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山西时报网”,在这里您可以了解到山西地区每天发生的大小事,是世界了解山西的最好窗口。

主页 > 山西教育 > [文化]晋国六百年之晋国之脉

[文化]晋国六百年之晋国之脉

来源:山西时报网作者:欧阳珍更新时间:2020-10-20 08:08:02 阅读:

本篇文章6900字,读完约17分钟

山西是人类文明和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晋国诞生于山西南部,是山西历史上一个辉煌的时期,也是一个多彩的篇章。

延续600多年,统治中原一个半世纪的晋国,从建国初的“方百里”发展到覆盖整个山西,延伸到河北、河南、陕西、山东等地。从西周晚期到春秋时期几乎是中原唯一的大国。它在中华文明的演进过程中发挥了重要而独特的作用,是最值得山西人梳理、总结和继承的珍贵文化遗产。

多年来,几代学者对文学、考古、民俗学做了大量的整理和研究工作。但由于缺乏确凿的证据,很多关键环节难以衔接和自圆其说。近年来,由于考古发现的确凿证据,晋国的真实面貌更加清晰地呈现在人们面前。

为了整合考古成果,理清晋国历史,重塑文化品牌,更好地讲述山西故事,山西省文物局组织撰写了《晋国研究600年》三篇文章,陆续在本报发表。这组文章对于提升文化自信和自我意识,提升文化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推动文化强省建设和“六大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诞生于古河东之地的晋国,一直延续着华夏始祖姚舜禹的英雄血脉,经历了640多年的辉煌历史进程,创造了称霸中原150多年的辉煌业绩,对西周、春秋战国乃至整个中华文明进程起到了引领和推动作用。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山西位于黄河中游,是早期人类活动的理想栖息地,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诞生于延续640年、统治150多年的晋国,是山西历史上的辉煌时期和灿烂篇章,对中华文明的发展演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个是几千年来一直有争议的晋国封地之谜

据文献记载,山西很早就有一个古唐国,可以追溯到唐尧时代,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武王开创了这项事业,周朝建立了这项事业。他为了加强皇权统治,赐福原国,大力推行封国立国制度,先后将同姓皇族、异姓英雄、前代贵族封到各地,形成了以王绩为中心,多诸侯守护的局面。但仅仅两年后,去世,年轻的即位,辅佐摄政王周。成王初年,唐果参与谋反,周公率军讨伐。唐朝灭亡后不久,周成王在这里封了他的兄弟虞书。继之后,其子即位,迁都于“晋”地,改国号为晋,从此揭开了长达600多年的晋史序幕。

晋国的第一个封地已经成为一个千年的争议

可是,禹叔封的唐朝在哪里?谢父亲迁居的晋地在哪里?

其实关于这个问题的争论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太原与晋南之争;二是晋南与何处之争;第三,为什么叫金之争?

在中国的历史文献中,关于先秦时期的文字记载很少,更不用说西周早期了。目前,我们在战国时期看到的《左传》中说,唐在、之地。近年来,山西南部的临汾、翼城、襄汾、绛县、新疆、曲沃、侯马等地发现了夏代文化遗存。根据考古证据,“夏遗址”和“大夏”应该属于这个范围。西汉司马迁的《史记》虽然为时不晚,但被公认为系统可信的史料。太史公在他的《金氏史记》中也记载“唐在河汾之东,方百里”。河是黄河,汾河是汾河。问题出在晋南地域广阔,“河粉之东”太广。作为唐、金的都城,具体的位置在前面引用的理论中并没有明确指出,所以有平阳、安邑、霍州、乡宁、翼城等几种不同的观点。至于谢父改名为“晋”的确切原因,太史公并未提及,先秦史料中也无相关记载。这样就给后来的纠纷留下了很大的空间。

[文化]晋国六百年之晋国之脉

太原的理论是以阶级为基础的。此后,虽然历代都有太原的支持者,但一直有模棱两可的地方。翼城说时代比较晚,其中顾经过实地考察研究,提出“春秋见于晋初,皆在两翼”。所以历史上形成的“太原论”和“津南论”两大主要观点,一直被视为一个大公案,使得后世学者聚集了不同的诉讼和斗争。

历史问题的研究和解决需要两个支撑,一个是历史记录,一个是考古发掘。虽然用逻辑推理解释经典是必要的,但只有建立在确凿的文物书证基础上,才能令人信服。

然后,我们将从考古证据入手,找出唐、金生活过的地方的真实历史面貌。

金代墓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关键

早在1962年,山西省考古学家就在曲沃和翼城交界处发现了西周时期人们居住的曲村天马遗址,面积超过10平方公里。从1979年开始,在著名考古学家邹衡教授的带领下,北京大学和山西省文化管理协会共同发掘了天马、曲村遗址,发现了大量的人类生产生活遗迹,以及一处普通贵族和平民的墓地。值得注意的是,20世纪80年代在曲村北墓地发现了一个刻有“金”字样的青铜花瓶,表明该遗址可能与晋国有关,但缺乏证据链无法解释问题。

最大的转折发生在1992年春天,考古学家在曲沃县赵蓓村发现了一个由几座长墓组成的西周墓地。这一发现在考古和史学上引起了轰动,因为在周朝,所有墓道墓都是高级贵族的坟墓。那这是谁的坟墓?

经过多次大规模的考古发掘,这里已经发掘出了大面积的文化遗存,其中最重要的发现是金贵族的“墓地”,即举世闻名的“金侯墓地”。共发现9组19座大型墓葬,均为南北走向,每组墓葬东侧均埋有长方形战车坑。墓中出土了数万件文物,让世人注意到,在埋藏的青铜器上发现了金侯、金礼侯、金侯妈、金侯府、金侯堆、金侯肃、金侯棒府等许多金侯的名字,以及金侯的妻子金江、杨、的父亲、的父亲等人的名字,这是无可非议的

值得注意的是,我们今天在山西博物馆看到的镇馆最精美的宝物——鸟尊,来自于墓园中最早的一座墓,即金厚燮之父墓。同墓出土的鸟尊、方鼎等一批青铜器铭文,明确了唐叔虞之子富歇为晋侯第一代,从而为晋国第一封地:600多年前晋国诞生于此提供了铁证。

晋国诞生的自然文化环境

金代墓地的考古发掘,终于解开了晋国第一封地的历史之谜。但是,晋国为什么会在此时此地产生呢?这得从它的地理环境和文化根源说起。

自然地理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人类文化创造的载体。在中国古代,无论是君臣还是百姓都非常重视自然地理环境的选择,金也不例外。

自古以来,晋南(历史上称为河东)是发展谷子种植生产的理想地区,其特点是地理适中,山川相连,四季分明,气候湿润,土地肥沃。据说这里曾是周朝始祖后稷种百谷之地。金出生在这样优越的自然地理环境中。

晋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这里散落的旧石器时代人类活动的遗迹表明,祖先们在这里度过了漫长的开拓时期,为农耕文明的产生和发展准备了必要的条件。后来,唐尧部落的定居创造了早期的农耕文化聚落,凝聚了中国文化体系的最初凝聚力。古史记载“杜尧平阳,顺都浦畔,杜愚安邑”,意为中华民族最早的英雄建都汾河下游的历史。襄汾陶寺遗址的发现表明,大约4300年前,山西南部已经成为当时许多国家的中心,放射出中华文明时代到来的灿烂光芒。也可以说,中国史书上最早出现的“中国”,是指古代尧舜时代的晋南。于叔所封的“唐”,是属于商的国家之一,即传说中的尧的后裔之一,继承了河东先民的伟大事业。

[文化]晋国六百年之晋国之脉

综上所述,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和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为晋国的孕育、诞生、发展乃至登上辉煌的顶峰提供了条件。

晋国的两次辉煌历史进程

西周至春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政治大变革、民族大融合的高峰期。当时秦国地处西域,齐国在东隅,楚国在南方,在中原一直被中国视为异族。颜住的地方离北方很远,离中原皇室很远。然而,晋国经济发达,文化发达,一统中原。600多年后,晋国从到到晋国,再到称霸,最后到晋国三大家族的灭亡。

盛大开幕:从谢父迁晋到曲沃

周武王之子于叔,与父南北用兵,后被封,辅佐王室,立功成名。周朝征服老唐国后,迫切需要一个强大的政治军事领袖来保卫胜利,治理国土。于叔被、看中,被封于唐朝。

为了表达对俞叔叔的厚望,在中国的首都濠江亲自为他举行了一个隆重的授地授民仪式。受命于天、肩负重任的唐叔虞,坚决按照周天子颁布的《唐诰》行事,重点实施“兴办夏征、新疆取荣锁业”的战略,带领周人、唐人、氐人努力发展生产。他不仅以宏图大志完成了范··施的伟大使命,而且以其卓绝豪放的笔法谱写了唐国法展的新篇章。

于叔封唐三十多年后去世。其子即位,迁都金水岸,改号“金”。作为西周金国的第二位君主,谢的父亲在任职期间发展了他的生产,大大增强了他的国力。他为建都做出了巨大努力,成为当时协助石舟的五大大臣之一。从武、成、李、荆、傩过渡后,即位。这是一个非常成功的君主,曾经靠着国王的命令取得了伟大的胜利,把军队送回了朝鲜。纣王赐他香酒,弓箭,许。金侯墓地发现的献县后宿屯坑,占地300多平方米,埋车48辆,马100多匹。它是西周时期发现的最大的战车坑,是对贡献突出和金国力强盛的证明。与金相比,金木侯是一个喜欢打破世俗的人。在他的任期内,他发起了许多海外探险,赢得了许多胜利的光环。然而,这些远征给疆域的扩张带来了骄傲和喜悦,同时也拉开了与“严守礼仪”的政治规则的距离。

[文化]晋国六百年之晋国之脉

穆侯死后,晋国变得陌生起来,他的兄弟禹叔自立为君,开始带头公开灭。但不久,晋朝的侯文即位,也是一位卓有成效的君主。他维护宗法正义,杀殇叔继位,将周平王平移至周朝洛邑。他帮助王室,扩张疆域,大大增强实力,在诸侯国中显示才华。但即使晋、竭尽全力,随着周朝东移,皇族衰落,诸侯国对皇帝也不再过于重视,礼崩乐坏的局面日益突出。房子漏水总是下雨。也就在这个时候,晋国发生了一场67岁的“曲沃戴逸”——曲沃旁系而非翼城正宗内战,周王室也是浑浑噩噩,搅扰其中,一会儿扶持大的,一会儿扶持小的,这就牵扯到了很多诸侯国的乱局。在此期间,侯文以下的赵侯、小侯、鄂侯、艾侯、小子侯、金侯都被杀,除了鄂侯,没有一个活下来。

[文化]晋国六百年之晋国之脉

禹叔、谢叔掀起了唐、金的大开,他们一直是周王室的国家,他们对推动中国历史发展的作用和贡献是不可替代的;而春秋时期持续时间最长、刀血战最惨烈的权力之争“屈沃代议”,使晋国成为历史过客,旁系子孙高居庙堂。但《曲沃代议》的积极意义是毋庸置疑的。

晋国初期的疆域基本上与文献记载的“方百里”一样大,在谢父迁晋时有所扩大,但基于周边国家的现状并没有实质性的变化。晋武公和他的儿子晋献公为晋国的霸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辉煌巅峰:从提供公共服务到入主中原

从公元678年到公元585年,也就是从建立晋武公为诸侯到晋龚景迁都新田(今侯马),共八代君主。春秋中期,霸权成为主旋律。通过肆意扩张和改革,农业规模迅速扩大,商业和手工业不断发展,经济和社会基本稳定。金成为诸侯国中的军事强国,中原文化的先进代表,并开始长期统治周王室政治。可以说世界就是莫强!

公元前678年,随着“曲沃戴逸”的建成,一个新的晋国在河东悄然兴起。但是晋国还是一个小国,周边有很多小国,戎狄共同居住,经常逃到晋国劫掠骚扰。为了发展晋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首先巩固政权,统辖军队,扩大编制,然后横扫太行山以西,相继吞并了17个邻国。疆域迅速扩大,国力迅速增强,晋国走上了富强之路。

虽然晋献公是一位有着高志远之心和大器晚成的君主,但很遗憾,这位英雄为美丽的障碍而悲伤。晚年,宫中发生“李记之乱”,导致长子申生之死,Xi齐、卓子被杀。之后,三个儿子把我贬为晋的皇位。在他不择手段地即位后,他违背了自己的诺言,导致汉源之战的被俘,成为他姐夫秦穆公的囚犯。他本人颜面尽失,晋国也失去了势头,处于“不义无助”的境地。然而,为了挽救战败国的局面,晋国率先实施了“立田”、“立兵”的社会变革。“立田”是为了帮助已经沦为秦国阶下囚的君主,“立国兵”是为了国家招收和扩充人员,楚军在南方被阻北上,西塞秦人东进,一定程度上挽救了朝鲜战争带来的严重危机

[文化]晋国六百年之晋国之脉

自从提供公共服务以来,尽管内乱频繁,晋国并没有断骨,随着一个人的出现,它迎来了一个辉煌的时代。此人是重耳晋献公的二儿子晋文公。流亡19年,到过齐、楚、秦等几个大国和曹、魏、宋、郑等小国。他在狄生活多年,考察了大小国家的风土人情、国情国力,积累了丰富的治国经验。晋文公登基后,首先进行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社会改革,奖励耕种、发展生产、选拔人才、惠民利民、壮大军队,使他的国力空强大起来。同时,他抓住机会挽救了皇室的内乱,并被授予八城之地,大大提高了晋人的威望。通常是“是的,伙计”。公元前632年,晋国联合秦、齐、宋等国,派兵与楚军作战700次。“撤退”并赢得城濮之战,是莫大的荣幸。此后,晋国成为中原的超级大国,称霸天下,建立了以晋国为中心的政治秩序。

[文化]晋国六百年之晋国之脉

接下来,晋襄公还是一个守商的君主。多次与秦国交手,数次击败氐人,进一步巩固了文公的霸权。虽然继续与秦国抗衡,平息了内乱,帮助建立了,但在巩固与赵的权力斗争过程中被赵杀死。晋朝就麻烦了。复兴的楚国北上与晋国争霸,晋国在泰(今河南荥阳)之战中失利,造成了严重的争霸危机。

这期间,自金武公成为诸侯后,开始复仇扩张,继续吞并周边小国。晋献公叱咤风云,征伐无处不在,不分同姓,不分中国的戎狄,“归附国十七,报效国三十八”,晋国疆域大大扩大,晚年又占领了平川和晋南诸盆地,东西两面都渡过了黄河,占领了河西和河南的部分城市。晋文公通过勤王得到了河内南阳八城之地,并占领了豫北黄河以北地区,打开了晋国东门。

悲剧性与悲剧性的灭亡——从龚景的迁晋谈起

到了十五年(585年前),他搬到新田,在那里他去汉、赵、魏分晋,住了十三个君主。这时,以争霸为主要内容的春秋时代已经结束,金社会分工进一步细化,农业、手工业和商业日益发达,清人政治发展迅速。虽然有过辉煌的祭日和称王称霸,但清族与官职的矛盾已经白热化,波澜起伏,晋国的衰落并未停止。

晋国的公务员危机令人担忧。然而,在晋国的前585年,已经步入晚年的龚景为晋国带来了生机。为了废除私人独裁的弊端,特别是为了根除长期威胁公职的强大宗族势力,他决定放弃旧都绛,迁都新田(今侯马),并成功发动了“皇宫之战”,消灭了垄断朝鲜权力的赵氏家族。之后在外交、内政等方面都下了很大功夫。在伐狄众多部落的同时,他发动对楚、秦、齐等大国的战争,并巧妙地运用“联合吴以制楚”的策略,使楚“疲惫”而无法北上,有效地维持了晋的统治地位。与他的父亲龚景相比,晋厉公更糟。他虽然也有击败秦楚强敌的战绩,但缺乏内治能力。在与卿大夫争夺权力的过程中,他被杀,晋国再次陷入混乱的边缘...

[文化]晋国六百年之晋国之脉

至此,创造的金辉煌延续了100多年。这一时期,由于缺乏君主或大臣的专制权力,霸权衰落,一度几乎被楚国取代。直到晋文公的第五个孙子——晋国公即位,形势才出现了转机。

晋代讴歌大众的年轻人是英雄,既是君主,又是人才。他十四岁时进入晋国。他的人格魅力、政治策略、外交手段、人才任用、官员控制、政局控制、战略把握、外交配合都是高超的。在他的统治下,晋国经济发达,繁荣昌盛。八年来,它是世界的绝对霸主,是继之后对晋国发展进程产生深远影响的最后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纵横家。

558年冬,他丧亡,年仅29岁。哀公英年早逝,留给晋国无限遗憾。这时晋国的六朝清王朝,正不断地以同等的实力坐在一个大位置上。他们联手削弱公职,无意与外界争霸,形成“私大朱庆强”的局面,开始了内外之争。虽然时期已经逐渐失去诸侯之心,但残存的势力依然存在,暂时可以与齐楚抗衡。召公、庆功、丁公时期以后,晋国的官署有了假名,六大卿大夫也有了尖锐的矛盾。失败的“呼陵会盟”后,方便了公元前482年的“黄池会议”,当他们经历了十一位君主,持续了一个半世纪之后,宣告死亡。当出公、丧公、离公时,政局进入了全、清并存的新时期。金公室虽然长期存在,但却被强势家族所控制,使其越来越弱。凶男和孝男今天被迁到沁水的段氏和屯留地区,幸存下来。当他们还在公开场合,最终被放弃作为庶民,金从来没有崇拜他们。

[文化]晋国六百年之晋国之脉

但是春秋末期,晋国虽然处于不断的内斗之中,但是国力还是相当强大的。《侯马盟书》和太原赵庆墓出土的大丁樱等大量青铜器,都表明晋国是当时生产力最发达、经济实力最强的诸侯国。

晋朝龚景时期,晋国向北发展,向东占领了今天的介休地区、长治地区和河北邢台地区。此后,晋国努力向北、向东扩张,至晋定公时达到太原、邯郸地区。后来,汉、赵、魏三家在成为诸侯前后积极扩张疆域。到了金代末期,它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横跨山西、陕西东部、河南北部、河北中南部和山东西部的辽阔疆域

三光耀对晋国历史的巨大贡献

河水流淌,人间沧桑。

晋国产生于风水宝地山西,消失于这个苦心经营的故土。然而,晋国600年的历史,以其诞生之美、成长之艰难、崛起之辉煌、分裂之延续,向世人昭示了这样一个不可否认的历史事实:

——晋国诞生于唐尧虞舜和于霞的活动中心。它一问世就继承了先民的精神血脉,拓展了疆域,做出了贡献,对中华文明进程起到了引领和引领作用。

——晋国站在《春秋》的前台,敬王征服蛮夷,号令群臣。它始终是周朝民族团结的坚定捍卫者和主要支持者,为后来中国的“大一统”格局奠定了重要基础。

——晋国率先打破世袭制,实行郡县制,促进了中国社会由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转变和发展,尤其对后世中央集权制的形成产生了重大影响。

——晋国的改革创新是最早、最全面、最有效的,推动了周朝从礼治到法治的演变,是中国法家的摇篮。晋国的治国思想对历代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

——晋国的文化特色具有时代性和包容性,充分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对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和精神血脉的形成和延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晋国精神不朽,晋国灵魂永存...

晋国的地位

晋国版图

侯马金果遗址

曲村-天马遗址

标题:[文化]晋国六百年之晋国之脉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山西时报网是一个向世界华人提供山西省本地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山西新闻网将予以删除。

山西时报网介绍

山西时报网是一个朝气蓬勃的地方性门户网站,坚持“读者至上”,定位于普通百姓,按百姓的需要办报,不断提高“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的力度和深度,在为国分忧和为民解难中找准结合点,架起党和政府与普通百姓沟通的桥梁,尽心竭力为网民提供山西新闻联播、山西招生、山西高考、山西中考、山西教育、山西人事、山西旅游、山西地图、山西十大景区、山西旅游景点、山西旅游攻略、山西大槐树、山西旅游地图、山西自驾游、人说山西好风光、山西11选5、山西特产、山西汾酒、山西美食、山西面食、山西刀削面、山西老陈醋、山西证券、山西焦煤、山西财政、山西煤炭、山西财经、山西民歌、山西博物院等信息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