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窦庄村 沁河岸边的“小北京”
本篇文章1393字,读完约3分钟
"天下庄、斗庄、斗庄是小北京."这是一首明清以来在泽州广为流传的民歌,也是沁水县嘉峰镇斗庄村人民引以为豪的历史记忆。为什么位于秦江岸边的这个小村庄被称为“小北京”?背后有多少鲜为人知的神秘故事?
斗庄村是位于晋城市沁水县东南部沁河岸边的一座古堡建筑群。西距沁水县约50公里。是我省首批省级“历史文化名村”,也是全国历史文化名村和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沁河,我省第二大河流,流向斗庄,拐了个S型弯,所以村里三面环水,一面靠山。背山背水,正面空宽阔,土壤肥沃的山谷。这个优秀的风水宝地,凝聚了都史家族建造城堡的心血,无形中为今天的斗庄增添了一些神秘的色彩。
都史是斗庄最早的主人,但真正让斗庄闻名于世的却是斗庄的张家。到了明朝,万历二十年(1592年),张家成了《张五典》中的状元,是书香门第的传家宝。当时人才辈出,十代未衰,影响力超过窦家。据光绪《沁水县志》记载,明清时期的斗庄张有士6人,举人15人。
说起张祐荣斗庄“小京”的由来,村里一位80岁的老人说了很多。相传明朝时,村里有个官员叫张烈公,是北京的高官。他母亲想去看看北京的帝都,但因为母亲脚大脸丑,普通人无法随意进入宫殿。张烈公派人根据紫禁城在村里修建城市、街景、庭院,导致了窦庄是“小北京”的说法。
然而这只是传说。权威说法是,斗庄城堡东西南北长500米,建有2000多米的城墙。整体布局呈“米”字形,分为东西南北四街四巷。街巷城墙交界处有八道城门。因为城堡布局和故宫差不多,“小北京”的说法就来源于此。
除了“小北京”,豆庄还有一个很有名的名字,就是“淑女城”。据史料记载,崇祯四年(公元1632年),斗庄被土匪围困。梁武帝的儿媳和张权的妻子霍氏带领后宫和孩子们的仆人站起来抵抗了四天四夜,直到叛军退去。时至今日,村里仍有明代崇祯皇帝赠的牌匾“燕归方川”,是朝廷对“女城”的赏赐。根据这个故事写成的《女儿城》,在民国时期一度成为全国小学教科书。
斗庄城堡现有古建筑面积约4万平方米,80%的古建筑保存完好。除了大量的居民楼外,还有寺庙、亭台楼阁、祠堂、自习室、学校操场、法院、地牢、城墙、城门、牌坊、店铺和大量碑刻。除了佛寺的正殿和副殿是元代遗存外,大部分都是明清时期的建筑。
街道连接庭院,庭院用小街装饰。虽然大部分房屋都已修复,但仍能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和沉淀,朴素的气质建筑让人深思。盛夏时节,他在村民窦刚宝的带领下,走过大街小巷,边走边拍,边聊边悟。不知不觉间,汗水浸湿了他的衣服,随意地在一个院子里安顿下来,坐在屋前的石阶上,和慈祥的老人聊天,趁机歇脚,擦擦汗,看着院子墙上那绿中带红即将成熟的石榴,心里有一种怀旧的气氛,真想抛开尘埃。
斗庄市独特的建筑群落是明清时期北方民居建筑的典型代表。是沁河流域第一座乡村城堡建筑,也是沁河第一座城堡。豆庄古城神秘厚重,充满灵性,让人流连忘返。斗庄是一个有着千年历史的文化名村,见证了沁河流域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提示
怎么去:在晋城客运中心坐晋城到佳丰的班车很方便。汽车走金阳高速,在润城北口下车,到端润一级路以西20公里处。
如何生活:豆庄离嘉丰镇很近。镇上有很多酒店,干净整洁,相对实惠。
吃什么:羊肉杂碎汤,面条,三鲜素菜,羊肉,李哥。
看什么:看看窦、张两家占主导地位的血缘村落,探索“沁河第一堡”独特的建筑和神奇的故事,体验窦庄的风水及其建筑所展现的社会形态。
标题:[文化]窦庄村 沁河岸边的“小北京”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山西时报网是一个向世界华人提供山西省本地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山西新闻网将予以删除。
下一篇:[文化]影像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