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山西时报网”,在这里您可以了解到山西地区每天发生的大小事,是世界了解山西的最好窗口。

主页 > 山西教育 > [文化]文化山西:埋在黄河底下千年未腐、我国最重的文物——黄河铁牛

[文化]文化山西:埋在黄河底下千年未腐、我国最重的文物——黄河铁牛

来源:山西时报网作者:欧阳珍更新时间:2020-10-19 12:24:02 阅读:

本篇文章905字,读完约2分钟

记得小学课本上有一篇文章《钓铁牛》,讲的是一个叫怀兵的和尚利用水的浮力打捞铁牛的故事。1989年8月,现代版的“钓鱼铁牛”在山西省永济市上演,发现并出土了中国最重的文物——黄河铁牛。

蒲津渡,古代著名的黄河渡口

永济古称蒲坂,又名周浦,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史书上曾称之为“顺都普班”,就在这里。它位于南临中条山,西临黄河,地理位置优越。古代著名的黄河渡口蒲津渡就坐落于此,历来被视为兵家必争之地。

春秋时期,秦的儿子们把他们的财富和车辆带到黄河对岸的晋国,在蒲津渡建了一座浮桥。战国时期,秦王为了进攻汉、赵、魏,曾两次在蒲津渡口架桥。

此后,汉高祖刘邦定、汉武帝刘彻、隋文帝隋文帝都曾在蒲津渡架桥。可惜这些桥都是临时浮桥,没有桥墩,用竹缆连接,使用寿命短,不安全。

黄河上的第一座电缆浮桥

唐开元年间,蒲津桥破败不堪,不堪车马重负。唐明帝听后,下令重建蒲津渡新桥。

蒲津浮桥的修建是唐代一项非常大的国家工程。铸造的浮桥锚和锚链共用去铁160多万斤,占当时全国年铁产量的4/5。当时正是盛唐时期,冶铁业发达,于是海峡两岸数万人奉命制作铸铁件,由铁牛经过艰苦的战斗制作而成。铁牛躺在黄河两岸,身上绑着铁索,连接着船只,用固定的铁索在黄河上建造了第一座浮桥。

元初,蒲津桥被毁,蒲津渡一度废弃,但铁牛依然存在,被老百姓称为“和真铁牛”。到了明朝,明成祖四次用铁牛造桥,历时百余年。直到清朝,由于黄河逐渐向西改道,蒲津渡被彻底废弃,铁牛逐渐被泥沙掩埋。

黄河铁牛的打捞

在20世纪40年代,这条河沿着周浦的西墙流出。旱季下水时可以碰到铁牛的犄角,航行时船底被犄角碰伤。

20世纪50年代以后,三门峡库区洪水泛滥,河床淤塞,河流向西移动。到了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铁牛已经被深埋在黄河以下超过2米的洪泛区。

1988年,在县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永济县博物馆于次年8月发现并出土了四铁牛、四铁人、两铁山、一组七星铁柱、三块土石夯,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出土的黄河铁牛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首次发现黄河古渡口。四大铁牛也是我国发现的重量最重、历史最长、技术水平最高的珍贵文物,在国内外极为罕见。

标题:[文化]文化山西:埋在黄河底下千年未腐、我国最重的文物——黄河铁牛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山西时报网是一个向世界华人提供山西省本地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山西新闻网将予以删除。

山西时报网介绍

山西时报网是一个朝气蓬勃的地方性门户网站,坚持“读者至上”,定位于普通百姓,按百姓的需要办报,不断提高“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的力度和深度,在为国分忧和为民解难中找准结合点,架起党和政府与普通百姓沟通的桥梁,尽心竭力为网民提供山西新闻联播、山西招生、山西高考、山西中考、山西教育、山西人事、山西旅游、山西地图、山西十大景区、山西旅游景点、山西旅游攻略、山西大槐树、山西旅游地图、山西自驾游、人说山西好风光、山西11选5、山西特产、山西汾酒、山西美食、山西面食、山西刀削面、山西老陈醋、山西证券、山西焦煤、山西财政、山西煤炭、山西财经、山西民歌、山西博物院等信息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