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山西时报网”,在这里您可以了解到山西地区每天发生的大小事,是世界了解山西的最好窗口。

主页 > 山西教育 > [文化]非遗的无为与有为

[文化]非遗的无为与有为

来源:山西时报网作者:欧阳珍更新时间:2020-10-20 06:12:01 阅读:

本篇文章1352字,读完约3分钟

平遥推光漆器、太谷金砖、晋商灯笼、祁县玻璃器皿等。,以其独特的工艺而闻名。这些手工制品的结晶,才是最终呈现在人们面前的真品。可能很多人都见过实物,但是制作实物的作坊和作坊里的工匠们进行的工艺流程却鲜为人知。这些恰恰是它们被列为“非遗”核心的原因。

没有亲眼所见,你真的无法想象那些精致多彩的工艺品是由几十上百道工序诞生的,每一道工序都要经过工匠全心投入和专注,以及近乎严格的控制,才能转入下一道工序。生产周期不短,材料准备不细致,对工匠的技能和耐心要求不高,但正因为如此,生产出来的工艺品才能具有出众的品质,才能被注入独特的文化、历史和情感内涵。

选择什么工艺,选择什么特点的材料,工匠需要完成多持久的耐力和细心,都属于技术范畴,别说了。我最想说的是现在报纸上经常看到的一句话:匠人精神。我们重视德国和日本的产品,因为我们相信他们产品的完美和更加科学人性化的设计。经过羡慕嫉妒恨,我们终于发现,我们不是做不出类似的产品,而是缺乏匠心精神。被称为“世界工厂”的中国缺乏高质量的产品,这听起来很讽刺。对外,学德日,对内,为什么不学先人?你投入了足够的热情和耐心,一丝不苟,精益求精,自然会得到产品应有的回报。就算涨价,只要值得买,就会有人知道它的价值,愿意买。制造业尤其如此。

[文化]非遗的无为与有为

我们总是自嘲说中国人喜欢凑合。为什么我看不出这些传统手工艺品有什么特色?相反,我们发现我们也有并且仍然在延续工匠精神。我认为这是我们应该从这些非遗产项目中学习的精神因素。我称之为“不作为”。无论科技如何进步,这种匠人精神不变。

除了一成不变的工匠精神,还有一个可变的东西,那就是创新。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传承技艺、工艺和民族文化传统的同时,是否应该注重创新?当我们谈论非遗产时,我们的意思是它可能会消亡,需要保护。为什么有可能消亡,是因为工艺复杂,费时费力,而生产出来的手工艺品却没有等价的经济价值来体现。结果是没人愿意学这门手艺,也很难传下去。这也是它需要保护的根本原因。真的没有等价的经济价值吗?我看未必。主要是因为我们注重传统技艺的原始传承,而忽略了造型对象的审美创新和实用性。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审美意识和生活习惯也会随之改变。如果你用过去的审美和实用标准去做东西,让现代人买单,很有可能你自己都不会满意。从这个意义上说,用传统工艺制作一些符合现代审美和习俗的工艺品,是一种自救的好方法。当然,这里所说的创新,并不意味着要盲目迎合时代,走向媚俗的泥潭。在坚持工艺传承的基础上,我们不仅保留了传统手工艺的一些经典设计,还从各个方向寻求新的现代设计灵感,并以实物形式附着在产品上,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重收获。它实际上是依赖工艺的非遗产类别生存的持久生命力的取之不尽的源泉。有生意,就有遗产。这不完全是真的,但真相值得深思。

[文化]非遗的无为与有为

就我所参观的上述非物质文化遗产而言,在这方面做了很多有益的尝试,比如用平遥漆器的打磨艺术制作出现代感很强的桌椅,用花砖艺术制作出小巧精致的书房摆件。比如祁县玻璃器皿产品有相当一部分是根据中东客户的要求量身定做的。但这远远不够,还有进一步的创新之路有待探索。这就是“有前途”,在设计理念和思维上都有前途。

总之,坚持的是技巧,创新的是产品和理念。我们不仅要做点什么,还要做点什么。王朝军

标题:[文化]非遗的无为与有为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山西时报网是一个向世界华人提供山西省本地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山西新闻网将予以删除。

山西时报网介绍

山西时报网是一个朝气蓬勃的地方性门户网站,坚持“读者至上”,定位于普通百姓,按百姓的需要办报,不断提高“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的力度和深度,在为国分忧和为民解难中找准结合点,架起党和政府与普通百姓沟通的桥梁,尽心竭力为网民提供山西新闻联播、山西招生、山西高考、山西中考、山西教育、山西人事、山西旅游、山西地图、山西十大景区、山西旅游景点、山西旅游攻略、山西大槐树、山西旅游地图、山西自驾游、人说山西好风光、山西11选5、山西特产、山西汾酒、山西美食、山西面食、山西刀削面、山西老陈醋、山西证券、山西焦煤、山西财政、山西煤炭、山西财经、山西民歌、山西博物院等信息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