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演绎左权盲宣队故事 《没眼人》剧组十年后再聚首
本篇文章3089字,读完约8分钟
雅尼,多年前浙江卫视《当花旦大师》的著名主持人,是浙江卫视的王牌节目。但在事业的巅峰,她从银幕上消失了十年。到底发生了什么?相信很多人都会有这个疑问。
最近,一本新书《无名小卒》的出版揭示了她在过去十年中所做的一切。这十年来,她从去太行山后就一直在左权县,跟踪一群盲人艺术家的生活和歌唱,用镜头记录他们的喜怒哀乐。“盲人”是当地对盲人艺术家的称呼,但不是贬义词。很多人被叫,这些盲艺人都习惯了。
7月28日,雅尼带着她的新书《没有眼睛》出现在左权县盲人宣传队,该书已售出10多万册。“带着《没有眼睛》回到故事的原点,看到洪泉(左权县盲人宣传队队长)和盲人健康快乐的生活,我忘记了这么多年来所有的辛苦!”雅尼说。
预计明年上半年,她的电影《无名小卒》也将与观众见面。与此同时,她将把600小时的材料编辑成一系列纪录片,这些纪录片将在她即将推出的在线纪录片频道上播出。
十年后,A剧组与太行重逢
有一个小院子,几个平房,院子里种了一些蔬菜。这是左权县盲宣队生活生活的地方。
28日15: 00,包括各路媒体和左权本地人在内,很多人聚集在这里。他们都在等着见证一场大团圆,因为这不仅是雅尼新书《没有眼睛》的左权首映式,也是电影《没有眼睛》的十年团圆。
很快,雅尼来了,因为盲人艺术家看不见,所以她一个接一个地走到每个盲人艺术家面前,拍着他们的肩膀,对着他们的耳朵大声说“来了,来了”,盲人高兴地回答,“回来,回来!”再次看到这些熟悉的人,雅尼说:“每个人的生活都变得越来越好,人们越来越胖。他们就像我的家人一样。我很高兴看到他们的生活越来越好。没有人叫我‘杭州女人’,但回到他们身边,我就把自己当成了太行山的女儿!”
听说雅尼回太行了,电影《无名小卒》里演过角色的年轻演员从京太赶到左权县见雅尼。十年过去了,一些年轻的演员也长大了。雅尼牵着一个男孩的手,把他介绍给每个人。他是《无名之辈》中的演员。他才三四岁,现在已经长这么大了,语气里充满了感叹和幸福。另一个演员,王可欣,只在上小学,现在是一个准大学生。当年每个演员的变化都让阿尼大吃一惊。
b迷上了盲人艺术家,决定拍一部电影
2002年,雅尼主办了一个名为“首届中国南北民歌比赛”的节目。来自山西左权的一名牧羊人没有参加预赛和复赛,而是直接进入决赛,最终获得“宋王奖”。他是石占明。之后,作为浙江电视台的主持人,雅尼来到左权县为石占明拍摄短片。当时她遇到了这群盲艺人。“当时我真的很震惊。我第一次看到他们的时候,一群那么年轻阳光灿烂的人,高昂着头坐在太阳底下,吹着风,唱着歌,感觉仿佛置身于另一个世界。当时我泪流满面。虽然听不懂歌词,那种唱腔,那种状态,那种阳光般的东西深深的感染了我。我的书里有一段话,‘每次听他们的歌,我都希望全世界的人都能在他们的歌里闪耀出灿烂的阳光。’”雅尼说。后来,一个老乡告诉她,是一群“瞎子”。那是我第一次听到‘盲人’这个词,以前从来没听过。同时也听到了很多名字。有人说自己是瞎子,有人说自己是光棍,有人说自己是八路,曾经在八路军当情报官。"
起初,他们被拍摄下来纯粹是为了记录他们的歌唱,但在采访中,雅尼听到了许多关于他们的故事,这让她感到惊讶和感动。于是,她先后拍摄了纪录片《宋升天》和《哥哥的歌》。在这两个故事的拍摄过程中,她联系了很多当地人和盲人宣传队的其他成员,听他们讲了更多的故事。
于是,2006年,她决定拍一部叫《桃花红杏白》的电影,现在是《没有眼睛》。在这部电影中,每个盲人艺术家都扮演着自己的故事。只有一个盲艺人在拍摄前去世了,所以请了一个演员来演。
关于盲人艺术家的故事
在雅尼看来,这个群体中有真正的亲情和爱情。她希望人们在看纪录片或电影时,回归到真实、阳光、平静、自由的爱和亲情。
她讲了一个关于盲人宣传队队长刘宏全的故事,是刘宏全的哥哥告诉她的。刘宏全出生时,母亲对当时的助产士说:“孩子生下来就是瞎子,你直接把他淹死在便盆里。”因为他的母亲一直生活在黑暗的世界里,她知道那个世界的无助和痛苦,所以她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再生活在黑暗的世界里。这绝对不是母亲的残忍,而是母亲实在不忍孩子再这样生活下去。刘宏全小时候其实有一点视力,不是失明,是弱视,所以避免了这种命运,只是慢慢失明了。
雅尼电影中的另一个故事是关于柔三的。在拍摄过程中,有一个关于柔三死亡的场景。“当时我们让他演一出装死戏,但是因为他太胖了,一直喘着粗气,所以很难成功。柔三当时开玩笑说:‘雅尼老师,我没办法,肚子太大了,真的死了再拍。’但没想到一两个月后他就死了。当时我特别担心,因为山里的人特别被禁止说死,但是柔珊毫不犹豫地给我弹了剧,于是我当时眼泪‘唰’的就出来了。"说到这些,雅尼哽咽了。"当我到达肉三之家时,我看见他躺在那里,穿着和双一一样的鞋子。从我认识他到他去世,我从来没有见过他穿同样的鞋子。他们总是不同的。因为盲人起床后摸鞋,如果第一个人摸错了,后面的人都是错的,而第三个胖子永远是最后一个穿鞋的,所以往往是两只不同的鞋。但是那天他躺在门板上,穿着和双一一样的鞋子,我真的觉得他走了。"
这部电影的主演之一孙彭其也讲了这样一个小故事。“我第一次接触盲人艺术家的时候,因为好奇问其中一个,‘你怎么区分白天和黑夜?’他像长辈一样慢慢地说,“你不知道。吃饭是白天,睡觉是晚上。听到这句话的时候我不想笑,但是泪水盈眶。他们的心真的很纯洁很单纯。”“我是从记录他们的歌声,到许多民俗,到人文,一步一步来的。可能原来只是一个小点,然后打开后发现有那么多点,所以这是一种停不下来的感觉。”雅尼说。
这十年实际上是“回到过去”
事实上,关于雅尼的媒体报道已经有很长时间了。在过去的十年里,她卖掉了房子,借了钱,花光了所有的积蓄,只为了拍摄这些盲人艺术家的生活。每个听到她的故事的人心里都有这样的疑惑。她为什么这么做?
回答说:“这些盲宣队唱的歌,其实叫廖小调,是很有代表性的‘非遗’。作为个人,保护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力量肯定是有限的,但我一直在想,虽然我做不了这么大的事情,但最起码,作为一个纪录片工作者,一个记者,一个知识分子,我可以用我的职业去记录这些现存的,原创的,简单的,美好的东西。这是我能做的。多少年后,也许当这些东西都没了,或者当人们回头想找这些东西的时候,那么也许我曾经记录的这个东西就是一个轨迹。”
雅尼经常告诉人们,在过去的十年里,其实她不是在前进,而是在“后退”,“因为我觉得在盲目的宣传队伍中,有很多东西是我们忽略了、失去了、失去了或者忘记了的,比如他们的单纯和善良,包括他们唱歌的原始状态,以及他们口耳相传的歌曲。当我们一直往前走的时候,这些东西似乎在不知不觉中慢慢失去了,所以我其实是在慢慢回去捡,或者在它还没有消失的时候,我就放下了。这可能是我这十年对中国非基因遗传和保护的贡献。”
在过去的十年里,拍摄过程中有很多故事,电影的剧本也在不断变化,但雅尼一直在这样做。其实她困惑了很久。“有人会问我,你为什么不放弃?其实我就是觉得我解释不了。这些盲人兄弟经常问我,“雅尼老师,电影什么时候准备好?”大家都给我打了好几次电话,每次都不好意思说没钱,就说快,然后希望赚点钱完成。”雅尼说,“在这个过程中,我并不孤单。帮我的人太多了。我真的放不下也没法解释。所以我觉得虽然日子更长,但终究是可以完成的。"
没想到,电影还没上映,她的故事就被中信出版社的编辑听到了,于是鼓励她写了一部电影书,这本书从6月份开始畅销《无名小卒》,记录了很多盲人艺术家朴实动人的情感。
《南方丽江报》
标题:[文化]演绎左权盲宣队故事 《没眼人》剧组十年后再聚首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山西时报网是一个向世界华人提供山西省本地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山西新闻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