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山西时报网”,在这里您可以了解到山西地区每天发生的大小事,是世界了解山西的最好窗口。

主页 > 山西教育 > [文化]麦秆上的“舞者”

[文化]麦秆上的“舞者”

来源:山西时报网作者:欧阳珍更新时间:2020-10-20 00:08:01 阅读:

本篇文章3719字,读完约9分钟

口山在创作稻草画。

面对正在消失的传统艺术,口山选择了别出心裁的坚守。在过去的30年里,我们化草为金,化腐朽为神奇,作为一个普通的农民,我们专注于连接一种强烈的地方情结,把垂死的民间艺术变成人们美好的回忆

[核心提示]

在青年时代,一部相机奠定了最初的艺术基础。20世纪70年代,他在乡村学校的体育课上教和教育冯涛·李硕。20世纪80年代,无意的展览引发了他用稻草绘画的想法。我不能在努力学习后放弃对贴纸艺术的兴趣。3年工艺美术厂长,提升了不擅丹青而自学成才的审美基础。

他是口山,普通农民。

11月15日,在新抚区张家庄村门口不远处,一座小四合院迎接了口山先生。

展室和画室是一体的,他要开展的教学活动也在一个屋檐下。

墙上挂着他的裱好的作品,有山水、日月、人物、鸟兽、古今中外人物肖像、“四美图”、忻州当地名人的多幅版画、元好问、《丢辛的故事》等。

他说他只是一个农民,但是他热爱传统文化。

话题自然从他的恋爱开始。

海鸥相机奠定艺术基础

他的经历并不是很复杂,但都透露出一个“精”字。70年代,在新抚区张家庄村,他是个“能人”。

他在农村长大,天生聪明,喜欢研究新事物。当许多人在照相馆拍照时,他开始自己拍照。120元买了一个海鸥相机,成了他的最爱。一开始不知道怎么拍照,就从新华书店买了一本关于摄影的书,每天翻看,每天弄点钱,然后放上片子玩。

简单的拍照技术是可用的。拍照后怎么显影?想了想,去镇上买了显影粉和定影粉。看完说明书,我钻到菜窖里,用木盖盖住窖口,然后用麻袋盖住木盖,以免透光。我是在“暗室”洗的。

“我开始掌握不好比例,天很黑。照片中的人和非洲难民一样黑。慢慢摸索,就好。”

从那以后,每天都有人用扬声器催促他去田里干活,而他则背着相机从一条街到另一条街拍照。有时背景只是一块红布,有时是一幅风景桥画廊的画。选好位置,摆好姿势,定格快门,然后把摄影部分还给团队,然后拍照,再拍照。

就这样,周围的摄影师多了,他放下相机,把风景画出来卖给摄影师。当时,口山的风景成了方圆摄影师的“标准”。虽然仍然是一道风景,一座桥,一种自然美,但经过他的精心染色,仍然很有市场。

“我喜欢文化生活中的东西。花、虫、鱼、蜂是我的目标。有时候还拍村民生活照,白天干活,晚上洗洗照片。大自然对未知的事物有一种认知和好奇心。所以,我一直爱跟着,一直用心,一直关注。"

教书育人,毅力和毅力终将发展

1972年在张家庄小学任教,任私教,代表体育班。

他生来就是一个务实的人。每天早上他都亲自带着学生绕城跑,从云中路跑到古城门楼,然后折返。当时,整齐划一、铿锵有力的队伍,永远是忻州国道上最早的一道亮丽风景。

也就是忻州第一场冬季环城越野赛,口山带领的同学获得了小组第一。第二天,他获得了个人10000米长跑第二名。

“遍布全市的越野全是专业队伍、师范院校、部队和企业。有很多厉害的选手,140名选手。我们的学生非常业余,但他们赢了。是平时锻炼的结果,所以只要付出,还是有收获的。"

也就是从那以后,他开始了自己日复一日的坚持。每天早上起床,蹲下,慢跑,倒立,各种姿势,风雨无阻。到现在72岁,每天要练3分钟单杠和倒立。为了预防老年痴呆症,他不得不每天不间断地在台阶上跳上跳下20次。

在他的影响下,他的家人和村民也和他一起走着跑着,现在加入了广场舞。村民们在老寇老婆的带领下,每天在地面上轰轰烈烈的活动,乐此不疲。

今天夫妻俩身体很好,庐山面色红润,腰板挺直。用他自己的话说,“没有错,是精神。”

偶然看了展览,爱上了稻草画

因为1984年和同村的朋友去北京旅行,我帮忙画了一幅稻草。

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参观各省展览馆时,他惊叹于祖国的辽阔和艺术的无边无际,那些精美的艺术珍品深深打动了他。在山东馆,他看到了高粱秆制成的极具观赏价值的艺术珍品。那些波澜壮阔的奇葩深深地印在他的脑海里,同时他的内心也在剧烈地翻腾:忻州到处都是高粱秆。别人能做的,我们为什么不能?为什么不能试试?

回家后开始琢磨,高粱茎干脆,容易折,玩不动。为了寻找原材料,他走遍了全国各地的村庄。后来,田间普通的裸燕麦秸秆成了他手中展示技艺的“尤物”,成了他毕生致力的绘画素材。

每年的收获季节,他都会亲自去静乐县收割长势好、品质优的莜麦,还给他人。整个分拣、沤制、上色、烘干的过程一点也不简单。

渐渐地,他摸索并掌握了一套莜麦秸秆的软化防腐技术,在没有名师指导和参考资料的情况下,开始了秸秆绘画创作的艰难之路。

虽然有多年的摄影基础,掌握了麦秸的加工工艺,但总是很难达到理想的情况。成堆的稻草、木板和帆布被扔进垃圾场。夜深人静时,人们睡得很香。他的思绪还在稻草堆里飞舞,一遍又一遍地翻书,一遍又一遍地研究拍摄的照片,剪切粘贴无数遍...只有一个信念得到了保证:别人能做的,自己也能做。

三年了,口山凌晨两点才睡觉,一夜没合眼。他经常蹲在月星稀疏的院子里,看着不同颜色的麦秆在空中风干,脑子里有了不同的构图。有时我晚上睡不着,因为我想象一幅画。努力真的有回报。当那些普通的麦秆被绘制成令人惊叹的艺术作品,如傲娇的竹子、兰花、鸟兽、仕女等。,他迎来了光明和黑暗的生活。

砂轮作为笔的审美标准的提高

城关公社领导来西安考察,请他当当时的忻州工艺美术厂厂长,口山欣然接受。

正好赶上玻璃上流行的绘画技巧。当时常见的物件是七八十年代人们家中常见的背镜,由四块玻璃组成。左、右、上三面玻璃像门上的对联,起着装饰作用,绘有五彩吉祥的图案。他们是人们结婚时必不可少的对象。

玻璃彩绘雕刻,之前没有做过,他开始查阅大量资料:砂轮打磨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如何防止易碎玻璃爆裂;怎么能在玻璃背面画、写、磨倒而不损伤作品,甚至失去之前所有的成果...

一次又一次的打磨,一次又一次的实验,只是凭借着潜在的灵气和悟性,掌握了这一技术,所以贴近百姓,色彩鲜艳,立体感强,表现形式新颖的玻璃画,才真正在市场上流行起来。

据口山回忆,由于当时经济条件和生活水平的影响,人们的审美相对简单,但对过程的精细和最终呈现有很强的需求。就算用砂轮当刷子,技术纯度也只能更谨慎。

所以,他只能认真,认真。“当你琢磨的时候,你会疯的。画画的时候,不吃不喝不睡。这样才能画得好。”

“工艺品厂的经历也是黑暗的一天。因为是全新的职业,所以基本都是从零开始。然而,这真的是一个奇妙的过程。我的美术基础、理论、版面设计都有所提升。”

“他是一个认真努力,爱动脑的人。多大的一块玻璃能画到底,绝不错过。”他老婆说起老寇,一脸欣赏。

之后辞去厂长一职,致力于草木画的创作。

草变成金,微业伴随生命

口山说,稻草画的特点是形式丰富,制作工艺精细。他很喜欢黄土地上这些鲜艳的庄稼,坚韧,个头大,金属感好,不会开裂。

他介绍说,与其他艺术形式不同,草签定型后,他们要用自己的智慧在画布上进行二次创作,因为每一块材料都是粘贴的,所以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使其高度分散,构图布局更加合理美观。所以他很注重作品的层次、美感、内涵、色彩运用、画面编排。创作的时候,我总是几天不出门。在粘贴的过程中,我总是要仔细感受。不满意的时候,我就出去村里走走,或者在地里捡几根枯死的树杆,稍微装饰一下。然后,我有一种感觉。在这里,丰富的草木画形式和精细的制作技法已经悄然扎根于口山的心中,吸引着他不断前行。

据报道,经过多年的创新和完善,他的技巧也更加精湛。他结合了刺绣、泥塑和木雕的长处,将一根稻草剪成丝滑的头发,甚至改进了传统的稻草画。人物的制作也学习了油画的技法,更加流畅逼真,工艺更加精湛。

曾几何时,稍加留意,忻州街上的宾馆饭店、高档购物场所,甚至有艺术品味的住宅房间,都在口山的草画中悄然相伴,枝繁叶茂的竹、树、兰,在风中摇曳,滴露吐绿,令人倾心,味道鲜美,别具一格。口山不再是村里的田舍郎,而是一个开拓带头的艺术家。

从2005年开始,他连续两年创作大型草木画《水浒传108》。画面宏伟,人物栩栩如生。2012年作品《四美图》被山西工艺美术博物馆收藏。2013年被忻州市人民政府授予“忻州市工艺美术大师”称号。同年,为了保护草木画文化遗产,促进村民共同富裕,口山带领村民成立了“忻州市新抚区口山草木画农民专业合作社”。

他连续三次参加山西文化博览会。面对汹涌澎湃的观众,他只是用自己的声音介绍自己的作品,以及如何作曲搭配。

“虽然制作过程很辛苦,但我从未想过放弃。我把爱好当成事业来打理,所以很开心。”目前,除了画室,口山还打算招一些有艺术基础的孩子明年放假,教他们画画,甚至考虑是否可以走进大学、中小学,开班推广稻草画。他说他不保守,从不自私。只要有年轻人愿意学习,他就会携手细心指导。“四处走走,很难形容其中的酸甜苦辣。回过头来看,只有这个草签成了一个无法理解的情结。”口山感慨。(李海燕文字/地图)

[相关链接]

稻草画微型锉刀

草木画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兴盛于明清时期。它以稻草命名。它利用稻草的天然光泽和撕成丝的特性,采用“撕、切、雕、抓”等特殊工艺,或贴平或直接层层贴合。是一种乡土气息浓厚的民间曲艺,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和收藏价值。

标题:[文化]麦秆上的“舞者”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山西时报网是一个向世界华人提供山西省本地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山西新闻网将予以删除。

山西时报网介绍

山西时报网是一个朝气蓬勃的地方性门户网站,坚持“读者至上”,定位于普通百姓,按百姓的需要办报,不断提高“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的力度和深度,在为国分忧和为民解难中找准结合点,架起党和政府与普通百姓沟通的桥梁,尽心竭力为网民提供山西新闻联播、山西招生、山西高考、山西中考、山西教育、山西人事、山西旅游、山西地图、山西十大景区、山西旅游景点、山西旅游攻略、山西大槐树、山西旅游地图、山西自驾游、人说山西好风光、山西11选5、山西特产、山西汾酒、山西美食、山西面食、山西刀削面、山西老陈醋、山西证券、山西焦煤、山西财政、山西煤炭、山西财经、山西民歌、山西博物院等信息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