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20多年探访人数翻30多倍 洪洞大槐树掀起寻根热
本篇文章2297字,读完约6分钟
“问我祖先从哪里来?山西洪洞的大槐树。洪洞的槐树被称为中国辐射范围最广、影响最大的移民发源地。移民的姓氏涵盖了中国北方常见的100多个姓氏,如李、王、张和刘。
清明节前夕,《新华视点》在这里看到,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人来寻根祭祖。
据报道,近年来,从大槐树上寻根的人数每年增加10%以上。1996年洪洞的大槐树只有6万人参观,但2017年达到200多万人,20年来有30多次。估计今年会超过220万。为什么洪洞的大槐树会引发“寻根热”?
寻根者的数量每年以超过10%的速度增长
这几天,大槐树寻根祖园的停车场每天都挤满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车辆。
3月29日,一辆公交车队驶入停车场。这个寻根群体的600人来自山东省16个城市,年龄最大的游客76岁,最小的38岁。
“我们的祖先是明朝从大榕树下搬出来的,想看看祖先的故乡。”山东省莱芜市老人张辛苑观看了祭祖园的现场表演,目睹了祖先在迁徙过程中的挣扎和痛苦,忍不住流下了眼泪。
“大榕树在山东很有名。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人在这里报名寻根。”山西全景国际旅行社山东分社导游姜山说。
据史料记载,明初中原因战乱人烟稀少,政府从山西移民,受战乱影响较小。从1373年到1417年,他们18次移民,移居河北、山东、河南、江苏、安徽等百万人口的地方,主要来自晋中、晋南。很多学者认为,洪洞是移民的中转站,政府曾在洪洞广济寺设局,发四川省会照片,很多移民止步。寺庙外的大槐树成了他们对家乡最后的记忆。
据近年研究,明代洪洞槐树移民现分布于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海外的536个县。祠堂里的祠堂里有1230块拆迁户的姓碑,这几天经常会排起长队做礼拜。
自1992年以来,王红梅一直负责在大槐树下接待祖先崇拜者。她说,20多年前,祠堂只是古槐树旁边的两个山洞,只有40平米。当时来寻根的人不多,主要是商人、港澳台同胞和华侨。后来,人们成群结队地租公共汽车,其中一些人住在有干粮的公共汽车里。现在同姓寻根群体更多,从几百人到2000多人不等。崇拜场面既壮观又感人。如今,扩建后的祠堂占地6000多平方米,清明节前夕每天都很拥挤。
“近年来,在大榕树上寻根的人数保持每年10%以上的增长。仅去年一年,清明小长假就接近15万。”祖园常务副总经理何东海表示,为了帮助寻根者,祖园成立了根与祖文化部。
有些人找到了同一个家庭的亲戚
“近年来,人民收入显著增加,交通越来越便利,为大桉树的“寻根热”提供了物质基础。”祖园董事长范表示:“寻根热兴起的深层原因是国家重视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69岁的张觉民来自洪洞县张峰村,他说:“当战争被破坏时,金银会被补充,繁荣会给家谱增添芬芳。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文化正在升温,家谱也越来越多。当然得找根问祖上。”
近年来,张觉民家又多了两个“亲戚”:一个来自江苏奉贤县,一个来自河南南阳。其中,根据江苏省奉贤县张家的家谱,先祖于明初迁出洪洞县以南13里。奉贤张家集资包车到洪洞找根,找到了张觉民。只有张峰村恰好在老县城以南13英里处。张觉民家族的族谱记载,从元朝开始就在这里流传。明初,家里有6个叔伯兄弟,很多都搬出去了。所以“失散”600多年的“亲人”彼此认识,他们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套上族谱,一起祭祖。
在随后的交流中,张觉民发现很多人的饮食和语言习惯是一样的。比如你吃一种原料和做法都一样的卤菜,你会叫你妈妈“咩”。
山西太原回回金仪写了一本研究回姓史的书,引起了全国回姓人的关注,多次造访洪洞。他说:“明朝初期,回姓从大坂树迁到安徽、江苏、河南、山东等地。我经常参加一些叫惠的朋友聚会。大家交流频繁,很多人建立了微信群。”
回锦仪第一次来洪洞是在80年代,大槐树的破落地点只是一块石碑和一排小房子。现在,占地370亩的4A风景区已经建成。
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博士生导师乔新华说:“大槐树已经被数千万人公认为祖先迁出的地方。它不仅是山西移民故土的象征,也是现代化进程中民族凝聚力的象征。”
范说:“在政府的推动下,景区在不断扩大。我们建造的任何项目都需要根祖文化的内涵。不允许搞纯商业的东西。经常举办学术研讨会,挖掘整理大槐树的移民文化。”
“洪洞大槐树祭祖习俗”被列入非遗保护名录
黄,河南濮阳人,大槐树移民后裔。1991年去洪洞寻根,发现移民资料不多,于是在业余时间开始研究相关历史,走访了十几个有大槐树移民的省份,掌握了大量资料,编辑出版了《寻根大槐树》、《移民的迁徙》、《大槐树的迁徙》等著作。
黄说:“大槐树的文化内涵挖掘得越深,寻根者就越多。大榕树下的“寻根热”体现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强大生命力和凝聚力。”
对于寻根者来说,大槐树是他们表达对家乡想法的地方。目前,每年清明节、中原节、汉夷节等节日都会在祠堂举行祭祖仪式,以吸引游客参与祭祀。“洪洞大槐树祭祖习俗”也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马来西亚的萧广林加入了一个128人的寻根团,沿着祖先的迁徙路线先后走访了广东、福建、江苏、山东、河南,最后来到了洪洞。他说:“多年来人们发现,这是我们最深刻的文化根源。”在过去的20年里,华侨、港澳台同胞来大槐树寻根的人数每年都在增加。据统计,2017年这个数字已经增加到6.5万。
复旦大学教授葛在《山西移民史》的序言中写道:“家乡的山不仅仅是一棵槐树。麻城孝感乡、宁化石壁村、江西瓦舍坝、苏州长门外、南雄诸暨巷、山东枣林庄、南京刘阳巷、南昌快子巷等。,难道所有的母国都被百万移民后代的梦想所困扰。黄河长江,中原大地,西域东海,北疆南岛,中国历史上的辽阔疆域,哪里没有深入到中华民族参天大树发达的根部?”(王文化,陆
标题:[文化]20多年探访人数翻30多倍 洪洞大槐树掀起寻根热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山西时报网是一个向世界华人提供山西省本地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山西新闻网将予以删除。
上一篇:[文化]垣曲清明祭祖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