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山西时报网”,在这里您可以了解到山西地区每天发生的大小事,是世界了解山西的最好窗口。

主页 > 山西教育 > [文化]迎泽公园封园后 那些“铁杆”团体去哪了

[文化]迎泽公园封园后 那些“铁杆”团体去哪了

来源:山西时报网作者:欧阳珍更新时间:2020-10-20 07:56:02 阅读:

本篇文章3343字,读完约8分钟

唱歌、舞剑、健身……多年来,不管是晴天还是冷天,省会迎泽公园总有各种健身、文学爱好者“栖息”在森林里,通过技能的交流,珍妮弗身心健康。7月16日,省会迎泽公园临时关闭,迎来大规模升级。公园关闭后,在公园里生活了几十年的“死忠粉丝”去了哪里?7月16日,日本报纸开始在全市范围内搜索。

迎泽花园

集体搬到省体育场

“迎泽公园关门了,但是蝎子一天都踢不动。在关闭公园之前,我们四处寻找地方,最终决定来这里。”7月16日上午7:30,在省体育场,杨威和几名资深羽毛球运动员热身,畅谈他们的迎泽花毽球队。
58岁的杨卫平已经职业踢毽子十多年了。他初学的时候就迷上了。“当他发现踢毽子的感觉,或者刚学会新动作的时候,他变得很上瘾。在迎泽公园每天要踢两三个小时,衣服都湿了,像着了魔一样。”杨卫平说,每天早上洗漱后,他就骑着马去迎泽公园踢毽子。如果有一天他不踢毽子,他觉得少了什么,他觉得不舒服。
龙出海,登顶泰山,童子拜佛,螳螂捕蝉,金丝猴玩珠...这些不是江湖武林高手的招式,而是太原花杵的招式。除了高超的技术,杨卫平还热爱摄影。他告诉我,当他在三晋的插花界提到杨卫平时,没有人知道他是谁,但他以他的代号“摄影师”而闻名,因为摄影是他除了踢羽毛球之外最大的爱好。每天,看着朋友们精致的花篮技术,杨卫平决定用他的相机定格这些美好的瞬间。
凭着多年的毅力,杨卫平已经掌握了“左右摇摆”的技巧,很多花杵爱好者都来这里拜他为师。每当节假日来临,来自世界各地的“黑客”就会涌向迎泽公园,成为公园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每个人都来这里交流思想,甚至外国人也来学着踢我们的羽毛球。”【/br/】8点左右,队友陆续来到新场地。在一个被屋檐覆盖的地方,十几个队友劈成两脚。有的肩巾,有的背心短裤,很多队友都制定了踢一上午的计划。杨卫平说他写了一首打油诗来表达他对杵花的爱。“寒风刺骨,北风呼啸,最后一个月他出去了,一心一意进了公园,只因为腿不够结实。Xi剑瞬间觉得自己像一只燕子,然后钩成一串,大喊大叫,欢呼雀跃,激情出汗。转眼间,朝霞笑着看了看。晨练结束,心清气爽,第二天就踏上了归途。”杨卫平说,他经常看到70岁的老人在公园里踢羽毛球,这让他很佩服,只要身体允许,他会一直踢下去。【/br/】临时搬到球场玩,然后迎泽公园升级后就回去了。杨卫平说,经过十几年的积累,他们的花卉团队已经扩大到几百人。现在除了省体育场,还有队友去了龙潭公园和儿童公园。

[文化]迎泽公园封园后 那些“铁杆”团体去哪了

成千上万的人合唱团

“搬进”汾河公园

“我们的士兵有什么不同?”7月17日16: 00,沿着汾河公园,距离迎泽桥两三百米,我们听到阵阵鲜红色的歌声从北面传来。【/br/】回答问题的时候,在汾河公园迎泽桥下,可以看到里面有几千人,外面三层,形成一个半圆形的方形木舞台。舞台后面的墙上,一面写着“太原激情广场”的红色横幅跃入眼帘。舞台上,一个强壮的中年男子正在空用双手指挥。台下,所有的男女老少手里都拿着一本厚厚的小册子,在音乐伴奏下唱歌。“今年是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让我们唱几首好听的红色歌曲。然后我们唱“回到目标”唱完,一个瘦子站在舞台中央。这个男人穿着一件彩色条纹夹克和一条豇豆裤子。虽然他很瘦,但他精力充沛。此人就是“太原激情广场”合唱团的创始人贾。
说起贾的“太原激情广场”,太原“文化圈”的老少几乎都知道。贾告诉,2005年,为了丰富业余时间,他召集了几个好朋友,成立了一个小合唱团。因为平日工作繁忙,他们每个周六和周日都会在迎泽公园藏经楼南侧的空见面。当时只有三种乐器:口琴、长笛和电子琴“我毫不夸张地说,我们是太原最早的唱诗班。”贾自豪地说,经过一段时间的坚持,唱诗班的规模已经从当时的十几个人发展到现在的几千人,其中有800多人是正式演员,有20多人组成的乐队。“我们唱诗班人数最多的时候,超过了三千人。就今天而言,至少有2000人。”
但是这个唱诗班不是应该在迎泽公园吗?在谈到改变唱诗班的位置时,贾也很无奈。“自从合唱团成立以来,我们一直在迎泽公园,但现在公园必须进行改造。没办法换地方。”贾说,他创办的合唱团每周六、周日下午3点到6点一直在迎泽公园演唱。唱诗班里很多人都是附近的居民,但因为支持公园改造,只能改会场,而贾煞费苦心地选择场地。“我们的团队不同于其他团队。我们每次唱歌,至少有几千人。地方小,根本容纳不下。”为了找到一个更适合活动的地方,贾考察了许多地方,但地方不是太小就是太远。最后他找到了汾河公园迎泽桥下最好的地方。“虽然不靠近迎泽公园,但是交通很方便。从这里,是迎泽桥东。”贾指了指东侧的台阶。“上面有很多公交车可以四通八达到达太原,很方便远方的队友来这里。而且这里空间也很宽敞,能容纳两三千人也没问题。我选在桥下,也可以遮阳,不怕太阳。现场这些成员几乎都来自迎泽公园。”【/br/】贾说迎泽公园已经装修封闭三个半月了,但是爱生活的人他们封不了。三个半月后,公园将重新开放,他们将返回公园。

[文化]迎泽公园封园后 那些“铁杆”团体去哪了

牡丹花园口琴

在师范学院旧址“玩耍”

7月17日上午10时,太原师范学院旧址。十几个白脑袋的老人,围着音响,有的微闭着眼睛,有的猫着腰,手里拿着口琴,一起弹了一首《喜羊羊》。
每个人都有一把口琴,身上有一个小小的放大装置。来玩墨镜的刘先生说,他今年67岁,球队名字叫牡丹园口琴,是以迎泽公园牡丹园的建立命名的。队伍成立大概六七年了,队伍里年龄最大的一个83岁。
我十几岁就开始学吹口琴了。我吹口琴50多年了,收藏了几十把口琴,创造了新的演奏方法。牡丹园资深口琴手顾先生说,他们小时候最流行的乐器是口琴和长笛,现在退休后一直在吹口琴,这不仅是一种爱好,更是青春的回忆。【/br/】顾老师说,50年代很多人吹口琴都是没人教,就想着一个人吹。后来他专门买了一本口琴研究的全集,从看乐谱到弹全谱,看着书慢慢学的。【/br/】说起牡丹园的口琴,顾老师说他们的小团队是迎泽公园的一条风景线。每当它们每天出现时,美妙的声音往往会吸引许多游客前来观看和鼓掌。【/br/】吹了半天口琴,队员们想出了一个大大小小的伴奏方法,类似手风琴的伴奏方法,很美。“我吹口琴不是为了别的,也不参加什么比赛,就是为了开心。”顾老师说吹口琴容易扰民。他们还是希望迎泽公园尽快重建,继续在牡丹园游玩。

[文化]迎泽公园封园后 那些“铁杆”团体去哪了

群英剧团

搬到南沙河街公园

17日上午9点,在双塔西街和青年路附近的南沙河街中心公园,金曲优美的曲调吸引了不少路人驻足观看,有的甚至还跟着唱。“迎泽公园已经停业改造了,但是我们这些老戏迷已经养成了天天唱歌的习惯。没地方可去就忍不住唱歌,于是大家一聚就来了。”70多岁的张永福告诉我,他们团叫群英剧社,在迎泽公园的长廊里唱了12年,也是迎泽公园民间文艺团的成员。【/br/】整个剧团有13人的固定团队,平均年龄60岁左右。自2004年成立以来,该团连续12年不间断地演唱晋剧。说他不会唱晋剧,但他非常喜欢,所以大家伙选择他作为“铁杆粉丝”作为团队的负责人。“我们这个团虽然是自发组织的,一年365天,不管多冷多热,每天九点都会聚集在迎泽公园的长廊上。每一个演出走廊,无论坐着还是站着,总是挤满了人。”剧迷郭女士表示,山西是中国戏曲资源大省,有“中国戏曲摇篮”的美誉。地方戏曲剧种繁多,居全国第一。晋剧又叫中鲁戏,因起源于晋中的汾阳、祁县、孝义、太谷、太原而得名。流传到外地后,被称为山西梆子,后改名晋剧,以其细腻的抒情风格令人陶醉和喜爱。在郭女士看来,每天唱晋剧,既能愉悦身心,又能拥有忠诚的观众和阵阵掌声,这也是他们团队能坚持十几年的原因。
住在南沙河边的李女士被晋剧优美的音调所吸引。她说之前特别喜欢听晋剧,但是一直没时间加入。在过去的两天里,这样的阿津歌剧团来到了社区附近。她不仅成为了忠实的观众,而且在两三次接触后也跟着唱了起来,闲暇的周末时光变得更有意义。“晋剧是祖祖辈辈传下来的,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继承和传承。”张永福说,这里的许多观众从迎泽公园跟随他们。为了去看歌剧,大家都要站在这里,不像坐在楼道很长的迎泽公园,但是街心公园环境很好,大家为了兴趣爱好都坚持。“迎泽公园改造完成后,我们就回去继续唱歌,这是我们的起点,也是我们的根本。”张永福说。

标题:[文化]迎泽公园封园后 那些“铁杆”团体去哪了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山西时报网是一个向世界华人提供山西省本地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山西新闻网将予以删除。

山西时报网介绍

山西时报网是一个朝气蓬勃的地方性门户网站,坚持“读者至上”,定位于普通百姓,按百姓的需要办报,不断提高“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的力度和深度,在为国分忧和为民解难中找准结合点,架起党和政府与普通百姓沟通的桥梁,尽心竭力为网民提供山西新闻联播、山西招生、山西高考、山西中考、山西教育、山西人事、山西旅游、山西地图、山西十大景区、山西旅游景点、山西旅游攻略、山西大槐树、山西旅游地图、山西自驾游、人说山西好风光、山西11选5、山西特产、山西汾酒、山西美食、山西面食、山西刀削面、山西老陈醋、山西证券、山西焦煤、山西财政、山西煤炭、山西财经、山西民歌、山西博物院等信息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