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水母娘娘——女神的悲欣
本篇文章2992字,读完约7分钟
能力管理金水
4月8日,我在晋祠遇到了雨。水母楼前,难老泉从龙口涌出,徒然飞舞,搅动着池底覆盖的幽绿水草。潺潺的水声和柔和的春雨像竖琴一样歌唱。
楼外雨声潺潺,楼内青铜水母娘娘带着一点怜悯坐在骨灰盒上。她没有发髻,没有浓妆,也没有全套配饰。与蒋易相比,这位优雅的叔叔的母亲在圣母院,这是几步之遥,她仍然是一个农村妇女。不仅如此,水母楼一楼是北面的砖砌窑洞,但只有在楼上才有寺庙的样子。坐在这里,泥塑水母雕像有一点大气磅礴的气象——这也暗示着水母皇后已经从“人”变成了“神”——即便如此,水母楼也没有圣母院大厅那么雄伟。
图例:
善良的民间妇女刘春英
无论从民间传说还是公章来看,在中国古代,不是少数人是“人”而是“神”,但或许水母娘娘才是最贴近老百姓的神。几百年来,虽然有很多关于她的传说,但始终坚持着两个要素——良好的品质和神奇的马鞭。
很久很久以前,古塘村(现在的金元镇)没有水,人们很难吃到水,所以他们不得不去很远的地方挑水。有一年,一个叫刘春英的女人从大佛寺村(今太原市金生村)嫁到这里。她不仅英俊善良,而且勤奋,但她遇到了一个邪恶的婆婆。邪恶的婆婆每天命令刘春英挑水,只喝她面前的一桶水,说她后面的桶不干净。刘春英并不太累,她每天挑几担水来满足婆婆的要求,取悦婆婆。一天,刘春英带着水走回家,这时她遇到了一个牵着马的老人,希望能为他的马喝点水,而马的习惯就像刘春英的婆婆一样挑剔。对于这种不合理的要求,善良的刘春英同意了,尽管她不得不走很多路,甚至面临婆婆的惩罚。
就像很多民间故事一样,苛求的人往往不是神仙就是神仙,老人也是。他欣赏刘春英的善良和孝顺。当他说再见时,他给了刘春英一根鞭子,并告诉她,当他回家把鞭子放进水罐里时,鞭子里的水将会和原来一样高,他再也不用费力地提水了。但千万不要把鞭子从水缸里拿出来,那样会酿成大祸。说完,老人渐行渐远。
刘春英回到家,按照老人说的试了试,但是瓮中的水永远也舀不起来。一天,刘春英回去看望她的家人,她好奇的婆婆来到水箱前,用鞭子在罐子里搅动,水汹涌地溢出来,没有尽头...当她听到这个消息时,刘春英正在梳头,现在收拾东西回家已经太晚了。匆匆忙忙,她坐在水缸上,潮水停了,变成了一滴滴清澈的水,这就是今天的难老泉,刘春英顿时成了神仙。几百年来,她一直坐在弹簧上梳头。所以水母楼也叫更衣室。虽然没有铜镜,但清澈的泉水可以照出她的脸。
考证:
刘坐在瓮中,成了明代晋元的水神
刘春英把漫天的洪水变成了涓涓细流,晋祠附近的人们依靠汩汩清泉。多年来,她说:“米花香浓郁。”但是,就像传说中说的,水真的是从水瓮里出来的吗?
《山海经》说:“山吊瓮,水出。”这里所谓的金水,就是水母下面的难老泉和南北第二运河。也就是说,晋祠的水一造出来,就流向了人间。
2400多年前,志博攻打赵国,引进汾河、金水灌溉晋阳。此时的金水是战争的工具,它的汹涌澎湃震惊了当时在晋阳城安居乐业的百姓。人们开始认为需要一个神来管理金水。传统观念中“水生于天,百分之六十之地,水为阴物,母为阴神”。播撒云雨是水神的恩赐。直到清初,人们还认为水神是处女姜。
圣母院建于宋代天盛时期,当时包括蒋易和虞书。据说这里的村民祈雨,是为了报答上帝的恩宠,所以当地官员要求封号。宋代宁年间,圣母被称为“显圣”。从那时起,对圣母的崇拜日益增加,而唐叔虞教逐渐衰落。随着政局的变化,北方战事不断,元明两朝发生了变化。在随后的200年里,晋祠几乎所有的文书和石碑都被毁掉了,庙里的主神也不知道是谁。在元代,它被称为“女子庙”,因为庙里有很多女仆。明初洪武二年(1369年),由于当地民众祈雨,圣母的称号更是“广汇仙灵赵霁圣母”。洪武四年(1371年),庙名改为“金元祠”。至此,圣母成了晋祠附近的人们所需要的石云。渐渐地,晋祠的神成了圣母,而唐叔虞成了配角。于是,正统儒生开始鸣不平。他们认为虞书向蒋易让步既不真实也不礼貌。有人在清朝写诗说“割桐的封建仪式还在昨天,女人怎么配血”!
明朝嘉靖年间,晋祠人高汝兴辞官回乡,主持晋祠的多处殿堂和庙宇的修复和维护。在此期间,广为流传的“刘坐瓮”故事被选作《水母屋》创作。目的是让蒋易脱离“金元水神”的身份。清光绪年间写《晋祠志》的刘大鹏也说:“明嘉靖末年,在难老泉上造了一座重楼,里面供奉水母。人们想知道它是金元的水神,但圣母玛利亚不是水神!”
这样的改变可能更受民众欢迎。蒋易生前是一位女士,住在深宫里,死后地位显赫,与普通人相去甚远。你怎么知道人民的疾苦?把生命命脉金水交给消息灵通的本地人就安心多了。至于水母的名字,虽然晋祠没有相关记载,但今天在介休发现了一座水神庙写的碑,上面写着:“表示水是世界上最温柔的,它的母亲是贤惠的,所以可以代表当时人的观念。”。晋祠中不朽的“水母娘娘”建立了。人们向她祈求好天气和好收成。难老泉后面的山叫航翁山,难老泉的水来自航翁山。据说,让刘春英坐在骨灰盒上意味着祈祷这难行的老泉不会泛滥。
现实:
在男权社会当女神不容易
但是,在男权社会里,女性的地位终究是卑微的。神话的世界原本是真实世界的曲折反映。一个女人,哪怕已经成为女神,也逃不出这个牢笼。再加上刘春英作为水母女皇的民间地位,她遭受了双重歧视。比如高贵的处女姜——的妻子和俞叔叔的母亲,历代都有封缄,水母娘娘,据光绪《山西同治》记载,在清末光绪四年,“巡抚曾奏水母为一体,并在处女身上加了“一花”二字,御书“刘辉三晋”牌匾,水母庙也加了。直到现在,她都没有沾过姜城的光,即使有了正式的头衔。
太原是李唐盛世之地,相传李世民父子起兵晋祠。义旗初起,兵士甚盛,众军饮马,乃取自难老泉水。但是李世民的马徘徊了很长时间,拒绝鞠躬。李世民不得不派人在附近挖另一个泉水,作为他的坐骑的特殊泉水。这就是晋祠门前喝马泉的由来。现在已经填满了,踪迹难求。当被问及为什么李世民的马不肯喝难喝的老泉水时,乡亲们有一句很吸引人的话——李世民是“真正的龙天子”,他的马当然是龙马,你怎么能降低自己的尊严,喝女人坐的瓮里流出的泉水呢??
不仅如此,当地人还说晋祠里的饭名扬天下,但从来没有被当成贡米,原因和坐在瓮里的水母娘娘有很大关系。数百年水母娘娘面前无尽的烟火掩盖不了古代社会根深蒂固的对女性的偏见!
只有在几十里外的晋祠方圆,水母娘娘才算是虔诚的敬意。一个是无论学者如何描述古代,如何鉴别伪,晋祠依然是女神主导的庙群,甚至圣母院前的铁狮子也必须按左女右男摆放——按照中国传统,这是体现女性的尊贵。晋祠公园的另外一对铁狮子也是给女人捐钱的,女人拜来拜去也是合理的。对于水母皇后来说,每年农历六月十五,晋祠附近的人们都会来到难老泉边举行盛大的庙会。第一,他们会感谢金水让他们灌溉田地,衣食无忧。第二,他们会庆祝水母的生日,通过表演来娱乐神灵。在文化活动贫乏的古代,娱神的根本目的是娱人。这种习俗一直延续到今天。
更重要的是,《水母皇后》原本是晋祠当地劳动人民的艺术创作,既体现了人们对全世界受苦受难的女性的同情,歌颂了善良淳朴的女性,又维系了她们对美好生活的渴望。“晋江水源流汾水渠,莲花天下为稻花香镇”。所以,自从水母女皇出生后,他们就把她当成了自己的女儿。所谓的拜庙,所谓的封缄和宣传,都只是官方顺应民心,成功之事。真的有人相信诸神会显灵,保护自己的热土吗?(周红)
标题:[文化]水母娘娘——女神的悲欣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山西时报网是一个向世界华人提供山西省本地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山西新闻网将予以删除。
下一篇:[文化]领先千年的宋代极简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