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讲好山西故事 重现中国历史
本篇文章3877字,读完约10分钟
专家们在中国文物保护委员会的会议室里讨论了北魏的文字。
——电视剧《北魏》入围全国百大重点题材
4月4日,新成立的国家广电总局召开全国电视剧创作规划会议。会上,广电总局规划发布了2022年前100部重点电视剧的选题,重点是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党成立100周年。一时间,全国百部聚焦成为新时期电视剧制作行业的热门话题。以100部权威认证剧为原点,圈出未来五年影视行业的走向。
这100部重点剧里,古装剧几乎难找,只占2%,分别是北斗南麂之歌和北魏。这两部古装剧分为“重大历史”,固定在北魏:前者讲述北魏孝文帝拓跋宏的生平故事;后者描写了北方鲜卑游牧民族统治的百年王朝的壮丽史诗。可见,在广电总局的指导下,反映真实历史、弘扬传统文化的古装剧将逐渐取代娱乐性强的“轻”戏服,重历史将成为银幕上的新贵。
北魏由我省提交,该剧入围将开启我省影视剧创作的新征程。
新时代开启山西影视新征程
在山西省委宣传部支持下创作、省新闻出版广电厅报送的北魏作为山西省重点文化扶持项目,成功入围全国重大历史题材电视剧50集,无疑为厚重的山西文化增添了历史感,为山西影视文化产业的大发展迎来了主题创新和飞跃。回归现实,再现历史,山西的文化历史元素足以让我们用优秀的文化产品去挖掘、还原、震撼世界。
在现在的古装剧发展中,随着影视行业发行市场的形成,创作梯队层次分明,制作团队大咖云集,竞争日益激烈,电视剧《北魏》如何才能以绝对的创作优势进入国家重点计划,解读出什么命题和理念,从而导致群众压力和国家认同?
历史是历史的真实存在和再现,这使得北魏不可或缺,不可或缺。自然,“北魏”在“大历史”中是不可或缺的!而它的创造是源于历史的真相。
公元386年,有一个北方游牧民族,鲜卑族,凭借荒野的力量和强大的精神,统治北方,建立了一个王朝。公元4世纪晚期,都城在平城(今山西大同)。公元439年,拓跋岛完成了黄河流域的统一,结束了16国长达130多年的混战。胜利后,他们开始思考文化。选择的改革之路——封建化、汉化!
从公元5世纪,通过冯太后到孝文帝拓跋宏,开始了一系列强有力的封建措施。先从行政体制和耕作制度入手,实行土地均分、户籍、税收、州县等制度,再迅速将改革推进到文化生态领域。统治者放下贵族身份,克服鲜卑人自尊的痛苦,拥抱和吸收各种先进文明,用了几十年的时间完成了通史需要几百年甚至几千年才能完成的历程,这在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都是极其罕见的。正是这种处理千里往来、远近兼收的宏大理想,更早地从平城打通了北丝绸之路;正是因为这种民族融合精神,造就了辉煌的王朝。它开辟了通向唐朝盛世的道路,让一个游牧民族的后代参与到一个伟大的历史舞台上,给中华民族留下了最灿烂的文化遗产;当时他们在平城完成了“一个世界在一个地方”的理想。历史上那个朝代叫北魏。
北魏的百年辉煌和鲜卑民族的奋斗史为电视剧《北魏》中人物的多样化提供了充分的依据。在制片人大同阳光鲍莉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负责人看来,《北魏》通过不同人物的命运、性格和故事,超越了过去和今天的距离,再现了那个时代的经济、政治、文化、习俗、情感和生活方式。它是向中国人民普及的历史文化知识,向世界展示我们优秀的中华文明,彰显大国的文化自信和中华民族的文化气度,这也是这部剧的核心命题
创始人认为,北魏以其宏大的题材和富有时代特色的意境,是古装剧由“轻”向“重”过渡的风向标,承载着特定时期产业发展的新使命;北魏题材作为历史剧,不仅符合当今主流意识和需求,而且是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弘扬爱国主义、体现主流意识、满足现代人精神需求的艺术产品。
新演员坚持用新戏来成就经典
实现转型跨越发展,是能源大省、文化大省的重要时代命题。山西省尤其是大同市就是这样。自2008年以来,大同市投入巨资对古城进行保护和文化重建。时至今日,“冯伟魏云”的文化表现形式让这座古都焕发出耀眼的文化元素。在大同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中,如何提高现代文化的比重,实现有形和无形的转变,加快传统城市的转型升级,不仅考虑了地方党委和政府的决心,也引起了许多有识之士的深入思考和大胆探索与实践。《大同日报》编辑部成员、大同市委联系的资深专家、资深媒体人李素平就是其中之一。
2010年,李素平选择了一条让媒体同行大跌眼镜的道路,与京、苏著名影视制作专家和策划人合作,先后注册成立了大同阳光鲍莉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和大同大为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经过九年多的努力,公司从策划、创作、组织实施电视剧《北魏》和电影《云冈在人间》开始,从32集抗日战争系列片《火凤凰》开始,开创了“平民化”的概念。依托大同文化的知名效应,建立了流动影视剧创作、制作和投资团队。
北魏自2018年至2022年成为全国电视剧百强之一以来,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历程。据了解,自2010年该剧开播以来,收集资料、聘请编剧、影视策划、制片人、导演、组织摄制组筹备等工作已逐步实施,先后投入1200多万元。省广播电视局自始至终对该剧给予了全方位的配合和支持,特别是在省广播电视局组织知名编剧、历史专家和相关部门领导对该剧进行审查、检查和修改后,于2011年9月提交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2012年5月26日,电视剧《北魏》剧本研讨会在广电总局召开。之后,根据评审团专家的意见,创作团队进行了两轮的改进和修订,最终达到了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电视剧设立的基本要求。2013年2月,电视剧《北魏》被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正式批准设立重大历史题材电视剧。
从2013年下半年开始,北魏正式开始进入筹备期。大同阳光鲍莉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先后组织聘请了不同级别的电影导演和编剧,三次组建筹备电影摄制组,对剧本进行了一系列的艺术加工,对拍摄和制作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为实现史诗剧的目标进行了艰辛的努力和探索。
2015年12月26日,全国重大历史题材、大型史诗电视剧《北魏》筹备发布会在大同隆重举行。原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电影剧本中心主任、中央重大革命和历史题材影视创作领导小组成员、中国文化管理协会文物保护委员会主席、中国科学院《科学世界》杂志社社长、中国台港电影研究会副会长、中国艺术节基金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张思涛, 北魏工程总指挥、电视剧《北魏》总编剧安冉、新华社移动电视台台长秦丽、电视剧《北魏》艺术总顾问、国家一级导演、中国广播电视协会电视剧导演工作委员会原主席,以及首都文化文学界和各大高校的其他著名专家学者。 2017年6月9日,电视剧《北魏》在北京组织新一轮剧本研讨会。
总编剧安然表示,自从接触电视剧《北魏》以来,一直看到相关人员,尤其是项目负责人的坚持和努力,对这段历史有了进一步的了解,逐渐感受到这段历史的伟大,对如何呈现这段历史做了一系列的思考。他认为,我们理性看待这段历史,她在人类文明史上至少有三个独特而不可重复的贡献:一是从民族融合的角度,这是中国历史上统治民族积极将自己的文化与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融合,最后改姓的开创性行为,这在世界上是罕见的,也是这段历史区别于其他朝代的特点。二、崇尚佛教,佛教真正融入中国文化,并达到顶峰,早在魏晋南北朝,尤其是北魏。第三,文化独特而繁荣,尤其是在当时魏书盛行的时代。在汉字文化和文学科学的发展过程中,涌现出了大量属于这个时代的产品,如贾思勰的《齐民舒窈》、李道元的《水镜准》、祖冲之的《圆周率》等。比如充分体现北方民族大融合特点的北朝民歌《智利歌》、《折柳歌》、《木兰诗》等文学作品至今仍在传唱,尤其是我国四大石窟是世界文化遗产,主要功劳应归于北魏:大同云冈、洛阳龙门都是北魏时期发掘的;敦煌石窟和麦积山石窟大多是北魏的杰作。如何在剧中生动立体地呈现这些重要的文化元素,对编剧团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和考验。
新的责任是对山西历史的精彩诠释
大同阳光鲍莉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在推进电视剧《北魏》的创作和拍摄方面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由公司投资机构创作的电影《云冈在人间》,也获得了国家广电总局的批准。公司首部以平型关大街为创作背景,充分展现灵丘人民的32集抗战电视剧《火凤凰》,也于2012年5月9日在灵丘开播,同年年底全部制作完成。这部总投资近1800万元的抗战大戏,自2013年起在sctv、深圳电视台、东南电视台、湖南电视台播出。这也为公司更好地拍摄北魏打下了良好的开端。
如今,在省委宣传部和省新闻广播电视局的全力支持下,组织推广了9年的全国史诗电视剧《北魏》已经迈出了坚实的步伐。早在2016年,“北魏”就被省委宣传部确定为山西省重点扶持文化项目,并给予财政支持30万元;2017年,公司与中国文化管理协会文物保护委员会、中国艺术节基金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成为其支持的重点文化企业和项目,聘请中国电视剧导演协会主席陈嘉林担任该剧艺术总顾问。曾四次获中国十大导演奖并执导电视剧《白眉英雄》《成吉思汗》《孔繁森》《染坊》《丝绸之路传奇》的著名导演王文杰被任命为“北魏”
《北魏》进入2018-2022年全国重点,对山西影视剧的创作和拍摄无疑是一大利好和鞭策。如何让这部重要的历史剧成为山西厚重历史文化的杰作,还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目前,我们看到国家广电总局围绕100个计划剧目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措施,努力推动健康趋势,打造100部精品,讴歌新时代。
在国家对100个部门重点部门的具体指导和支持下,在山西文化旅游业振兴发展的大潮中,在相关部门和创作人员的努力下,北魏史诗剧必将带来不同的精彩,让更多的人了解山西厚重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孙芮)
标题:[文化]讲好山西故事 重现中国历史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山西时报网是一个向世界华人提供山西省本地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山西新闻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