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山西时报网”,在这里您可以了解到山西地区每天发生的大小事,是世界了解山西的最好窗口。

主页 > 山西教育 > [文化]文化山西:海上丝绸之路的晋商身影

[文化]文化山西:海上丝绸之路的晋商身影

来源:山西时报网作者:欧阳珍更新时间:2020-10-19 15:28:02 阅读:

本篇文章2002字,读完约5分钟

直到明清时期,上党地区生产的“潞绸”仍是一种极具地方特色的珍贵丝织品,与蜀锦、杭缎齐名

人们在谈论晋商时,往往会谈到明清时期的“万里茶道”和晋中地区的晋商大院,但对与海上丝绸之路有关的晋商及其商品,尤其是明清以前的晋商及其商品,则说得很少,甚至忽略不计。笔者读过法显的《佛国志》,发现了一个被忽视的公元400年左右晋商(商品)在海上丝绸之路上迁徙的重要记载,涉及晋商历史、丝绸之路历史、山西在海上丝绸之路上的地位、山西早期丝绸生产贸易等诸多问题。

法显一般被认为是“东晋之人”,并不完全正确。法显生活在公元334年到420年之间,根据所谓的正统历法,它确实是在东晋时期。但是,历史上这个时期是民族大分裂的时代。法显在北方生活了60多年,回到西方后来到南方。十六国时期,他大部分时间都在山西和陕西度过,时间介于后赵和后秦之间。

尧洪兴在后秦十一年(东晋艺兮五年),也就是公元409年,法显七十五岁。那年10月,法显乘坐一艘商船从塔马利帝国的海口抵达狮子国,即现在的斯里兰卡。斯里兰卡是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的重要国家,也是商品经济丰富、市场运作先进的移民国家。法显《佛国》记载:“国无民,鬼神龙居。各国商人共享市场,但神鬼在市场容易的时候并不显摆,但是当宝物出来的时候,价格是直的,而商人则是按价格直的买东西。因为商贾来了,去了,住了,各国的人听说了他们当地的音乐又回来了,所以成了大国。”你不必相信“鬼神论”,但这种类似于现代“无人销售”的销售方式,在当时的斯里兰卡出现了,这是一个奇迹。

[文化]文化山西:海上丝绸之路的晋商身影

毕竟法显是佛教徒,他的经历侧重于寺庙而不是市场。他记载:“佛来国,欲化恶龙。凭借上帝足够的力量,他蹑手蹑脚地来到国王城北,爬上山顶。两条痕迹被十五个原因分开。望城城北轨上耸立着一座40尺高的大塔,金印庄派和所有宝物合成。有个和尚叫大无畏山,有五千和尚。从一个佛寺开始,金银雕刻,所有的宝物都收藏起来。中间有一尊蓝宝石雕像,高二承诺。全身都是七宝,威信严明,不在话下。右掌有一颗无价之宝。”这座寺庙规模非常大,它供奉的物品极其珍贵和华丽。法显表达了自己的情感:“法显去汉朝积累岁月,被交给外族,山河草木,他不老,与同辈共享,或留或死。顾瑛只是他自己,他的心总是悲伤。”与法显同行的四个人,有的中途归来,有的死在他国,有的留在当地。出国旅游10年,即使达摩表明达摩无障碍,也难免感到孤独。当时他惊讶的发现:“突然,在金地看到那个商人拿着一把白色的丝绸扇子支撑着自己,我就难过的泪流满面。”

[文化]文化山西:海上丝绸之路的晋商身影

这是关于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记载,尤其是山西与海上丝绸之路关系的重要记载,需要认真梳理。

一般来说,在中国古代,人们说“某处”,如“蜀”、“楚”,大多是根据周、秦的旧地。这里“金地白绢扇”的“金地”指的是今天的山西地区。但问题是当时中国南方在东晋。有没有可能这个“晋地”指的是东晋统治的地区?

细看,应该不是。原因如下:一、中国古代文献中“晋地”的用法是指春秋时期晋国境内,即现在的山西地区;第二,如果这个“金帝”指的是东晋的疆域,应该有更详细的关于绢扇起源的记载,比如晋朝的一个州县,而不是“晋朝这个地方出产”的笼统说法;第三,法显写《佛国》时,已西归,南归东晋,称当时的朝代为“金帝”,语气不同;第四,在法显西进之前,他从未到过东晋统治的地区。在国外怎么一眼就看出佛像旁边的白绢扇是东晋产的?而且当时的后秦和东晋属于平行敌对政权,所以出生在北方的法显很难有如此强烈的南方归属感,只有家乡的财产才能带给他亲切感和认同感。

[文化]文化山西:海上丝绸之路的晋商身影

一般认为法显是湘源人,而湘源一直属于上党地区。《隋书地理》记载:“昌平人和上党人更注重农业和桑树。”由此可见,至少在隋朝,上党地区的蚕桑、纺纱是非常繁荣的。农业社会的演变极其缓慢。东晋十六国时期,在过去的百年里,当地人应该“重视农业和桑树”,延续这一经济传统。直到明清时期,上党地区生产的“鲁丝”仍是一种珍贵的具有地方特色的丝织品,与蜀锦、杭缎齐名。法显在斯里兰卡出生长大。当他看到千里之外的家乡上党地区的文章时,他感到一种强烈的乡愁,在他意识到“眼泪无处不在”之前,他自己的属于“金帝”人的“乡愁”涌上心头。

[文化]文化山西:海上丝绸之路的晋商身影

综上,佛国书中的“山西白绢扇”应该产于山西上党地区。它是怎么到达斯里兰卡的?法显没有记载,只能猜测应该有两种可能:一种是沿海经商的晋商带到当地;另一种是由外地商人作为商品购买,然后供奉给佛陀。如果是前者的可能性,说明晋商早在东晋时期就活跃在海上丝绸之路上。如果这是后一种可能,至少说明山西的丝织品已经是非常珍贵的商品,在海上丝绸之路沿线被不同文化的国家和地区所认可。作者认为第一种可能性更大。作为千里之外异国的拜佛对象,是一种私人物品,自己精心挑选的“私人秩序”更加虔诚。

当然,这两种可能性可能同时存在。晋商在海上丝绸之路上从事丝绸贸易,他们出售由金地产制造的优质丝绸及其制品。(焦忠东赵美娟)

标题:[文化]文化山西:海上丝绸之路的晋商身影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山西时报网是一个向世界华人提供山西省本地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山西新闻网将予以删除。

山西时报网介绍

山西时报网是一个朝气蓬勃的地方性门户网站,坚持“读者至上”,定位于普通百姓,按百姓的需要办报,不断提高“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的力度和深度,在为国分忧和为民解难中找准结合点,架起党和政府与普通百姓沟通的桥梁,尽心竭力为网民提供山西新闻联播、山西招生、山西高考、山西中考、山西教育、山西人事、山西旅游、山西地图、山西十大景区、山西旅游景点、山西旅游攻略、山西大槐树、山西旅游地图、山西自驾游、人说山西好风光、山西11选5、山西特产、山西汾酒、山西美食、山西面食、山西刀削面、山西老陈醋、山西证券、山西焦煤、山西财政、山西煤炭、山西财经、山西民歌、山西博物院等信息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