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精心梳理山西历史文化之脉——《三晋史话》丛书总序
本篇文章3557字,读完约9分钟
新出版的《三晋史》系列。
编辑
山西历史悠久,人文荟萃。4500万年前的一缕曙光,180万年前的一堆圣火,4300年前的一座都城,都证明山西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是人类文明的摇篮。这片古老而厚重的土地充满了神奇的魅力。越来越多的人来到山西,希望了解山西,了解中华文明。为了帮助远道而来的客人,向世界展示山西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特别是悠久的法治文化、深厚的廉政文化和光荣的红色文化,山西省委宣传部组织编写了一系列介绍山西历史和文化的“三个金世华”。在该系列出版之际,该报刊登了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胡苏平同志撰写的《三晋历史故事》系列序言全文,以飨读者。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进入山西,欣赏内外山水的壮丽景色,感受同一个菌株的历史和文化。山西,古老而厚重的土地,充满了神奇。如何帮助这些远道而来的客人,给他们留下一个简短、生动、难忘的记忆,促使我们有了编写山西历史文化系列丛书的想法。
经过大家的努力,《三晋史》系列终于见到了读者。这套书齐全,分册,图文并茂,好看,好记,好用,好带。能展现最具历史文化价值,最想告知读者的山西精华,让朋友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对山西历史文化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参与编纂的作者和专家,以严谨认真的态度,以对历史和民族文化负责的精神,精心设计、反复讨论、精心修订了这12卷200多万字的丛书。这是我省文化建设的又一重要成果,也是宣传和介绍山西悠久历史和文化对社会贡献的珍贵藏品。在此,我要向参与该系列编辑出版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山西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历史悠久,人文底蕴深厚。省委书记王儒林同志把山西历史文化的特点概括为“三个一”:第一,“一线曙光”。也就是说,大约4500万年前,在山西垣曲,有一种被专家称为“黎明明的黎明”的猿猴,不仅证实了人类的远祖很可能起源于中国,而且还将猿猴的出现提前了1000多万年;第二,“一堆圣火”。大家都知道火的使用是人类历史的开始,大约180万年前,山西芮城后都出现了远古人类活动。先人在这里点燃了第一把圣火,留下了中国最早的人类用火遗迹;第三,“首都城市”。近40年的考古研究表明,大约4300年前,姚笛在山西襄汾的陶寺建都,也就是杜尧。山西南部所在的“中土国”是“最早的中国”,“古代中国”就是从这里来的!
在中华文明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山西作为中原农耕文明的核心地区,早在人类告别蛮荒之初,就在晋东南的羊头山播种五谷尝百草,实现了渔猎到农耕、游牧到定居的重大历史转折,创造了延续数千年的灿烂农耕文明。杜尧的平阳、顺都的浦畔、杜愚的安邑,凸显了“古代中国”的遥远与沉重。夏县及其周边地区丰富的夏文化遗存、元曲及其周边坚实的商文化遗存,生动地展示了河东在夏商文化演进中不可替代的作用。西周春秋时期,晋国延续了600多年,在推动中华文明进程中发挥了主导和引领作用。战国时期,汉、赵、魏都起源于山西,胡夫骑射、围魏救赵、长平之战等重大事件都直接影响了中国的发展进程。秦汉以来,山西一直扮演着民族大熔炉的角色,谱写了中华民族大融合的辉煌篇章。宋元时期,山西新的经济文化发展要素不断孕育,杂剧表演蓬勃发展,成为中国戏曲的摇篮。明清时期,晋商把山西人的智慧和勇气推向了极致,让世人认同了“无商无西”的历史事实。抗日战争时期,党领导的八路军三大主力在敌后建立了晋察冀、晋绥、晋冀鲁豫根据地,成为全国抗日战争的重要战略支点,为民族解放和新中国的诞生奠定了不朽的功绩。
山西历代杰出人物影响深远。炎黄、等英雄先辈奠定了中华民族的人文精神和基本价值体系。山西后人辈出,名人辈出,如称霸中原的,在骑射的赵武灵,抗击匈奴的班超,忠君仁政的吴云,推动改革的,杰出的皇后武则天,再造大唐的,忠君报国的等...仅闻喜裴家就有宰相59人、将领59人、史官600余人,还有狄徐人杰、司马光、杨继宗、傅山、于成龙、陈廷敬、李玉妹、齐军造、徐继畲等一大批清官。、魏夫人、法显、王彤、王绩、王波、王维、王之焕、王长龄、王翰、柳宗元、白居易、陆伦、温庭筠、米芾、
山西多样的历史和文化的特点是不断变化和进步。许多影响中华文明的改革首先是在山西构想和发起的,然后推动了社会进步。著名的“曲沃戴逸”为晋国的全面发展翻开了新的篇章;“郭炎之法”为金称霸中原提供了思想来源;金朝、李悝变法、魏文侯变法三家分家顺应历史潮流。以夏紫、荀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以李悝、韩非子为代表的法家思想,以吴起、尉犁子为代表的兵家思想,以公孙龙、惠施为代表的名家思想,以苏秦、张仪为代表的纵横家思想,在中国思想史上谱写了丰富多彩的篇章。秦汉以后,均田制政策和整体“汉化”从根本上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和发展方向。隋唐以后,柳宗元、司马光等一些著名的政治人物投身于社会改革改良运动,为中华文明的延续提供了动力,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山西这片土地上有着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是观察中华文明5000年的“黄金名片”。目前,山西已发现五台山、平遥古城、云冈石窟等5万多处不可移动文物,是享誉海内外的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52个,居全国首位。旧石器文化遗址464处,是我国仅有的早、中、晚期旧石器文化遗址。我省发现了新石器时代的各种文化类型。最值得注意的是,该省现有古建筑28000多座,年代连续,门类齐全。中国唐代仅有的四座木结构建筑位于山西,元代以前的木结构建筑约占全国存量的75%,被称为“中国古代建筑博物馆”。该省有24000多平方米的古代壁画和12000多件彩色雕塑,被称为“东方艺术博物馆”。全省大小石窟石刻1112处,自东汉以来有5万多块石碑,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全省有古民居、古城池9300多处。高平中庄村的冀民居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民居。襄汾丁村民居、灵石王嘉大院、祁县乔家大院、太谷曹家大院和定襄阎锡山故居,反映了明清民国时期北方民居的建筑艺术特色。省内历代长城1400多公里,涉及战国、汉、北魏、东魏、北齐、隋、宋、元、明、清。它是中国长城保存跨度最大的省份,其中东魏、北齐、隋、宋时期的长城是我省独有的,雁门关、宁武关、偏头关、娘子关、平型关等省内共有1466处革命遗址和纪念建筑,包括武乡八路军总部旧址、五台白求恩模范医院旧址、晋祠边区政府旧址、 平型关战役旧址和百团大战旧址,承载着抗日战争胜利的美好记忆。 据国家有关部门统计,山西有6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8个历史文化名镇、32个历史文化名村。全国共有四大梆子、民间歌舞、锣鼓等116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8项国家级舞台艺术项目,均位居全国前列。山西获得中国戏剧梅花奖演员217人,在国内遥遥领先。随着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山西文博会已成为国内享有较高声誉的知名展会。
从北到南,山西根据当地文化遗产的禀赋和特点分为五个特色文化区:北部(大同、漳州、忻州)边疆佛教文化区,见证了中华民族通过边陲和长城的沧桑而融合的历史局面;通过举世闻名的云冈石窟、应县木塔、空悬空寺和五台山,我们可以领略到博大精深的佛教文化。中央(太原、晋中)晋商文化区通过著名的乔家大院、王家大院、曹家大院、曲家大院、长家庄园展现晋商的辉煌;通过店铺、票号、文字文档等实物遗迹展现诚信的魅力。南部(临汾、郓城)根族文化区通过西堠都、社河、丁村、陶寺等重要考古遗址,享受着文明之源的震撼;通过尧舜孝文化、关帝文化和大槐树文化品味中华血脉的传承。中西部黄河民俗文化区(吕梁山、黄河沿岸)通过临县歧口古渡口、河津龙门古渡口、芮城风陵渡、永济蒲津渡口等古镇和古渡口,追溯失落的华章;通过民歌、民间舞蹈、民间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倾听历史的回声。东南部的太行生态文化区(长治、晋城、阳泉)通过王莽岭、太行大峡谷、皇城祥符、沁河堡、娘子关等自然人文景观,见证了迷人的太行风光;通过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后羿射日、龚宇移山、神农尝药等神话传说,体验历史变迁。也正是凭借这些厚重而绚丽的文化,山西逐渐形成了“中华之根”、“黄河之魂”、“佛教圣地”、“晋商之家”、“边关风情”、“关公故里”、“古建筑瑰宝”、“太行神韵”八大文化品牌,立体而全面地展现了中华文明在山西的深厚文化内涵。
走在三晋之地,你可以随时随地感受到山西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也可以感受到山西人民诚实、善良、忠诚、仁爱、坚韧、奉献的优秀品格和崇高精神。回顾和梳理山西的历史文化,可以从一个极其重要的角度了解中华文明及其对人类文明的巨大贡献,找到民族文化的根源,延续优秀文化的脉搏,增强我们创造现代文明的自信心和自豪感;特别是弘扬源远流长的法治文化、博大精深的廉政文化、光辉灿烂的红色文化,能够让我们从中汲取强大的精神力量和无限的智慧,对于我们展示山西形象、推进富民强省、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妥当。
标题:[文化]精心梳理山西历史文化之脉——《三晋史话》丛书总序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山西时报网是一个向世界华人提供山西省本地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山西新闻网将予以删除。
上一篇:[文化]读王官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