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抗日烽火燃三晋
本篇文章3154字,读完约8分钟
阅读技巧
山西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进行抗日战争的“立足点”、“出发点”和“根据地”,是抗日战争最先开始、发展和胜利的地方。在这个震惊世界、关系中华民族前途命运的伟大历史时期,山西以其极其特殊的战略地位、极其敬业的人力物力支持和极其残酷惨烈的斗争,拉开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方主战场取得伟大胜利的序幕!
70年前,当历尽艰辛的中华民族终于在抗日战争中取得全面胜利时,经过血与火磨炼的抗日战争精神成为历史之星的永恒。现在,重温全民族不屈顽强的斗争:“看,千山万壑,铜墙铁壁,太行山上燃烧的抗日战争篝火,嚣张跋扈几千万;听着,我母亲叫我儿子在东边打仗,我妻子把郎送到战场上,我们在太行山上。”……中华民族,包括三晋的儿女们,感动、悲壮、悲壮,是一种怎样的牺牲和毅力,才能在波澜壮阔的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彰显自己永恒的伟大和尊严!
山西,准备成为抗日作战力量的战略支点
20世纪二三十年代,繁荣与萧条,发展与危机,生存与利益,饥荒与动荡,绥靖与扩张……世界在动荡中前行。
1931年9月18日,日本法西斯蓄谋已久,发动“九一八”事变,入侵东北;意大利吞并埃塞俄比亚的硝烟不绝于耳,德意法西斯对西班牙内战进行了血腥干涉...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建立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在新旧强国空·凯夫的和平呼声中逐渐瓦解。孤立主义的气息开始弥漫在大西洋两岸...欧洲、亚洲、非洲阴云密布,一战后死而不死的帝国主义大棒又开始挥舞鲜血...
这时候的中国又穷又弱,灾难深重。然而,它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上孤军奋战。白山黑水和长城内外到处都有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
因此,它可以追溯到1894年。甲午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了严重的民族危机,日本帝国主义的狼性野心显而易见。20世纪20年代,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从东北踏入华北。1935年华北事变中,日寇控制了河北、察哈尔两省的大部分主权,步步紧逼,剑指晋隋,中华民族正处于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山西,第一个成为抗日前线。
此时,中国的政局正朝着光明的未来快速前进。1935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高举抗日旗帜,以非凡的毅力克服了军事、政治和自然上的许多困难和障碍。经过两万五千里的长途跋涉,创造了世界历史上军事远征的记录,成功到达陕北。12月,北平爱国学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满怀“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的革命激情,举行了声势浩大的“12.9”运动,显示了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的自觉力量。
对此,全国人民热烈欢呼,坚决支持,掀起了全国抗日救国运动的新高潮。中国共产党进入了全力准备抗日战争的历史阶段。
1935年1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作出战略决策。政治上通过了《关于时局和党的任务的决议》,确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战略方针;在军事上,通过了《军事战略决议》,确立了“内战与民族战争相结合”、“准备对日直接作战”、“扩大红军”的方针,首次提出了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重要性。
如何才能让战略决策实现?这时,中共中央明智地把战略基地放在了山西。
万物皆富,万物皆富。北面是恒山、五台山、关岑山,南面是太行山、太岳山、吕梁山的龙盘山。平型关、雁门关、娘子关是雄关的钥匙。面对日寇的侵略态势,山西构成了一个可进可攻可退的政治军事战略要地。
此后的历史进程恰恰证明,将日寇驱逐出中国是坚持长期抗战的重要环节,成为中国共产党准备抗日作战力量的战略支点。
立即出发,前往山西,开辟抗日的前进道路
"密云遮星,万山乱,黄河过抗日英雄."1936年2月20日晚,陕西清涧黄河入海口。一队红头五星的队伍驾着木船和羊皮筏向对面的山西石楼驶去...随着冰块对河流的冲击,渡船驶到了河中央...另一边的晋绥军工事突然发出猛烈的枪声。红十军先遣支队的战士们顶着枪林弹雨,渡过惊涛骇浪,迅速登陆,攻占了敌人的碉堡...太阳升起的时候,阎锡山吹嘘“坚不可摧”的河防,被撕开了,红军千军万马继续向山西推进。
去山西,开辟抗日之路,与日本直接开火,发展河东抗日根据地。1936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开会讨论东征山西的方针和准备工作。随后,、和彭、签署了渡江讨伐日本的命令...
2月20日至5月5日,红军打着“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的旗号,从山西到晋中,从晋中到晋南、晋西北,向59个县转移,横扫山西大部。《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通告》公开宣布:“一切爱国志士和革命仁人,不分新旧,不分派别和出身,都同情抗日帝国主义,我军愿意和他们团结起来,共同进行民族革命的伟大事业。”
红军去了哪里,就吃了釜浆。中阳、香菱建立了县苏维埃临时政府,石楼、永和、中阳、息县的部分区、镇、乡、村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建立了党组织,成立了农民协会、海员工会、抗日救国委员会,组织了抗日义勇军...许多热血青年勇敢地冲破封建统治的牢笼,纷纷报名参加红军,走上了武装抗日的光明道路。
中国共产党以实际行动,与各界人士的抗日救国运动联合起来,成为整个救国运动的主体,让亿万人民看到了共产党真正的爱国、爱民、抗日。
红军75天的东征在山西播下了抗日的火种,为八路军挺进山西抗日前线,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经营山西是抗日战争的重要一步。没有山西,就不可能想象大规模的对日战争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当晚,日寇炮轰宛平,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忍无可忍的是,宋的第二十九军,中国的守备部队,奋起战斗,中国人民的民族抗战开始了。
生死攸关,国家正义。7月8日,中共中央向全国人民发出通电号召,进行抗战。并郑重宣布,取消红军兵团,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随时向抗日前线进军。以第二次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七七事变后,华北战局危急。八路军三个师没有等到改编准备好,就是发誓要出去。1937年8月22日至1937年9月30日,从陕西三原、阜平渡过黄河,挺进山西抗日前线。
“一个月取山西,三个月灭全中国。”日本侵略者傲慢而好斗。9月,士兵直接直指山西北部,夺取恒山山脉作为侵吞河北、山西、山西三省的“战略中心”,导致向太原纵深推进。这时,在阎锡山的指挥下,第二次世界大战地区的国民党军队已经挫了锐气,根本挡不住日军的进攻。
“和胜利有关的人多了,地域攻防也有关系。”这时,毛泽东和中共中央根据“洛川会议”确定的战略方针,通过对敌我形势和未来战争发展趋势的科学分析,为八路军今后的作战指明了方向:真正在山区开展独立游击战争,广泛发动群众,组织志愿军,建立根据地。“但如果部署得当,它可以在支持华北(主要是山西)的游击战中发挥决定性作用。”
1937年11月8日,太原失守。华北战场上,以国民党为主体的正规战争结束,进入以共产党为主体的游击战阶段。
八路军根据中共中央指示,在晋东北、晋西北、晋东南、晋西南四个地区进行战略发展。山西、察冀、晋西北、晋西南、晋冀豫抗日根据地的相继建立,形成了八路军在山西抗日战争的基本格局。
千山万和,铜墙铁壁。山西成了抗日战争的焦点:可以控制东部的平汉,远达边界的伪满;太行之下,可东进平汉,过金浦,尽可能到达北海沿岸;南出豫北,隔陇海,驰骋黄、淮、江、汉;北越平,挺进内蒙古草原;西接陕西、甘肃;从山区到平原,可以连接河北、山西、隋、河南、山东,再沟通华东、华南。
长城在雁门关前咆哮,风陵渡黄河在呼喊。
山西作为中国共产党及其人民武装开展抗日战争的“落脚点”、“出发点”和“根据地”,是抗日战争开始、发展和胜利的第一地,是中共中央北方局和八路军总部指导华北抗日游击战争的神经中枢。在这个震惊世界、关系中华民族前途命运的伟大历史时期,山西以其极其特殊的战略地位、极其敬业的人力物力支持和极其残酷惨烈的斗争,拉开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方主战场取得伟大胜利的序幕!
标题:[文化]抗日烽火燃三晋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山西时报网是一个向世界华人提供山西省本地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山西新闻网将予以删除。
上一篇:[文化]走访清官刘东星老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