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山西时报网”,在这里您可以了解到山西地区每天发生的大小事,是世界了解山西的最好窗口。

主页 > 山西教育 > [文化]清朝廉吏康基渊是山西兴县人

[文化]清朝廉吏康基渊是山西兴县人

来源:山西时报网作者:欧阳珍更新时间:2020-10-19 22:48:02 阅读:

本篇文章3873字,读完约10分钟

寺庙纪念碑的一角

墓志铭

[编者按]

近日,三金出版社出版了《三金石刻吕梁城(兴县卷)》。书中收录了大量的皇家康济源碑铭、墓志铭、家庙碑及墓碑、碑文和史实,生动地还原了清朝清官康济源的人生经历。为了让更多的读者了解这位山西清官的生平,本报邀请了这本书的作者写这篇文章。

十几年前,河南省济源市一个陌生人打电话给我,说在那里发现了一个宜兴县康官员的牌位。当时从事新闻工作,治学兴趣不在农村文学,也没当回事。后来有空编《吕梁城》(兴县卷)的时候,突然想起了这座碑,又联系了济源市文物局,回复说市文物普查队在清朝嘉庆皇帝仁家窑村发现了一座恩觉碑,说“这座碑也是目前济源市唯一一座完整的中国碑刻,具有重要的文物价值。”得知这件事后我非常高兴,于是我在2012年6月下旬专程去济源市寻找这座纪念碑。这座纪念碑矗立在嘉庆二十四年正月初一。纪念碑的高度约为4米。纪念碑的第一部分刻有一条用浮雕包裹的龙。两只后脚向上伸到碑的上部,爪子托着一个圆形的宝珠;片剂座呈龟形;碑上镌刻汉文和满文,共382字。碑文左上角,从“奉天挟帝制”开始,碑文开头可见“康济源为康少勇之父,转任两广总督,主管印刷,赐将军魏震,皖督兼总督”字样。后来,我被邀请去参观康济源在博爱县清华镇的家庙,康济源的孙子们就住在那里。门题“以君之心为师言,以爱民为子”,康济源墓志铭拓本。碑文嵌在康维军室过道一角,碑文封面篆书《江西广信府知府、清代大夫康墓志》,共100余字,介绍康济源生平。立石时间为乾隆五十年二月二十二日。康佳是我们省吕梁市兴县的正式所在地。清朝中后期,人们开始文明,人才大量涌现。三十六人成为官员,他们被称为“七子系毕业”、“总督军门”和“义营史燚”。

[文化]清朝廉吏康基渊是山西兴县人

摘下画帽,做一个神龛

前不久,河南省县康济源七世带兵,嵩县文化局局长万志民一行专程到兴县悼念康济源故里。我陪着他。它的首选是市内晋祠解放区烈士陵园。这座花园原是康家族的宅邸,后被捐资修建耶稣基督教堂,并于1952年改建为烈士陵园。墓园北墙外,原是康氏宗祠,现已改建为商住楼。

据康说,道光四年,时任两广总督的康济源五子康少勇回到兴县,修建康家祠堂。祠堂占地十余亩,前后房屋。大门挂“康祠堂”横匾,门角写着“巡抚军门”字样,中门楼镶嵌着“一迎史燚”字样,整洁大方。角落挂着风铃,微风微动,叮当作响,听者赏心悦目。夜深人静的时候,真诚的向周围的人报风警。牌楼两侧有木对联。上联《雁塔连辉嘉第一休夸尔松》;在第二版中,的文章《巧毛谈三苏》。整个寺庙都在崛起,外表繁华。1941年被日本侵略者焚毁。

万志敏来访恰逢康济源主编的《嵩县古志选》出版,给了我一本。据其言,嵩县位于豫西山区,素有“九山半水”之称。山区贫瘠,人民受苦受难。乾隆二十八年,康济源到此知县后,访民,了解其源委。他搜寻大禹治水旧址,发现滨水区有十一条旧运河,在明朝兵训之后,再也不能长期重复使用。然后他带领人们根据旧址进行修复。能从山涧引水灌溉的有4大渠6小渠,细长曲折,因地制宜;如果渠道的高度不同,将分段设置水闸进行蓄水和排水;在高天运河下,将安装50个水车用于灌溉。在18条新老运河开通的地方,灌溉了62000多亩农田。他写《宋敏农事论》,教人因地制宜,“种桑养蚕”,种“谷米布帛”为“服务型”,种经济作物为“调节型”,达成“币权并行”。他在宋任职三年,年年丰收,百姓安康。宋轶只是卑鄙地住在山里,许多人不学习诗歌和礼让。他清理了当地特有的行业,废除了制动器和古庙,收购了几亩土地,建了32个社会科,亲自起草了16个简单实用的教学规章制度,列入社会科,教授卫生从业人员。从此,山谷里到处都是诵经的声音。当时河南省省长阿莎来访,了解他的政绩。请记录他的成就。

[文化]清朝廉吏康基渊是山西兴县人

乾隆皇帝审阅后说:“郡内的康集院,采撷旬邑河两岸的古运河和山间的溪流,可作为疏通神通、灌溉六万二千多亩土地的向导。荀是一个崇尚现实政治、注重民政的成员,只做功德记录,不足以示鼓励。康济源写了一篇关于交通部的讨论。”因其善政、惠民,“去之日,城内百姓不忍挽留,乃脱去画之帽,愿其战而奔如狂。”宋敏位于老城区二道街的右侧,就是康公健康寺。“庙落成,全城百姓都去拜庙,徐清如访公”以表怀念。

施乐是舒鸣的纪念碑

康济源离开嵩县后,被封为陇镇县令,不久皋兰(今兰州市)迁至直隶,与在嵩时一样执行公务。

因境内有高栏山,三年改称甘龙高栏山。甘龙亲自给了“皋兰”一词,这是历史上丝绸之路经过的唯一地方。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一直是很多民族聚居的地方,主要是汉族,包括回族、维吾尔族、蒙古族、撒拉族、藏族、赫哲族等。康济源一上任,边陲彪悍的人就骑马跟国内的人打仗。他说“独骑,肯定旧约”,以“信”相待,平息了长期的民族纷争。他以慷慨管理人民诉讼而闻名。“非命抢劫犯不可轻罚”,因为“重罚之下必有鬼。”罪犯从未超过夹板,乡亲们称之为“康巴板”他看到周东的洪渠河岸陡峭,容易坍塌,这使得南四港可以引渠口,避免侵蚀和沉陷的危害。野猪沟有废弃的田地,但长期没有水浪费。他打听老的,拓宽了柳树扎的龙口,没有开一条子渠。废弃的田地分成七个区,招人租种。从各区租来十二块石头,捐给各种社会研究,叫新文区。州东南九窑凿山渠开荒,旧者授州主。时间久了,土地变得贫瘠,人民的租金不足以支撑公务。他要求州判,换战车升级系。为了提高每年的修理费,人们进行了永久性生产。

[文化]清朝廉吏康基渊是山西兴县人

皋兰沙漠广阔,风沙大,雨水少,植被少。“土地上的柴火稀缺,价值昂贵,恒力集团担心供应。”康济源写过《植树详谈》《补树》,在乡堡植树,带领群众在郊区废滩种了十几万棵杨树。工资给的很详细,为了人民的利益,允许把枯枝当柴烧;建立21个社会研究。而在金佛、清水两乡建仓,为了避免借粮囤革之累,百姓买需求,有实惠,官员百姓赞。乾隆皇帝以其“才能可塑”和“论说”成为江西广信府知府。“离职那天,几万人遇难,道路被覆盖,被爬。不能留下来,就建一个政治作坊,就用石头出版。”修复防洪渠;开通兴文运河;岳把战车换成了人;提高年龄;保水利;建议人们种树。靠着人民的柴火和苏,到了长城,又辛苦又昂贵。在东北郊区,有无法耕种的废滩。人们被建议种100,000株柳树,而在夏天,绿色植物长满了几十英里。还说城乡可以种树逐步扩大,整个国家的薪柴无非就是拿着;建立社会研究、立法和宋轶同;为乡镇会议筹集资金;建立社会仓库;送种子;岳力劝部将不要惊动;严禁赌博;诉讼二字快;岳禁遣累民;悦店提供月租价;除门外,苏之南还有几种,香桐茶马不征税。军队推广后,皮革毛羽税取自繁商,以后燕为例。历尽千辛万苦,必有变故,公知削革,边事定。

[文化]清朝廉吏康基渊是山西兴县人

拯救溺水和缓解饥饿被载入史册

离开烈士陵园后,我们去县关向应图书馆的好总部查阅康济源的文字资料。这是《夏温银堂钞》石刻合集,都是康济源所作,多为治病之用。如《宋敏种田论》、《河渠水利论》、《百合种植论》、《植树详谈》等。,但最引人注目的是他在广信府的《救溺女的政策问题》和《立婴救溺女的规则与序》。

广信大厦,现江西省上饶市,引领上饶、玉山、铅山等七个城市。这里商贾繁盛,是历代通往海外的官商之路。乾隆四十四年春,康济源调任江西广辛府知府后,发现虽然有“四帆四商”,但僧人重商重儒,重男轻女。“只有广信是最不好的习惯。”在大量的调查中,他发现在贫困户中,只有一个刚出生的女婴没有溺水而被抚养,而中等家庭“只养了一两个,其余的都淹死了”,“只有两个富裕家庭”,溺水女婴的比例极高。有的女婴一出生就被扔进尿桶、井或河里淹死,有的甚至把碾碎的生姜塞进鼻子和嘴里,用胎盘闷死。溺女最直接的结果就是男多女少,性别比失衡,从而影响婚姻。“鳏夫多,事必有因。”对此,他写了《关于救助溺水妇女的政策问题》,痛斥那些溺死妇女的人。“如果你旋转溺死,可以依靠愚昧无知,人神共愤。”在削减教育的同时,被广泛告知,在严格禁止的同时,《设立救溺女婴儿领袖规则序言》明确规定,无论一个村庄中有数百或数十个村庄,还是两三个村庄相连,一个婴儿领袖是公开持有的,阿贝尔·塔马塔种植在五六英亩的土地上,她被禁止全职溺死妇女。一年之内,全县有上千个活姑娘。州长将他们的法律推广到其他城市。

[文化]清朝廉吏康基渊是山西兴县人

康济源在晋阳书院读书时,被称为“文名,有时裴马、杜康”。乾隆十七年进士后,博览群书。在广信时代,我们提倡学而优则仕,崇尚圣贤,善于民俗,并在政府内部对各种书院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特别是新疆书院,增加了几十个亭子和学术机构,其中有青云阁、一塔仙、中岛阁、文汇报、万金研究、赵四阁、半山阁等。,都是星罗棋布,参差不齐的水平,等等竣工日期,康自己记录的。他说:“从大门进入,从日历台阶上升,为前厅,为报告厅,为池畔,耀眼的石栏杆,美丽的植物树荫,安静的上帝,在天空漫步。”其建设规模已达到怀玉、鹅湖、象山等各大书院不可比拟的水平,且极为开放。遗憾的是,这些建筑,除了新疆书院,在上饶县的国内外都有保存,至今所剩无几。但是,康公作为一个官员的“政治成功,鞠躬尽瘁,利民”的亲民情怀,却被载入史册,为后人所传颂。(牛宅中)

[文化]清朝廉吏康基渊是山西兴县人

[相关链接]

康济源简介

康济源(1729.12-1781.7),山西省兴县城关县人,号南浦京西。甘龙在17年进入这个班,并且是这个班的候选人。他在北京走了十一年抄摘录。甘龙二十八年被封为河南嵩县知县。甘龙三十四年被封为甘肃镇远县令,后被封为肃州知府。授予朝鲜博士。著有《南浦文超》、《嘉树秋梦》、《嵩县妇女学志汇编》,在文超下阴塘写过几十篇文章。《清史稿》列传四百七十七篇,称赞其为“治吏如家事”。

标题:[文化]清朝廉吏康基渊是山西兴县人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山西时报网是一个向世界华人提供山西省本地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山西新闻网将予以删除。

山西时报网介绍

山西时报网是一个朝气蓬勃的地方性门户网站,坚持“读者至上”,定位于普通百姓,按百姓的需要办报,不断提高“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的力度和深度,在为国分忧和为民解难中找准结合点,架起党和政府与普通百姓沟通的桥梁,尽心竭力为网民提供山西新闻联播、山西招生、山西高考、山西中考、山西教育、山西人事、山西旅游、山西地图、山西十大景区、山西旅游景点、山西旅游攻略、山西大槐树、山西旅游地图、山西自驾游、人说山西好风光、山西11选5、山西特产、山西汾酒、山西美食、山西面食、山西刀削面、山西老陈醋、山西证券、山西焦煤、山西财政、山西煤炭、山西财经、山西民歌、山西博物院等信息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