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吴国荣:故乡的秋
本篇文章1947字,读完约5分钟
春天有花,秋天有月,夏天有凉风,冬天有雪,这是所有季节的特点。在黄河中下游,虽然有四个不同的季节,但每个季节的持续时间是不平衡的。就我们家乡而言,冬天似乎很长,而春天很快就过去了。夏天不仅侵占了春末,也拖累了秋后的秋天。谢幕总是很慢,不愿意退去。真正的秋天只是收获和储存的季节。
暑热已逝,秋高气爽。虽然秋天的时间很短,但场景多样,色彩丰富。在这个收获的季节,当然工作一年的村民会更开心。我的家乡位于黄土高原,在山西西南部的峨眉岭,孤山脚下。丘陵沟壑梯田和凉帽构成了我们村庄的地理特征。正是因为这种山地环境,孕育了植被和农作物的多样性,尤其是秋天,色彩斑斓。
秋田是油画家和张大千山水画的调色盘,鲜红翠绿。色彩过渡大胆,色彩运用惊艳。没有对生活的仔细观察,尤其是对特殊地貌和植物颜色变化的了解,很难相信自然或人工栽培的风景是如此真实和精彩,就像我们村的情况一样。由于耕地水平不同,种植的作物也不同。因为地貌不同,植物也不同。再加上改革开放后绿化工程中引进的传统乡土树种和各种外来树种,秋季出现大面积红色或黄色;它不是绿色就是橙色。更何况,因为光的折射,不同的植物形成了各种各样的色素,你数不清,也说不清。这些色谱图构成了田野的壮丽,反映了秋天的美丽和芬芳。
乡村秋天的主角仍然是庄稼。秋季作物的颜色主要是黄色,尤其是在秋收期间。无论是玉、高粱、小米,还是被农民广泛看好的黄芩、丹参、生地等中草药,这些作物都像插花一样分布在农田里。它们要么是不整洁的正方形,要么是不规则的多边形,有淡黄色、橙色和棕色,给农村的秋天景色增添了季节性背景。
我们村的特色种植应该是林业和果业,三分之二的良田都种了杏子、桃子、梨、苹果树。其中苹果最多,苹果分几个品种。秋天开始前,其他水果和早熟苹果被采摘并出售。说到寒露和初霜,最重要的是采摘。红富士苹果上市的时候到了。如果秋收是一个繁忙的季节,对果农来说,这是一项更加艰难和快乐的工作。此时的田园色,无论是已经采摘完果实的果园,还是正在采摘的果园,都是由绿变黄,由黄变红的颜色。无论这些颜色变化的程度如何,都可以细分为深浅不同的绿色、明黄色、淡黄色、鲜红色,比红、橙、黄、绿、蓝、紫的颜色丰富几十倍、几百倍。在这种风景下工作,你体力不支就不用说了,但是对丰收的渴望难道不是一种享受的体验吗?如果说秋收的颜色是整幅画的背景,那么作为主业的果园则是画的主题和中心,它的色彩更加丰富细腻。
说到秋色,家乡田野的多样性更能体现色彩的悬殊和鲜艳。我们村的靠山,或者说孤山,就是我们村的背景。由于封山育林这么多年,整个山坡都是一棵二级的不断种植的柏树,特写一万平米的架势,远远望去郁郁葱葱。而且近几年我们村从入口到集体墓地修了一条新路,两边种了几百棵侧柏、柏树、雪松。然后是沟渠、悬崖、祖坟,也点缀着松柏。另外,村内公共场所有几棵古柏。这些点、线、面上的常青树,不仅是一年四季生机勃勃的象征,也是秋天绿色的代表。只是它的颜色从春夏的绿色变成了秋冬的深绿色。家乡更有文化色彩,应该是深秋柿子树的颜色。"千年古蝎问老柿子,说世界上有多少东西."柿树是远古祖先种植的,大多生长在悬崖的岸边。它们的生命力很强,有些树的年轮已经超过了几百年、几千年。它的果实秋天成熟,或者做成干柿子,或者泡在水里。是世世代代村民的美食。柿子树的叶子,像小孩子的手掌,又厚又厚。到了深秋,他们蘸红,艳丽动人。因此,它们成为历代诗人歌唱的对象。唐代诗人杜牧的《山行》“夜宿爱林峰,霜叶二月开”,应该是对秋霜红叶的描写。如果这种指向不够具体的话,那么元曲大师王实甫所指的“谁来醉霜总留人泪”这句歌词,是准确的,也是毋庸置疑的。因为《西厢记》的故事发生在古濮州——现在永济市的普救寺,普救寺在峨眉岭的龙头上。峨眉岭我们村同一区域种了同一树种的柿子树,霜叶同时着火。都是“蓝天、黄花地、紧西风、北雁南”然后,“醉于霜”的柿子树,就像红色的霞光,或者是晨光,或者是晚光,就成了这幅山水画中强烈的温暖和明亮的色彩。别说我们村除了有霜叶红叶的柿子树,确实还种了一些秋天会变成彩叶的树种,比如杨木,五角枫,火炬树,混有常青树。在描绘秋景的画面中,就像是在可以渲染的宣纸上洒上红色颜料,美得不得了。我们村里较宽的田野是沟壑和山丘。霜冻一旦杀死百草枯,它的颜色几乎什么都不是。恰好,这正在成为画面中的一个空白空间,或者说是艺术家与水的一种联系,以达到简化复杂、避免遗漏的目的,让观者在有无中沉思遐想。
秋天是四季循环,秋天的景象一年一年呈现。家乡的秋天特别迷人。它有丰富多彩的风景和欢乐的场景。家乡的秋天很实用。它有丰收的果实,有大地的充实,有收藏的想法,有来年的打算。
我喜欢家乡的秋天。(作者是原太原市委宣传部副部长)
标题:[文化]吴国荣:故乡的秋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山西时报网是一个向世界华人提供山西省本地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山西新闻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