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山西时报网”,在这里您可以了解到山西地区每天发生的大小事,是世界了解山西的最好窗口。

主页 > 山西教育 > [文化]1400年前落户河津的一支粟特人

[文化]1400年前落户河津的一支粟特人

来源:山西时报网作者:欧阳珍更新时间:2020-10-19 20:32:02 阅读:

本篇文章2221字,读完约6分钟

河津康家庄镇风塔

河津市清涧办事处有个康家庄,代表康。据村民说,早年村里最多就有四五百个康家庭。光绪三年受灾后,一部分迁到陕西黄龙县康家岭,一部分迁到河南巩县康店镇。目前全村只有十几户姓康的。至于康的家世最初是从哪里来的,因为旧祠堂、旧族谱都被破坏丢失了,所以没有办法考。当地人只知道祠堂里供奉在祖宗桌上的祖宗画像,过去都是戴官帽的,传闻是唐朝兵部侍郎。

种种迹象表明,此处康氏与隋唐之交的一件大事有关。

《旧唐书·高祖本纪》载:“(隋大业,五月十三日),贾谊在突厥初派刘文静作单于,使兵率相应。”“八月初三,高祖师息霍懿,伐宋老生,平霍懿。c许入临汾县、绛县。从龟兹到龙门。突厥初起,可汗遣少康出兵五百,马二千,刘文静归其指挥。”隋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从太原攻打隋,派司马刘文静去联系突厥,希望得到支持。开始时,单于命令特务机关少康派出500名士兵和2000匹马加入江州龙门的李渊叛军。关于这段历史,除了《汉高祖传》、《刘文静传》、《突厥传》和《唐书》中的《子同治鉴》等外。,并在《大唐创业札记》中有详细记载。

[文化]1400年前落户河津的一支粟特人

“康”是谁?史书上称他为“特勤李”或“朱”。“特勤”和“朱郭”是突厥将军的称号。《新唐书·突厥传》说:“其他兵士皆立,子弟皆特服,臣皆胡烨...二十八等等都是官员,没有人员限制。”据此,康应该是突厥可汗的太子或皇弟。但也有例外。据著名国史专家韩儒林先生研究,“(突厥)说,除了可汗氏族,特勤号也要改姓。康邵丽的特殊服务是一个不同姓氏的例子(《历史研究》彭建英《东突可汗国的突厥化——以粟特人为中心的考察》)康原为康居,属粟特人。隋唐时期,苏特各部受到突厥的牵制,逐渐突厥化,但仍有自己的部落。康受到可汗的信任,被破例任命为“特勤”。他当过将军,享受宗室待遇,而他率领的500名士兵仍然是粟特人。

[文化]1400年前落户河津的一支粟特人

那么,少康会带领骑兵和马匹去龙门哪里呢?应该是在康家庄地区。

康家庄村西边叫“马芳滩”,附近还有一个“詹家庄”。在古代,它是一个拥有丰富水生植物的天然牧场。据《河津县志》记载,太宗李世民的岳父太史湛在此放马,故名两地。在这种情况下,也应该是康和突厥同期骑兵入驻龙门的首选。这一点也与《大唐创业笔记》中的记载不谋而合。《居注》曰:“桂思,(李渊)至于龙门郡。刘文静和康是北番人。突厥人500,马2000等。皇帝Xi喜欢他来小夜曲晚,所以他依靠关龙,...在县城西南的酒席上看一点利润,赶上县城的旧风俗。”当时,李渊的大帐篷驻扎在森格楼乡李家宝,康家庄位于其西南部。这样,结合“把马放在沙滩上”、“西南郡”、“康家庄”、“四五百人”的说法,就可以基本确定少康率领骑兵在这一带定居了。后来,康布随李渊大军参加反隋,为大唐的建立做出了巨大贡献。为此,次年突厥骨都禄特服来到朝鲜,“皇帝(李渊)在太极堂设宴奏九曲登位”(《旧唐书·高祖传》),赐礼最高标准。康邵丽当然是被赐大官了。村里人说祠堂里供奉的祖师是唐朝兵部侍郎,应该是康本人。

[文化]1400年前落户河津的一支粟特人

关于康入唐后的游历,史书上已无记载。但从《居留地记》来看,康早年仰慕中原文化,后入籍,心中向往已久。这一点在他把马带到太原互相交易时表现突出。《居注》中说:“、康、等突厥顶梁柱,到达城东兴国的宣坛。一点好处看到老先生尊敬,都敬了。”且说丁由引、李等赍礼至东门旁,自领书信。皇帝恭敬,厚道,宽厚。等一点好处就退了,说:‘唐公见我是粉丝,我还能低头....尊重别人的人都爱他。如果世界爱你,你就是主人。“从此以后,皇帝每一次看到,都越来越凛然,不失大臣们的礼遇。一千匹马只是市场上最好的,一半都被抢走了。”说着,康略息率领骑兵来到太原,住在兴国宣坛(书中又称“兴国寺”),并首先在那里祭奠李的老祖宗老子。受到李渊的治疗后,他被深深地感动和钦佩,难以言表。在这笔交易中,不仅挑选了好马卖给唐高祖军队,而且只收了一半的钱。这应该是康积极归化中原的思想基础。

[文化]1400年前落户河津的一支粟特人

值得注意的是,康家庄村西边还有一座造型精美的“贞丰塔”,是全国五大著名的回音塔之一。贞丰塔所在的寺院名为“兴国寺”,与康初到太原,下榻并游览李、唐宗祖的道观时的“兴国。村民谣传寺庙和塔建于唐代。可想而知,康少黎部落在当地定居后,仿照太原在村里设立了“玄坛兴国”,供奉老子(后改名“兴国寺”)。说明康家对忠心耿耿,更进一步确定了康是的部下居住的地方。

康家庄人员的去向也值得关注。清末光绪三年,晋南大饥荒,百姓纷纷出逃。康家庄人一个去了陕西黄龙县康家岭,一个去了河南巩县康家店。为什么要带着“康”两个字去这两个地方?很大的可能是两地曾经和康家庄有关系。据史书记载,黄龙县有“明朝移民开垦土地”的历史(见颜崇年主编的《中国城县大辞典》),而巩县的康家据说是“明朝七年间从山西洪洞的大槐树上移民过来的”。两地都有“明初移民”的背景,说明明初康家岭早期和康家店人很可能是从河津康家庄迁入的。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到了清末,这里的人去了两个地方谋生。粟特人是“好商人”,善于理财。经过明清几百年的经营,河南康氏家族成为中原首富,被誉为“活财神”,可能与此有关。因此,这里对康氏家族起源的确认,也为河南康氏家族的成功运作提供了历史依据。

[文化]1400年前落户河津的一支粟特人

历史上,山西一直是汉族与西北各族人民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的重要纽带地区,这一点已被许多考古发现所证实。河津康家庄的故事又一次给我们留下了一个民族融合的故事。按几个计数,这小米从去年八月来到龙门定居,至今已有1400年。(王)

标题:[文化]1400年前落户河津的一支粟特人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山西时报网是一个向世界华人提供山西省本地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山西新闻网将予以删除。

山西时报网介绍

山西时报网是一个朝气蓬勃的地方性门户网站,坚持“读者至上”,定位于普通百姓,按百姓的需要办报,不断提高“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的力度和深度,在为国分忧和为民解难中找准结合点,架起党和政府与普通百姓沟通的桥梁,尽心竭力为网民提供山西新闻联播、山西招生、山西高考、山西中考、山西教育、山西人事、山西旅游、山西地图、山西十大景区、山西旅游景点、山西旅游攻略、山西大槐树、山西旅游地图、山西自驾游、人说山西好风光、山西11选5、山西特产、山西汾酒、山西美食、山西面食、山西刀削面、山西老陈醋、山西证券、山西焦煤、山西财政、山西煤炭、山西财经、山西民歌、山西博物院等信息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