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文学不能仅看重小说
本篇文章1066字,读完约3分钟
我们有必要对“文学”的形式(文学体裁)进行梳理:小说、诗歌(古诗、词、新诗)、散文(散文、杂文、演讲、赋、散文诗、骈文、杂文)、报告文学、文学批评(序跋)、戏剧(剧本)广义上也包括时事通讯、小品、特写、游记、日记、书信、回忆录等 如此多的文学作品构成了一条浩浩荡荡的“文化河”,丰富了人们的精神世界,滋润了人们的精神土壤 作为文学的“开创者”,它从乐府诗、诗经、楚辞、唐诗、宋词、元曲,一直到新诗、朦胧诗、现代诗、民谣,从爱国诗人屈原,到“诗仙”李白、杜甫,再到“自古以来谁不曾死?”到北岛,在那里“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到故城,在那里“黑夜给我黑色的眼睛,但我用它来寻找光明”,诗歌始终伴随着中华文明的进程,始终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相连,呼唤着民族,给人们增添温暖,使人们的日常生活充满诗意;杂文一般短小精悍,揭露真相,批判缺点,惩恶扬善,特别是在特殊的时代和特殊的时期,如鲁迅杂文,像“匕首和长矛”,鼓舞了当时的人民士气,鞭挞了敌人的丑恶,在旧中国的黑幕中撕开了一个缺口,从而透进了一些光芒;报告文学依靠真实的人和真实的事物,用文学的方法使史诗般感人的场景再现在读者面前,净化读者的灵魂,升华读者的爱情,以无穷的榜样力量激励人们追求真理,向往崇高的信心和勇气。散文不是沉郁沉重,清爽开放,温暖苦涩,就是缠绵深情 但无论是关注痞子的散文,还是捕捉时代命运的散文,甚至是传达个性化、独特情感的散文,都容不得丝毫的虚伪和矫情,也有着强烈的真实感和真实的痛苦感,也承载着酱、醋、盐中人们内心残羹剩饭的微小感受。“它不仅能给人们的心灵和情感带来温暖和安慰,还能激发人们对自我存在的深刻思考。其根本目的在于追问生命的价值和存在的意义”(于文秀)...甚至文学的“远亲”,如时事通讯、特写、日记、书信等。,在人类文明和民族性格的塑造过程中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在现实生活中,一些文学机构或评论家在总结某个地区的文学创作时,比如某个省市,往往只讲这个地区的小说作者和成就:得了多少奖,吸引了多少关注,写了多少文章(系),出版了多少杂志(出版社)。创作风格有什么样的继承和创新...以及散文、诗歌、报告文学等的作者和成就。(除非有特殊原因,或者这种体裁的作者有足够的影响力),要么一笔带过,要么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禁生出一些意味深长的感情 ,这是人类智慧的呈现,为什么他们享受着不同的“待遇”?说到底,功利思维还是在起作用:就像一个母亲同胞的姐妹一样,带着地标长大的人,必然会从近或远赚到更多暧昧的眼神
标题:[文化]文学不能仅看重小说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山西时报网是一个向世界华人提供山西省本地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山西新闻网将予以删除。
上一篇:[文化]《红高粱》的昂扬之声
下一篇:[文化]梳理云冈文化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