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太原方言与街巷名称
本篇文章1016字,读完约3分钟
走过太原街头,只要稍加留意,就能看到这座城市镌刻着2500年的历史痕迹。许多有趣的街道名称是太原最重要的古城标志 很多都深深打上了太原方言的烙印 以下仅为带有太原方言印记的名著简介 徐潭东街:东西走向,东起南坪头,西至宇泰路 这曾经是一滩水 由于太原小店方言中的“水”和“许”音相同,“谈”和“谈”音相近,故名“许谈” 清光绪年间,太铁路修成,徐潭村分为东西两部分 这条街横穿徐潭村东部,1982年正式命名为徐潭东街 北汉村和北汉路:北汉路以北汉村命名 北汉村位于北汉路北端。是移民迁徙的村落,明初成为村落 明朝开国之初,很多被迫迁出的农民聚集在洪洞的大槐树下。一对姓韩的兄弟不忍远离故土,冒着被砍头的危险,乘机逃走,住在阳曲县和太原县西部交界的明希村。后来,韩的两个兄弟用勤劳的双手辛勤劳动,割荆棘和蒺藜,开垦土地,盖房,代代相传,顽强地活了下来。 “汉”和“汉”是太原方言的同音字 不知道多少年后,韩国和南韩村变成了北韩村和南韩村 在清朝写的《阳曲县志》中,这两个村子仍然是“朝鲜”和“韩国” 在20世纪30年代和40年代,它成为“北方冷”和“南方冷”,并一直使用至今 海子边街:位于儿童公园东侧,与公园仅一墙之隔的街巷,就是海子边东街 “海子”在蒙古语中是指湖,是元代太原方言中留下的一个词,相当于普通话中的池、潭、湖 早年太原海子多,有“海子岩”、“南海子”、“西海子”、“新南海” 所谓海子岩是指金文英湖,而南海是民国时期瀛泽湖的名称 海子边东街的名字正是因为它在海子边的东边 “海子”这个词在太原方言中很常见 【/h/】猫儿巷:原为宋代商业中心,也是制帽作坊和店铺聚集的地方。太原方言称帽子为“猫儿”,故称猫儿巷 解放后,太原并入都都北街(原杜军前街) 【/h/】老冯:曾被称为墓,以朱谥号命名,为明晋之王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四月,朱祁葬于此 据道光《阳曲县志》记载,明清时期的王巩墓为“城东南二十里,黑驼山南劳芬村” 1951年叫东芬 太原方言中“坟”和“峰”是谐音,鼻音前后的字是谐音。“坟”作为地名,因其不雅于1970年更名为东风 与朱的第五子朱吉桓不同,又叫老冯 地名往往是文化的镜像 因此,太原街名的许多内容与太原的民族文化、社会生活、思维方式等密切相关。可以说,街名是人类在创造自己的文明史过程中留下的痕迹,而太原方言大多保存在太原地名中,反映了浓厚的文化,为太原方言的研究提供了极其宝贵的史料。
标题:[文化]太原方言与街巷名称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山西时报网是一个向世界华人提供山西省本地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山西新闻网将予以删除。
上一篇:[文化]晋中方言与年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