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狐突——忠臣神仙本一途
本篇文章3512字,读完约9分钟
前言:众神的传说是历史的另一种文本
阿津作家甘宝写《搜神记》的主要目的是“不诬造神道”,即证明鬼神存在。但是“人创造了上帝,不是上帝创造了人”,“世界上没有救世主,创造幸福是我们自己的事情”,这在今天已经成为常识。但另一个值得关注的事实是,创造出来的虚无缥缈的神灵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现实生活。有的把人民盼望幸福的理想寄托在苦难中(如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有的赞扬历史杰出人物的民间形式(如宋代清官包拯死后成为阎罗王的传说),有的也成为人民反抗暴政的旗帜(如白莲教的弥勒信仰)。把他们当作古代精神世界的麻醉剂,当作统治阶级欺骗人民的手段和工具,是有失偏颇的。
现在,许多神的“力量”被人类改变世界的精神所掩盖。在漫长的历史中,许多神的名字都消失了,寺庙被毁,香火也消失了。但从文化保护的角度来看,那些关于神的传说是一种另类的历史文本,崇拜神的人已经成为当地习俗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些人被提升为神,从中我们仍然可以体会到崇善抑恶、利民利民的道德荣耀。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应该对这些神及其传说进行梳理和追溯,为以后的历史和人文学者的调查研究做好准备。
我省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各种神灵崇拜有据可查。几乎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神。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文明的民俗,像这样局限于特定地域、特定人群的神灵必然会逐渐消失,他们的光辉也将成为一片黯淡的阴影。因此,在《沉重的山西》系列中,我们将以科学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为目的,取长补短,走访回忆,讲述他们的故事。寻找上帝之一:胡涂忠臣的不朽之路
名字叫狐狸尾巴
性别男
年龄大约是3000岁
题目是灵璧中慧,保国利民
籍贯是蕉城县
促进云和雨的能力
据说太原福山寺前挂着一副对联,下联写着“忠孝为仙必经之路”。我猜这意味着忠臣孝子人人敬仰,死后名声不丢。被后人称颂,永垂不朽。不就是像神仙长生不老吗?历史上,忠臣孝子死后被奉为神明的地方很多,春秋时期晋国大夫胡涂就是其中之一。
小狐突然教儿子。
狐姓原为姬姓。和晋国君主一样,也是晋国始祖禹叔的后代。只是很久以前,这一件被封给胡大全荣,也就是今天的交城县,以地为姓,改姓胡大。因为这种关系,把自己的两个女儿胡继基和小嫁到时,也对“不嫁同姓”的原则进行了评论,说他们的后代可能不会兴旺。而胡涂正是凭借这种身份进入晋国统治阶级的。
当我在晋献公的时候,有一个“李记的混乱”。太子申生被杀,狐屠的两个孙子,狐姬吉生的义武,小荣子生的重耳都逃了。皇宫混乱平息后,易武在齐秦的帮助下回到中国登基。史称晋,在位14年。金死后,建立,史称金怀公。他即位后,根基不稳,对他最大的威胁是重耳,他在各国都有很好的名声,至今仍在流放中。为了削弱重耳的力量,金怀公下令跟随重耳的人必须向中国报告,如果他们不回来,他们将惩罚他们全家。跟随重耳的有19个人,我们现在知道的最著名的是介子推,它与寒食节密切相关。但在那个时候,胡涂的两个儿子,胡岩和胡帽,可能更重要。他们是春秋时期重耳复权乃至争霸最重要、最有效的助手。
命令传到狐突,狐突拒绝服从。他说,从古至今,儿子当官,父亲一定要告诉他忠诚。我儿子和重耳在一起很多年了。如果我现在给他回电话,会和之前说的不一样。我不能教我儿子三思。如果你想靠卖淫杀人,我会接受命令。所以狐步舞被杀了。
这件事在《左传》等史书中有明确记载。除此之外,还有其他两三条记载,都与军事、政务有关,只能知道他们的先贤。而“教子无差”的事迹,得到历代统治者的赞赏,成为后世忠臣的楷模。
胡涂被杀后第二年,重耳在秦国的帮助下回到晋国,辅佐晋文公。他很感激胡涂的忠诚,把他葬在了马鞍山丰义,并建了一座庙来供奉他。
皇帝被赋予了上帝的天赋
胡涂死后,他在自己的封地被一座寺庙祭祀,人们非常同情他的经历,所以祭祀胡涂是一种习俗,渐渐地就有了一些奇怪的传说。历代忠臣的孝子都有独立的祠堂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但与神的距离还是很远的。狐狸突然想成神,还要靠皇帝的封印。
这是中国古代很有意思的一件事。君主总说自己是天定的,是凡人世界天意的代理人,甚至说自己是某某神仙,让人以为王权因为神权而具有合法性和正当性。但是,其实大部分所谓神的荣耀都是来自君主的恩赐。没有君主的认可,神灵是无法彰显自己的力量的,他们会作为不道德的牺牲或者邪恶的牺牲而被毁灭。如果胡涂想要获得“官方认证”,他需要等到宋徽宗。
宋徽宗是历史上最有艺术才华和成就的皇帝,除了治国,他对任何事情都保持着极大的热情。所以作为皇帝,他的昏庸在历史上也是出类拔萃的。翻翻史书,会发现他的另一个爱好,封神。
在他27年的皇帝生涯中,他封了许多神仙。如今,中国文化界对的崇拜始于他封关羽为“宁王”。更何况他还封了三只蚱蜢为侯。因此,在大观二年(1108年),他对额狐寺给予“忠义”并不稀奇。宣和五年(1124年),他封胡图为护国候——胡图于此时完成了从忠臣到神明的转变。
我们需要关注的是宣和五年,距离北宋覆灭只有两年,这是靖康的耻辱。宋徽宗应该也感受到了时局的危险,所以他特意在胡图人的称号上加了“护国”二字,但指望他的封神保佑自己,无非是一个虚无缥缈、荒诞不经的梦。而忠臣狐突,神竟然来自这样一个溺爱的君主,他应该感到幸运还是愤怒?
宋朝以后的很多年里,胡图人都享受着一种习惯性的香火祭祀,历代的统治者都不怎么关心他。他们会等到光绪四年(1878年,一个王朝的结束)才能再次得到荣耀。那一年,山西巡抚曾国荃要求在胡图人的称号前加上“灵璧”二字。
上帝是为人们的需要而创造的
几百年来,狐步舞能降雨抗旱一直是一种流行的说法。光绪《山西通志》记载,胡图是“雁门以北,玉庙对面,太、汾无郡”,有这样规模的原因。地方志也解释说“俗是生动,雨是冰雹”。
清徐县茧乡西峪村有胡图寺。相传始建于北宋,历代都有修缮。是省内胡图寺内规模较大,比较典型的一个。2006年,还被国务院宣布为第六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肯定能找到一些关于胡图族于斯的信息。
3月24日,我来的时候,寺庙在村子中间,只有正殿和正厅。庙前简单地放了一个瓷壶作为香炉,但是壶里没有香,所以很明显很久没人来了。看门人大妈说,这个地方本来是大队办公室,没等杂物搬走,大致恢复原样,就改成仓库,成了全民保险单位。
祭堂两侧的墙壁上,有明代壁画,一幅是狐散雨图,一幅是回宫图。龚辉的地图因为在背阴的墙上,已经被水渍模糊了,但是雨量分布图还是很清晰的。在雨布图上,鬼卒是首领,龙王是随从。电母雷公和凤婆雨主各持法器修行,夜叉托起雨伞,胡图则坐在雨伞下,左手持杯,右手吹。于是,到了明末,胡图成了雨神。在庙里供奉乾隆时期的纪念碑也给出了书面证据:“每年在Hiderigami,来保卫国家的人经常带领他们的父亲在斯里兰卡祈雨,并回应他们的要求。”
这让我们百思不得其解。胡图人是如何从一个希望“保国”的神变成一个保雨的神的?
看似复杂,但想想也不神秘。古代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食物依赖天气。对北方农业生产影响最大的是气候干旱。在古代,人类的科学水平相对较低,无法预测和控制风雨的来临,只能祈求神灵。胡涂作为一个在当地更有影响力的神,人们自然会求他。另一方面,祈雨其实很容易,原因很简单,不管多干,都会下雨。这是自然的客观规律。干旱持续的时间越长,下雨的可能性就越大。另一方面,干旱持续的时间越长,人们就越渴望上帝显示他们的反应,并给他们普遍的好处。只要神灵在某一场祈雨中实际“显灵”,人们自然争相诉说,形成一种心态,把祈雨作为一种习俗一直保持下去。
古交市胡图寺有一口井。宋朝以前有个传说。天气干燥的时候,从井里打水向上帝祈祷就会下雨。这大概就是胡图人变身雨神的由来吧。至于祈雨无雨,想想也是常有的事,只是民间有自己的解释,不够真诚——雨是神灵的力量,是我们自己的错,真的是完美流畅的解释。
因为我们要“诚”,人自然会对胡图人谦和恭敬。不仅每年7月15日(胡图人生日)都要举行庙会(有些朝代仍由政府主导),即使祈雨有效,清徐县也有这样的习俗。在感谢上帝的队伍里,会有一个人穿着皮衣,胳膊上挂着铁钩,身上盖着布条,一路走进庙里,表示虔诚。当然,这种伤肢的庸俗习惯在现代早已消失。
事实上,随着人类的发展,科学水平已经和以前不一样了。今天,我们可以通过挖沟和开渠来缓解干旱,但也可以通过人工降雨。很少有农民会再向虚无缥缈的神灵祈祷。清徐县胡图寺的毁灭,就是“神的力量”屈服于人类巨大力量的明证。更何况,连他自己的住所都要靠人保护——这不是因为他还信他,而是因为他的寺庙是一座珍贵的古建筑,在文化历史研究中有其特殊的价值。■本文来源:山西晚报;作者:李宇
标题:[文化]狐突——忠臣神仙本一途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山西时报网是一个向世界华人提供山西省本地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山西新闻网将予以删除。
上一篇:[文化]崔珏与皇帝的不解之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