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山西时报网”,在这里您可以了解到山西地区每天发生的大小事,是世界了解山西的最好窗口。

主页 > 山西教育 > [文化]为高君宇立传的山西作家

[文化]为高君宇立传的山西作家

来源:山西时报网作者:欧阳珍更新时间:2020-10-20 22:00:02 阅读:

本篇文章3493字,读完约9分钟

王庆华(左)和董祖义教授在一起。

作为一位老作家,王庆华先生用半生的时间研究高史料,大力弘扬革命先锋精神;《爱是高》和《高传》凝聚了他30多年的心血——

[核心提示]

汾河旁边有一个小桃花源。

小桃园附近有个点楼。

点楼顶部有一个小三角书房。这是太原日报老王庆华的研究。

王庆华以收集奇怪的石头而闻名。但他认为“隐石是小耳朵”。他一生做了一件大事:为革命先驱高写了一部传记。

高,静乐县风陵底村人,是我党早期领导人之一,山西省党团组织创始人。他用自己短暂的一生解释了自己表达意志的诗句:“我是剑,我是火花。我愿生如闪电,死如彗星。”

作为高的同乡,于1978年奉命创作大型革命历史剧《高》,并于1996年发表长篇传记文学《高传》。

前段时间省委宣传部决定编辑出版一套面向全省党政领导干部的历史文化丛书。经与陕西人民出版社协商同意,决定将所著《高传》列为丛书之一,并修订再版。这本书有望在春节前正式出版。

元旦前夕,王庆华先生正在他的三角书房里认真审阅手稿。

从三角书房往南看,可以看到汾河两岸的风景,迎泽桥和桥西南的青年滨秀园。在绿树的树荫下,你可以隐约看到站在河边的高和石萍梅的雕像...去年12月中旬,他专程去北京看望《高大石像》的作者董祖禹先生。董祖琪高度评价了王庆华研究高于君的成就和热情。

在这项三角研究中,王庆华接受了作者的采访。

他奉命创作革命历史剧《高

历史曾经在某些角落失去细节或蒙蔽了光芒。

即使是像高这样的已故伟人,在一定的历史阶段也遭受过误解和不公正的评价。当谈到这些往事时,王庆华常常叹息。

他决心用自己的笔把历史还原成事实。

1978年,在静乐县文化中心工作的奉命创作大型革命历史剧《高。这部晋剧在忻州参加专业文艺团体演出后,好评如潮。作家和演员受到当地领导人的欢迎和鼓励。

时任省戏剧协会主席的对这部剧本给予了高度评价,并鼓励为高写一部传记。

之后又是18年的心血。

1996年,为纪念高诞辰100周年,奉上级之命,撰写并出版了长篇传记《高传》。

这本书的出版填补了中共党史研究的空白,在史学界和文学界都引起了强烈反响。被誉为毛泽东“一字老师”的罗教授、山西大学常务副校长李丹初、著名作家等都对该书给予了高度评价。

为了完成这项伟大的工作,多次往返于京、沪、陕之间,搜集了数百万历史资料,并专门采访了“五四”时期和建党初期的百余名革命老战士和圈内人士,包括彭真、薄一波、、罗、、范若愚,以及茅盾、、顾颉刚等名人。在过去的几年里,仅这些名人就写了200多封信。

1979年,他专程去北京找两位老人,刘仁静和范若愚。这些革命前辈对高很有好感,热情地向清华介绍了他与高交往的详情。刘仁静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代表。第一次党代会后,他和高一起去了杭州,在西湖上见到了,并进行了亲切交谈。范若愚是高在山西一中的同学,后来担任的秘书。王庆华三次拜访范老。范老称赞清华学习党史的毅力,高兴地说:“我们是老乡。你想什么时候来都可以。”从刘老和范老那里,王庆华得到了许多珍贵的史料。

当我们回顾历史时,一定要保存一些史料。1979年春,王庆华看望了代表陈独秀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包惠生老人。他本来还想再去看看的,但是宝老不久就去世了。

采访高的弟弟高时,感冒了,躺在高家的土炕上。经过几天的高烧,不得不使用拔火罐、发汗等局部方法来退烧。回到静乐之前,我在高家住了三天。

在当时交通拥堵、通讯落后的情况下,王庆华在采访中遇到了很多经济困难。有一次,他在太原查资料,但是呆了四天而不是三天。每天买糕点碎屑和豆腐干来充饥。第四天只剩下去忻州的路费,所以专程回忻州借钱。但他无法掩饰自己的快乐,因为他抄了十几封高写给石萍梅的信。

我去平定县小河村视察石萍梅故居。在县档案办主任的陪同下,从县城出发的时候,突然下起了雨。冒雨走到小河时嘉大院,路程10公里。

在过去的18年里,王庆华收集了几百万字的历史资料。由于当时条件的限制,省、县两级城镇都没有抄写设备,王庆华收集的资料不得不一字不差地抄写下来。他依然一丝不苟地临摹。调到太原工作后,忙着剪辑的他伏案工作到深夜,书房的灯成了桃园二巷蓝魔人的路标。

四十多万字是他努力的成果。

剑与韩梅的歌唱

几十年来,以高为主线的文史研究从未间断。在《爱高》和《高传》出版前后,他一直在不同层面上热情演唱《佩剑与寒梅》。

自1996年起,先后在《文史月报》、《变迁》、《山西革命英雄》、《山西日报》等报刊上发表《高与李大建》、《高与孙中山》、《高与》、高与陈独秀、、蔡元培、罗、张国范》等文章。这些文章虽然在细节和深度上有所不同,但都是对《高》原传的补充说明和进一步阐释。如《高、蔡元培》增加了原传所未见的新史料;《高与张》进一步陈述了两人从团结到分离,从同路到分道扬镳的过程。本系列文章约20篇,是作者在撰写长篇传记后的进一步探索、理解和深化。

除了专著和剧本之外,还有几部关于高的第一手资料,一位伟大的同乡:

第一次用整版篇幅介绍高的事迹(1979年《陕西农民日报》);

高第一年谱;(1981)

关于高研究资料的第一部专著是《高生平、年谱和手稿》。(18万字。山西省文史研究室);

高研究的第一篇论文。(《论高对第一次国共合作的贡献》,1981年被山西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山西地方志文选》。

……

作为诗人,他还创作了许多赞美高的诗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高歌》:“生错了/怎么忍得住/家破国亡/辞官回乡/燕京求学/激情何昂/星火红楼老师大招/雷锋草寨奸章/热血沸腾/怒火中烧/传播真理/冲向四方/剪辑《指南》/陆芬格芝/唱响二七的风景。这第一个字,写得气魄,韵铿锵,读来令人震撼。

此外,还出版了《忆高对联三十二联》。散文方面,《牺牲的话语》入选1999年“太原当代文艺精品图书馆”。这支情感的笔,讴歌了高与才女作家石评梅的伟大爱情。作品流畅的写作和细腻的描写得到了文学评论家张的高度赞扬。

2013年,将收集到的高30多年的图文史料捐赠给静乐县委、县政府,受到家乡人民的高度赞扬。

在此之前,还撰写了中国第一本书《高、石评梅》,并于2015年高逝世90周年之际,联系有关部门和单位,组织了“爱高”诗词书画作品展。在此基础上,他精心整理了70万字的书画诗集《爱高。

快乐的文墨生涯

作为一名传记作家,王庆华具备他应该具备的所有品质和精神。但当我们进一步探究他的文墨生涯,就能对一个本土作家的文艺风格有更立体的认识。

作为收藏家,清华家里收藏了大约600块奇石。这些美丽的石头使他的住所非常嘈杂。各种石头在客厅唱歌。这些石头有的是象形的,有的像鹰、虎、豹,有的像梅、兰、竹、菊。有的像美女,有的像壮汉。它的石头包括灵璧石、黄河石、青田石、花岗岩等。,有些是未经切割的粗糙石头。每天触摸这些石头给他带来无尽的乐趣。每天坐在大大小小的奇石中间,写着关于高的历史文字,有时觉得高的性格就像甄氏朴玉。最近他打算把自己收藏的奇石全部捐给家乡,在静乐县天柱山建一个奇石博物馆。

作为诗人,他是太原市诗歌学会常务副会长。近年来,他与范世康、梁志宏一起,使学会的工作蓬勃发展。在此之前,王庆华还担任过金阳春诗社社长。1992年,他出版了诗集《心韵》。李丹初先生评价这套诗集,“美在情爱,根基扎实”。

2012年农历龙抬头时,王庆华和马灵枢合作成立了龙城书画院,并成为该院院长。现在,这个书画院已经成为太原最活跃的书画院之一。

三年来,龙城书画院举办了10次专题书画展览,培养了150名画家。此外,在北林公园和青龙镇建立了六个创意基地。

事实上,王庆华热爱书画的活动一天也没有停止过。早在1983年,王庆华和马灵枢就在平定关山画院创办了石评梅画院。为了考证石评梅的轶事,清华多次去平定小河古村,因此多次与平定画家合作。现在小河村的石评梅纪念馆里还能看到石评梅画院画家的作品。

王庆华坐在桃园西三巷顶上的三角书房里,从窗户向外望去,常常有“其他的山都显得矮矮的在天之下”的意思。每当夜晚安静下来,王庆华就会从石书上抬起头来,看着灯光,这常常会唤起他的红色文化情怀...

[相关链接]

王庆华的微型档案馆

王庆华,笔名华野,生于1945年。从小刻苦学习,曾任静乐县文化中心图书管理员,静乐县志主编。1986年调任山西省作协高级会员《太原日报》。现任太原市诗歌学会常务副会长、龙城书画院院长。致力于研究高三十余年,出版专著《高生平、年谱、手稿》及相关研究文章数百篇,四次重印《高传》,在太原及北方十五省市获三等奖。著有诗集《心韵集》和诗集《爱是高。

标题:[文化]为高君宇立传的山西作家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山西时报网是一个向世界华人提供山西省本地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山西新闻网将予以删除。

山西时报网介绍

山西时报网是一个朝气蓬勃的地方性门户网站,坚持“读者至上”,定位于普通百姓,按百姓的需要办报,不断提高“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的力度和深度,在为国分忧和为民解难中找准结合点,架起党和政府与普通百姓沟通的桥梁,尽心竭力为网民提供山西新闻联播、山西招生、山西高考、山西中考、山西教育、山西人事、山西旅游、山西地图、山西十大景区、山西旅游景点、山西旅游攻略、山西大槐树、山西旅游地图、山西自驾游、人说山西好风光、山西11选5、山西特产、山西汾酒、山西美食、山西面食、山西刀削面、山西老陈醋、山西证券、山西焦煤、山西财政、山西煤炭、山西财经、山西民歌、山西博物院等信息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