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古烹古俗石子饼
本篇文章1247字,读完约3分钟
石饼是山西的一种古老风味小吃,因继承了古代烹饪技术而被专家称为“活化石”,因其深厚悠久的民间传统而被称为“中国古代第一饼”。
山西石饼可以追溯到旧石器时代。1959年发现的山西芮城以西的后都人的遗骸表明,180万年前,我们的祖先在河东学会了生火,开始烹饪食物。新石器时代,形成了原始农业,在烧过的石头中加入小米进行烹饪,出现了石烟(下面是研磨后用火加热制成的细石片),被烹饪界称为“石煮时代”。《礼记》中有东汉郑玄注的“糊粟杀豚”:“中世纪无大锅,故放米碎肉,加于糊石而食”。山西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民间的石饼,至今仍是通过石头的传热来烹饪,凹凸的疤痕像是烧焦的颗粒,因此被称为古代烹饪的“活化石”。
从原始社会到姚笛时代,虽然陶器盛行,但石煮仍然存在。据《绵道缘起》记载,山西民间有“瑶做石饼,面食香”的传说:瑶丰收的时候,大雨造成粮仓坍塌,小麦被砸碎压成粉末。在雨后的楚清,人们把小麦粉撒在石板上晾干待用,但它散发出一种奇怪的香味。姚鼐教人用石盘、石棒碾碎小米小麦,用“糊小米”的方法烧面饼,庆祝粮食丰收,庆祝子孙兴旺。从此,山西卵石饼进入了第二个发展阶段。现在晋南小麦丰收后,家家户户都要烤石饼,走亲访友,庆祝丰收。如果儿媳妇生了孩子,她母亲一家就要烤石头蛋糕,拜访他们以示祝贺。这一古老的习俗,因为有了瑶族,又被称为“饼”或“中国第一饼”(“名菜和故事”)。
古代石制烹饪技术跨越了2000多年的陶器和青铜时代,进入铁器时代。公元前403年,汉、赵、魏分晋,最早的仿陶烟制作的三足铁烟(山西万荣县出土)出现在魏,当时只有贵族使用。到西汉初期,随着铁器的广泛普及和石磨技术的发展,民间逐渐使用铁钳代替石钳,形成了将滩石放在平底铁钳上做煎饼的方法,山西石饼进入第三个发展阶段。公元前113年,汉武帝赐福河东,拜后土,宴汾河之舟,即以民间供奉的石饼为食,作《秋歌》,作虎啸龙吟(《河东名诗抄》)。
在唐代,石饼也被称为石馒头,作为献给皇帝的贡品。根据《名吃物语》,根据永济民间传说,崔莺莺在普救寺避难,爱上了张生,被老太太阻止见面。盈盈让媒人每天给张生买石头蛋糕,表达自己的感情。所以,爱情圣地的浦畔人也把这种石(沙)饼叫做“迎迎饼”。明代《繁峙县志》记载,郑德年间,明武宗皇帝出京视察尝疤饼(因为石饼有疙瘩有疤,当地人也称之为疤饼)。清代,石饼在三晋由“完德昌”、“三合堂”等专业作坊经营,流传于长江南北。《绥远美食榜》作者袁枚称赞其为“天然蛋糕”。1937年,中共中央北方局和山西八路军办事处迁至临汾县柳村镇。当地人制作王耀蛋糕表示哀悼。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人民生活得到了显著改善。山西民间石饼的材料和制作更加讲究,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比如山西南部河津的饼面,就带辣椒叶和芝麻,香脆可口;吕梁富阳加馅,甜咸;晋中祁县平遥,成了旅游美食。现在超市里卖的石头蛋糕很多,但是没有新鲜食物那么酥脆,也没有风情故事里和村民一起咀嚼的古老烹饪习俗好吃。
平遥街卖石饼的小摊
标题:[文化]古烹古俗石子饼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山西时报网是一个向世界华人提供山西省本地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山西新闻网将予以删除。
上一篇:[文化]千古名食说剔尖
下一篇:[文化]特色晋菜——平地一声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