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山西文学创作如何再攀高峰
本篇文章4339字,读完约11分钟
如何开创新时期山西文学发展的新局面,让山西文学再创高峰?如何让山西再次成为文学强省,为中国文学史增添新的篇章?作为省作协副主席、创作研究部主任,以山西文学的历史优势和存在的困难为例,探讨中国文学背景下作协和文学事业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机遇和新挑战。
两次文学高峰和三次创作高潮
山西文学的历史优势是良好的基础和传统:立足于现实主义文学的两个高峰——蛋派和晋军的崛起;以及深入生活,为人民写作,为时代写作的优良传统。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从革命根据地一路走来的山西文学,创造了两个举世公认的现实主义文学高峰,出现了三次现实主义题材创作高潮。第一个高峰和高潮出现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赵树理为旗手,、荣、、、孙乾为主要领导人。“山妖蛋派”将现实主义写作手法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确立了山西作为现实主义文学重镇的地位,开辟了一个新的文学时代。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山妖蛋派”对山西文学乃至中国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以其丰富的创作成果和艺术生命力影响了几代中国作家。第二个高峰和高潮是“晋军崛起”,主要由知青作家程颐、李锐、柯云录、钟道新和山西籍作家周宗琦、张平、韩石山、张石山等组成。,继承了老一辈作家的优秀传统,锐意创新,创作了大量题材深刻、艺术表现手法多样的作品,在当时的中国文坛形成了强烈的冲击波,把山西文学置于不同于丹派艺术旨趣的“山”中,在追求统一的同时,“晋军”的主要作家都保持着独特鲜明的艺术个性,使山西的文学创作首次进入多元化发展的趋势。第三个创作高潮是新世纪以来,张平关注现实、反映时代的系列小说引起了巨大的社会反响。21世纪初,继张平的小说《选择》之后,他获得了茅盾文学奖。山西作家连续四年获得第三、第四、第五、第六届鲁迅文学奖,随后、、、葛水平、李、等人刘获得雨果奖科幻文学奖和全国儿童文学奖。与此同时,新散文运动的倡导者张瑞凤和诗坛常青树露露都才华横溢。王宝忠、韩思中、杨幺、李严蓉、小安、陈克海、张乐鹏、芬格等一批中青年作家的集中出现,使山西文学呈现出繁荣、优秀的局面,在全国范围内扩大了影响。值得一提的是,山西还有一支活跃的200多人的网络文学创作团队,其中省作协会员网络作家90人,各大网站活跃作家70余人,“大神级”作家20余人。代表作品有网络作家常书欣创作的小说《残罪:我的刑侦笔记》和电影《狼斗士2》编剧之一董群。《狼勇士2》是改编的。这也是由于2014年10月,山西省作协率先在全国成立了山西网络文学学院,建立了网络文学服务推广平台。
山西省作协在国内较早实行了签约文学批评家制度(2016年),山西文学学院签约作家一直排在第五位。可以说,新时期以来,山西中青年作家队伍规模不断壮大,结构合理,发展均衡。2016年8月,由中国作家协会、山西省委宣传部主办,中国作家协会创新研究部、山西作家协会、山西出版集团承办的“新世纪‘三晋新锐’作家群研讨会”在北京完成了山西中青年强势作家展,在全国产生了较大影响。中国作家协会主席铁凝在研讨会上说,山西作家立足本地,着眼中国,着眼世界,着眼活着的人的生活和梦想。
困扰山西文学发展进步的不足和薄弱环节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的那样,目前山西文学创作有“高原”和“高峰”。与“山妖蛋派”、“晋军崛起”相比,没有赵树理、马风、张平、柯云录等对时代有重要影响的大作家。就全国观察而言,没有突出的现实主义作品能够反映新时代的成就、特点和特征。因此,如何重振现实主义文学的光辉,开创新时期作家协会工作和文学发展的新局面,已成为我们调查研究、思考和克服的重大课题和新挑战。
山西现在的文学创作队伍大而不强。要想从文学大省成为文学强省,需要在人才流通、引导支持、氛围营造、创作思路等方面适应新形势新变化。在两次文学高峰之后。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了一系列长期困扰文学发展进步的不足和薄弱环节。
一是用人机制阻碍和制约了文学人才的流通。自金作家纷纷退隐后,山西文学学院的专业作家长期从事编辑工作。多年来,历届省作协领导都想把一些创作成绩突出的优秀中青年作家转到文学院,但往往因为身份问题而搁浅。以刘为例,《三体》曾多次获得国际奖项,被誉为“一手把中国科幻提升到世界水平”。他的个人头衔也是工程师,因为他的原单位阳泉娘子关电厂是企业,而山西文学学院是全日制事业单位,不能调到作协当专业作家。刘的影响力已经突破了地域的限制。如果山西失去刘,那将是一个巨大的损失。2016年,就在省作协试图将80后作家孙频从太原文学院转到山西文学院的时候,江苏省作协一举挖出了孙频,就是一个生动的例子。几年来,几名中青年作家因身份问题无法转到山西文学学院。我们知道,正是因为有了“无限制地减少人才”的机制,他们才能够“在亩田里生长,在版块间提升”。
文学人才是特殊的,往往与学历、文凭、职称、身份没有必然的关系。对于特殊的文学人才,首先要打破体制认同的限制和障碍,实现合理的转移、岗位调整和晋升,必要时打破障碍和限制,形成逆流,保护文学人才的创作积极性,为他们提供最好的写作条件。还需要打破公众参与和职业地位的壁垒和限制,以创作成果作为职称评定标准,允许在省作协工作并参与公众参与的作家进行职称评定。对于成绩突出的,可以破格评定高级职称,从而为人才专业流动创造条件。
其次,财务审计机制不适应创意支撑工作的特殊性,限制了笔者的深入生活。省委宣传部、省作协从多个方面对省内文艺人才和文艺创作项目给予了大力支持,如宣传部“四批”人才资助项目、宣传部重点作品支持项目、省作协重点作品支持项目、省作协签约作家和签约文学评论家补贴等。然而,作家们对这些资金的使用感到非常困扰:几乎所有的支持资金都必须提供账单报销,并在深入生活中提供完整的交通、住宿等连锁服务。以作家王宝忠沿黄河行走为例。他开车沿黄河采访,经常住在普通人家里,在被采访者家里吃饭。他的工作完成后,他会收到支持资金,并要求他提供正式的住宿账单。否则,没有住宿票,只有交通费不能报销。请问住在农民家里,发票哪里来的?这种财务制度对作家深入生活造成了极大的限制,不能适应文学创作的特殊性。我们应该学习中国作家协会的做法。无论是支持重点作品还是定点深度生活项目,一张汇款单都会给你支持资金,无论是用来采访还是购买素材,最后都可以上交自己的创作成果,给作家极大的自由。
再次,受外部环境影响,文学氛围不够浓厚。关于文学会议和收藏游的规定没有考虑到文学创作的特殊性。会议规模和邀请专家数量有限,无法去景点在笔会集合游览,作家协会难以与旅游部门和地方政府合作。“人家说山西风景好。”大多数好风景都在名胜古迹中。作家不允许去景点。如何才能宣传大山河和《金金善梅》?特别是目前,基层非常重视旅游文化的发展,许多村庄已经开始申报景点。只要是景点,就要去转转。旅游活动收藏不是很难吗?这些都影响了文学氛围的营造,制约了文学创作的发展和进步。
另一个缺点和薄弱环节是作家圈子和学习,严重脱离实际,在处理现实题材时面临很大困难。
如何将现实主义题材写入历史感,对当代作家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困难和考验。愤怒的炽焰如何在观察思考时穿透时代,用椽子般的巨笔书写描绘,把人性刻画的密如绣花针?这是对一个优秀作家综合素质的要求,但我们仍然缺乏审视现实、表达现实的能力。同样,如何写出历史题材的现实感,又是一个挑战。这不仅是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的问题,也凸显出当代作家普遍参与社会生活的程度较低,缺乏对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关注,对社会问题的思考过于肤浅,没有理解和准确把握时代语境的能力。习近平总书记说:“优秀的文艺作品,最有可能在思想上和艺术上获得成功,并受到市场的欢迎。”特别是作家要积极参与社会发展,关心人民生活,观察时代,深入思考,分析问题,才能写出具有历史感和现实感的优秀作品。
新时期山西文学如何复兴现实主义文学的辉煌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届文化大、九届大会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中说:“文化运动与民族运动相联系,语境与民族血脉相联系。”新时期,作家协会工作和文学发展面临新形势、新任务、新机遇、新挑战。复兴山西现实主义文学的辉煌,必须继承传统,反映时代,立足本土,与山西的改革发展共命运。
我们要积极响应党的文艺政策,并创造性地贯彻执行。山西文学现实主义道路的开启和“山妖蛋派”的辉煌开端,在于赵树理继毛泽东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之后,率先创作了短篇小说《小二黑结婚》,刷新了解放区的民俗风情。在延安文艺座谈会的精神指引下,在赵树理的影响下,“山妖蛋派”的五位元老开始写作,开创了新中国成立后最具影响力的文学流派。习近平强调,“要把爱国主义作为文艺创作的主旋律,引导人民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和文化观,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信心。”这是新时代的文学命题,是作家应该树立的文学观,也是作家的历史使命。有情怀的作家应该像人民作家张平一样关注社会发展进步和人民喜怒哀乐。新形势下,需要对作家创作发布虚假规范性文件,给予他们足够的创作时间和环境,保证入选重点作品支持项目或参与重大课题公共事务的作家的优秀作品的产生。
我们要继承老一辈作家的优良传统,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新时期以来,山西先锋作家以合理的代际结构和强大的创作实力,在国内外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山西老一辈作家的优良传统。文学既不是象牙塔,也不是办公室生涯。文学不是靠无休止的研讨会繁荣起来的,而是靠双脚走出来的。为了写出反映国家发展和人民愿望的好作品,山西老一代作家探索了许多灵活有效的工作方法,其中最重要的是走出办公室,走出办公室,走出广大人民群众和火热的劳动建设,走出农村的炕和田。他们是新中国文学“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最早实践者,是当之无愧的人民作家。
我们应该坚持现实主义文学的道路,对山西的现实大惊小怪。脚下的土地是作家最大的富矿,也是最丰富的创作资源。福克纳笔下的约克纳帕塔法县,马尔克斯笔下的马孔多镇,博尔赫斯笔下的布宜诺斯艾利斯,老舍笔下的老北京,赵树理笔下的晋东南,都践行着鲁迅“民族越多,世界越多”的文学判断。省委书记罗慧宁说:“山西五千年文明发展孕育的优秀传统文化,党和人民伟大斗争孕育的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山西独特的文化资源和精神象征。”其实这才是山西作家特有的文学资源和精神象征。
目前,我们山西刚刚经历了政治生态从乱到治,从疲劳到繁荣的重大转折。无论是内生动力还是外在形象都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个不平凡的历程,应该成为作家们写的一部杰作,反映了山西人民坚定支持中央,紧紧围绕省委中央工作的精神和感情。山西作家应该也能够写出代表山西改革发展和黄土高原崛起的杰作。(李
标题:[文化]山西文学创作如何再攀高峰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山西时报网是一个向世界华人提供山西省本地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山西新闻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