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文化山西:回到金元时期看山西经济
本篇文章1584字,读完约4分钟
10-13世纪,山西战乱频繁,但经济文化仍有长足发展。特别是晋元时期,山西由于经济技术的发展,在中国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
一,“以农为本”——农业的发展
五代至元代,山西人民虽然饱受战乱之苦,但一旦政权稳定,政府就把恢复农业作为头等大事,发行农书,劝农桑农,修建水利工程,推广农业新技术新方法。
粮食作物:这一时期全省广泛种植小麦、大麦、谷子等粮食作物,供给军队,用于饥荒救济。历史上“运粟万石”、“运粟万石”、“运税北”等记载层出不穷。
经济作物:经济作物也广泛种植,尤其是桑树和大麻。《马可波罗游记》说太原“种桑养蚕,产丝多”,平阳“产丝多”,江河“产姜丝多”,有些地方的丝产量甚至接近南方。大麻适应性较强,兰石、戴、汾、晋、鲁、词、等州盛产大麻。棉花于元代传入山西,遍布黄河流域。山西南部的汾河和苏水河流域都是著名的棉花镇。
水果:山西水果也很丰富,各地特产也不一样。西京的“花红”,芮城的石榴,安邑的葡萄,都是贡品。
药材:朝廷也常用山西药材。新洲麝香在元代被专门指定为贡品。颍州、岱州、泰州、定襄的蟾酥、宝德的天然铜、榆次的茴香和龙骨也是每一代宫殿必备的物品。
第二,纺织业——主要是丝绸、大麻和棉花
泽州、汾州、微生和平定的丝绸被列为贡品。至于亚麻布业,早在北宋,河东贡院就有15.1万多种亚麻布,居全国第一。金元时期,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棉花的种植也刺激了棉纺技术的巨大进步。薛,万全(今万荣县西南万全镇)人,著有《河马小厨师人的遗产制度》,总结棉纺生产管理经验,设计新织机。
随着纺织活动规模的不断扩大,袁婷先后在各级成立了各种管理机构,集宁路和晋宁路设有织造、印染和起重部门,属于今天的山西。贺中府、香菱、翼城、泸州、泽州、大同、朔州、云内州也有纺织印染局、羊毛局,都是山西棉纺织业发展的游记。
第三,葡萄酒行业——以佳酿和葡萄酒闻名
山西自古以来就是酒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一直以美酒佳酿著称。安邑的酒特别有名,是当时的皇家酒之一。当时的名酒有太原府的御酒、京之堂酒,岱州的金波酒、琼素酒,汾州的甘露堂酒,西州的琼江酒,何忠府的天禄酒、顺泉酒、桑葚酒,泸州的周浦酒、香菱酒、羊肉酒、珍珠酒。宋朝到元朝,政府实行收酒政策,政府控制生产和销售。元朝时,阳城、西县、夏县都有酒官,负责征收酒税。
第四,盐的生产——历届政府的主要财政收入之一
依靠自然资源的手工业在这一时期也取得了很大的发展。最突出的行业是制盐和冶炼铸造。宋至元实行国有盐政,在河东设立盐解部,管理河东盐池。随着盐业生产的繁荣,盐税成为历届政府的主要财政收入之一。
五、冶铸业——铁的主要产区之一
山西铁、铜、煤等矿产资源丰富,冶炼业起步很早。辽、宋、金、元时期,山西仍是铁的主要产地之一,不仅分布广泛,而且冶炼规模也很大。交城、金州、石州(今离石)、泽州、微生军(今沁县)、云内府都有不同世代政府设立的管理机构。特别是交城大同监工,是北宋铁生产四大监工之一,其生产贯穿宋元明三代。
冶炼技术自宋代以来不断改进,体现在用煤作燃料和还原剂,用方坩埚炼铁。这种提炼方法在山西很流行。技术的进步促进了产量的增加。辽、宋、金、元时期大量出土的铁器、铸铁佛像、巨钟、寺庙铁鼎,都表明当时铁工具已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
六、煤炭工业——“石炭纪”主要产区
山西煤炭资源丰富。北宋时期,煤炭成为冶炼、烧石灰、烧砖、制陶、酿酒的重要能源。这些行业的巨大需求,逐渐增加了以石炭纪为生的家庭数量。晋朝灭北宋后,成为世界上主要的石炭纪生产国,煤炭被广泛使用。
七、瓷器行业——黑釉雕花瓷器远销海外
此外,山西瓷器行业也比较发达。浑源的大瓷窑和青瓷窑是当时著名的瓷器产地。他们的黑釉雕花瓷器甚至出口到海外。今天,英国伦敦的大英博物馆也收藏了一个刻有黑釉花的瓶子和刻有“元大德八年”字样的婴儿玩具。
标题:[文化]文化山西:回到金元时期看山西经济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山西时报网是一个向世界华人提供山西省本地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山西新闻网将予以删除。
下一篇:[文化]文化山西:方言里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