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山西时报网”,在这里您可以了解到山西地区每天发生的大小事,是世界了解山西的最好窗口。

主页 > 山西教育 > [文化]西阴村的半个蚕茧

[文化]西阴村的半个蚕茧

来源:山西时报网作者:欧阳珍更新时间:2020-10-20 03:40:02 阅读:

本篇文章841字,读完约2分钟

夏县尹喜村的半茧

这短暂的一刻已经成为历史的永恒

1926年10月15日,中国第一代野外考古学家、美国哈佛大学博士李记先生踏入夏县尹喜村遗址,主持了一次开创性的考古发掘。"有趣的是,我发现了一个半切丝般的半茧."这短暂的一刻,成为了历史的永恒,震惊了世界。

李记先生在《尹喜村的史前遗迹》中写道:“我们最有趣的发现之一是一个半切的、丝绸般的茧壳。用显微镜观察,茧壳已经腐烂了一半,但还会发光;切割部分非常直。清华学校生物学教授刘崇乐先生给我看过几次。”他说:“虽然他不确定这是一个茧,但他没有发现任何证据证明它一定不是一个茧。”后来,李记先生说:“在尹喜村的彩陶文化遗址,我亲自发掘了一半手工割茧。1928年我带它去华盛顿考察,证明它是蚕的老祖宗,丝绸文化是中国发明发展的。这是不可动摇的事实。”发现最古老茧的唯一证据引起了长期的争论。1968年,日本学者布木顺郎在尹喜村研究了这种茧的修复。发现原茧长1.52厘米,茧宽0.71厘米。茧壳切开部分约占全茧的17%,推测为桑茧。而另一位日本学者池田健二,经过多次调查认为是家蚕茧的一种,但当时蚕的进化还不够,茧形还很小。1982年,我国著名蚕学家姜有龙通过研究野蚕茧与桑蚕茧的松散交织状态,认为出土的蚕茧是桑蚕茧。

[文化]西阴村的半个蚕茧

经检测,这个半茧有5600-6000年的历史,被认为是中国茧丝绸史上最重要的实物证据。这半茧的发现,证明了地处黄河中游、中国腹地的山西,是我国重要的桑养蚕发源地,也是世界蚕桑的发源地。

这个半开茧标本,是中华文明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最早保存在清华大学考古陈列室,后随着李记工作的变动移交中央研究院,后由中央博物馆保管。1949年国民党退守台湾后,半茧也渡过海峡,收藏在台北故宫博物院。

今天,夏县尹喜村有三处不同时期的尹喜村遗址。它最早是由夏县政府于20世纪60年代初建立的,后由陕西省政府于20世纪70年代末建立,第三个是国务院于1996年11月20日公布为第四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尹喜村遗址”石碑。周亚

标题:[文化]西阴村的半个蚕茧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山西时报网是一个向世界华人提供山西省本地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山西新闻网将予以删除。

山西时报网介绍

山西时报网是一个朝气蓬勃的地方性门户网站,坚持“读者至上”,定位于普通百姓,按百姓的需要办报,不断提高“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的力度和深度,在为国分忧和为民解难中找准结合点,架起党和政府与普通百姓沟通的桥梁,尽心竭力为网民提供山西新闻联播、山西招生、山西高考、山西中考、山西教育、山西人事、山西旅游、山西地图、山西十大景区、山西旅游景点、山西旅游攻略、山西大槐树、山西旅游地图、山西自驾游、人说山西好风光、山西11选5、山西特产、山西汾酒、山西美食、山西面食、山西刀削面、山西老陈醋、山西证券、山西焦煤、山西财政、山西煤炭、山西财经、山西民歌、山西博物院等信息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