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阳城应是愚公移山故事发祥地
本篇文章2807字,读完约7分钟
叶圆圆在明天出版社《旧事》系列《龚宇一山》的封面上画的
从战国时期的列子唐雯,到六七十年代毛泽东同志的“老三篇”研究,再到现在的中小学生课本,都讲过“龚宇移山”的故事。也就是说,在中国,“龚宇移山”的故事已经流传了几千年,可谓家喻户晓,家喻户晓,脍炙人口,鼓舞人心。
“龚宇移山”故事的神秘浪漫,太行山和吴王山的神圣,很容易引起世人向往的冲动,同时也引起人们对龚宇故乡的研究和争夺。
那么,龚宇是一个怎样的人呢?“龚宇的故乡”到底是什么意思?
根据《列子·唐雯》的描述,龚宇移山的山是太行山和吴王山。
太行山和吴王山在哪里?当然是山西,两山正好在山西阳城相遇,阳城四面环山。
众所周知,山西南部和河南北部是中国史前文明发展的核心地区。山西阳城就位于这个核心区。中国有许多创造神话的传说,如盘古创造的银河峡、女娲创造的瓦瓦岩、后瓦射日的带罗岭、女娲炼石补天的敖北山、龚宇移山的石缝等。,是神话最经典的传说,聚集在阳城,有与之对应的真实场景。
以神话的一个传说为例。“二郎上山晒太阳”是一个广泛流传于吴王山区羊城横河一带的民间故事。有两个重要的神话元素:“爬山”和“一天天地走”。后来,神话的两个元素被分成两个故事,即“夸的移山”和“后羿射日”。横河地区的西城山周围,有“夸梅峰”(“二郎”指夸梅派来移山的两个儿子),当然还有“后羿射日”里的“即将陨落的山”。战国时期,列御口(列子)游览吴王山区,并根据民间神话故事,收录了列子唐雯“龚宇移山”的故事。
也就是说,龚宇移山故事的发源地阳城,应该是龚宇真正的故乡。
《列子·唐雯》和毛泽东的作品都把龚宇·宜山的出生地指向了阳城
龚宇移山的寓言最早见于《列子·唐雯》,其中记载:“太行山、吴王山……原位于冀州南部、合阳北部。90岁的北山龚宇住在山前故事以北山龚宇为主人公,山西阳城就在太行山和吴王山的北面,而河南济源在这两座山的南面。因此,北山龚宇要走出大山,“指着豫南,直抵汉阴”,除非移山,否则无路可走。没必要把山从济源搬到豫南,所以龚宇的家乡一定在阳城。因此,从20世纪60年代至今,全国中学教科书对龚宇宜山的注释都表明“吴王山在山西省阳城县西南”。这进一步证实了龚宇一山的故事起源于阳城。
特别是毛泽东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闭幕词中指出:“中国古代有一个寓言,叫做龚宇·义山。据说古代有一位老人住在中国北方,名叫北山龚宇。他家南边有两座山挡住了他的去路,一座叫太行山,一座叫吴王山。”这篇题为《龚宇·义山》的重要演讲被收入《毛泽东文选》第三卷。《党的文学》杂志重读了齐的《移山》,深刻地回忆了同志关于移山的故事。文章说,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期间,毛泽东同志在不同场合至少讲过三次龚宇·义山的故事。据时任屯留中心县委书记高介绍,在七大闭幕会议上详细讲述了“龚宇移山”的故事,明确指出太行、在“山西”。北山龚宇“居华北”的论述进一步表明,龚宇宜山故事的发源地在阳城,因为阳城在华北,济源属于华中。
国家官方公布的地图都表明阳城被太行山和吴王山所包围
随便找两张国内官方出版的地图,就能说明问题。
从哈尔滨地图出版社2018年出版的山西省地形图和行星地图出版社2012年5月出版的山西省地形图可以清楚地看出,吴王山不是一座小山,而是一组总面积超过3400平方公里的山脉,横跨阳城、济源、垣曲、溧水等县(市)。群山以河流为界,东至阳城渭河,西至离里,主脉位于阳城,主脉位于阳城,主要由昆山、云蒙山、敖北山、肖剑山、西城山、五斗峰等山脉组成。
查阅不同时期的地图,可以清楚地看到,现在河南济源的“吴王山”,原名天台山,后改名为“吴王山”,面积约16平方公里。它只是吴王山系的一个小山峰,实际上只占吴王山总面积的不到万分之五。此外,从所有地图上可以清楚地看到,只有阳城被太行山和吴王山包围,而正是因为包围圈里没有出路,“龚宇移山”的故事才诞生。
阳城县政协社会科学部委员、原县志办主任王嘉生说,他们查阅了国家不同时期公布的几十幅地形图,清晰地标出了阳城吴王山的山势,与民国以前的有关古籍记载完全一致。
从龚宇宜山故事的具体位置来看,羊城石峰村完全符合文章的环境表达
考古实践证明,阳城南部山区是史前中华文明发展的核心地区之一。与龚宇依山有关的各种神话传说,千百年来一直在羊城当地人中口头流传,流传至今。羊城传说中的“龚宇移山”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09)。羊城石峰庄地区有著名的“龚宇谷”景观系统,包括黄堂寨、龚宇洞、推下山、大石门、小石门、盘子归、鸡枞山、桂鹅峰等。,与《列子·唐雯》中记载的与龚宇一山故事相关的真实场景相吻合,可以解读和承载《龚宇一山》
龚宇移山的故事源于阳城横河地区民间流传的《列子·唐雯》。商汤去西城山祈雨时,住在黄堂矿(相传这是当年黄帝居住的地方),在那里遇到了看庙的老人。老人是阳城横河镇石峰村的,老人给他讲了老祖宗移山的故事,是随行人员安排记录的。列子信仰道教,游遍吴王山,听过这个故事,然后编成《列子·唐雯》。
济源市吴王镇虽然有一个龚宇村,但实际上济源市吴王镇的龚宇村在1966年7月由“阳台大队”改为“龚宇大队”。与此同时,济源龚宇村的人们背山而居,前门朝南卧野平川,出门无需移山。阳城只有石城村在山的包围圈里,出去就是山。也就是说,龚宇真正的村庄是阳城的石峰村,而济源的龚宇村后来才改名。
“龚宇一山精神”需要代代相传
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以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从革命战争年代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三座大山”,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取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胜利,都赋予了“龚宇移山”深刻的精神内涵。“下定决心,不怕牺牲,克服一切困难”,“为胜利而战”的精神已经升华为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融进了中华民族的血液。其精神内涵兼具实用价值、历史意义和长远影响,是其他任何名人、名山、名著所不具备的。
可以说,“龚宇一山精神”是打破山西地理思维双重壁垒的法宝。一方面山西外有黄河,山西有太行、吕梁。这种战略地理位置给山西的发展带来了障碍。另一方面,与发达省份相比,山西的发展理念和思想解放程度相对落后和保守。这种地理屏障和地域文化的内向封闭也是山西需要清除的“两座大山”。敢想、敢做、开放、进取是“龚宇一山精神”的精髓。在新的时代呼唤和亮化“龚宇一山精神”这一文化品牌,将其提升为山西精神,可以成为山西走出太行、吕梁、走向世界、走出封闭开放、实现高质量转型发展的动力引擎,辐射全省党员干部群众的创业精神。
近年来,吴王山的西城山恢复了“古昆仑”的原貌,成为中华文明几千年的发祥地。它是创造神话和历史故事的集中发祥地,如盘古、女娲、伏羲画爻、商汤祈雨等。具有传奇色彩和探索性。此外,还有莽河、李云和庐山三个保护区,风景优美。(郑中天)
标题:[文化]阳城应是愚公移山故事发祥地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山西时报网是一个向世界华人提供山西省本地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山西新闻网将予以删除。
下一篇:[文化]三晋戏曲“云”上展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