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让山西文化名片更亮些
本篇文章1336字,读完约3分钟
“我27岁开始拍电影,从电影节到电影节,我是电影节的游子。我一直希望有一天,我们自己的家乡也能有一个电影节。”11月4日,随着首届平遥国际电影节的闭幕,著名导演贾的这个梦想终于实现了。这个电影节虽然只是一个初创,但规模不小。明星引导平台,众多艺术电影上映,使得艺术电影这一盛事吸引了无数来自四面八方的电影爱好者。平遥古城也因为这个新增加的事件创造了很多商机。想起去年冬天,一位来自广东的作家朋友提出,他想在完成公务后去汾阳看看,就为了去贾的老家朝圣,实地探索一下贾岛电影里那些令人难忘的场景。因为这个电影节,平遥有了新的景点。相信很多喜欢贾岛电影的年轻艺人,在下一次山西度假之旅中,都会增加一个特别的项目——参观平遥影宫,看两部艺术电影。可以预见,本届国际电影节将为平遥带来持久而深远的影响,为山西文化旅游的发展带来更多的机遇。
那我们把注意力转向成都吧。11月11日,中国科幻界唯一的全国性会议——中国科幻大会在成都召开。著名科幻作家刘无疑是这次会议的重量级嘉宾。与贾不同,刘的出场只能算是一场客场。山西这张闪亮的文化名片给成都和四川带来了一个话题,引起了全国科幻爱好者的关注。相比之下,我们不禁有点后悔。大刘是山西人,所以如何让刘这个闪亮的名字对山西文化旅游的发展有所帮助也应该是一篇值得做的大文章。
记得贾和刘两次出现在同一个电视节目里,就是山西卫视举办的旅游比赛节目《山西人说好风景》。两大咖啡都责无旁贷地担当起家乡的代言人,在屏幕上热情地向观众介绍家乡的旅游产品。可见他们对家乡的发展都有一颗赤子之心。我们还可以做很多事情来充分发挥他们的名人效应,把游客和注意力吸引到山西。比如围绕刘和他的《三体》,能否在阳泉开发一个主题公园,重现文中所描绘的大型电子游戏场景,就应该引起《三体》粉丝的高度重视。
当然,自古以来,山西就造就了优秀的人和人才,有效地盘活了历史文化资源,有很多文章要做。修故居,建纪念馆是老套路了。如何有效挖掘这些“名人知识产权”潜在的文化吸引力,并以人们喜欢听到和听到的创新形式进行运作,是我们目前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比如在辉煌的唐代诗坛,山西诗人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王维、白居易、柳宗元、王昌龄、王之环、王波等人都是大名鼎鼎的人物。此外,还有诗人温、戏剧家关汉卿、郑光祖、白朴等。,谁能举办诗歌比赛、戏剧比赛、拍摄微电影等。而著名ip迪徐人杰也有很多深度转型的可能,比如成立迪徐人杰推理故事大赛,比如开发迪徐人杰主题的密室逃生等等。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关公也应该与时俱进,迫切需要一些新的旅游和文化产品来带动当地的旅游业。例如,可以举办关公纪念品开发大赛,通过大赛选择时尚、独特的产品进行批量生产...总之,如何将这些来自三晋的知名古代名人引入文化创意,开发文化旅游新产品,值得大家共同探讨。
在转型发展的道路上,山西文化旅游产业迈出了探索的一步。比如会展经济这几年发展很快,但是这些项目都是针对大众的,到处都在进行,所以还是缺乏一定的独特性。因此,我们不妨沿着“小而美”的思路做一些其他的尝试,就像平遥国际电影节一样,吸引特定的目标群体,也能赢得更好的反响。
总之,山西有一个古今名人的好品牌,只要我们玩得好,一定会成为大赢家。(高视图)
标题:[文化]让山西文化名片更亮些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山西时报网是一个向世界华人提供山西省本地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山西新闻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