、山西中考、山西教育、山西人事、山西旅游、山西地图、山西十大景区、山西旅游景点、山西旅游攻略、山西大槐树、山西旅游地图、山西自驾游、人说山西好风光、山西11选5、山西特产、山西汾酒、山西美食、山西面食、山西刀削面、山西老陈醋、山西证券、山西焦煤、山西财政、山西煤炭、山西财经、山西民歌、山西博物院等信息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