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凤凰来仪——东周战国时期玉飞凤鉴赏
本篇文章1123字,读完约3分钟
《兆丰轩集》中有两个玉飞凤,宽5厘米,高3.8厘米,厚0.5厘米。它们由和田玉制成,晶莹细腻,具有柔软自然的古铜色和玻璃般的光泽。全身渗出朱砂,局部钙化为棕红色灰色皮肤。整体纹理为赭色。玉封飞的头上刻有一个圆形的凸冠,阴弦上刻有圆形的眼睛和钩状的喙,它的长尾向上伸展,显示出扇动翅膀飞翔的趋势,两侧有相同的纹饰,阴弦上用精细的微雕技术刻有鳞片和羽毛。余清丽丰满,却又轻盈傲气,栩栩如生,充满韵味,线条优美流畅,动感张力十足。
战国时期的虞飞凤这两个形象虽然代表的是奇奇怪怪的动物,但其自然优美的姿态让人觉得亲切可爱,其柔美清新的艺术风格则表现出了与百家争鸣、与时俱进、在周朝凝重、雄伟、令人窒息的气氛中从火中重生的别样风格。它表现了“战国七雄”before/きだよ 0的思想解放,是赢得世界精神力量的完美艺术写照。玉飞凤是战国时期罕见的古玉器艺术珍品,整体造型独特,做工精美,雕刻精美,魅力无穷。古玉是中国玉文化的精华,承载着中华文明的发展。东周战国时期,玉器制作最为精良、辉煌、神秘,这一时期的玉器精神内涵更加深刻,被玉器收藏家和古代玉器鉴赏者誉为巅峰时期。
中国人把鸟作为图腾崇拜,起源于新石器时代。湖南省洪江市高庙镇新石器时代原始人类祭祀遗址中,约7800年前,先民挖掘祭祀的陶罐颈肩刻有“东方神鸟”图案;先秦传《山海经·南山景》说:“它是一只鸟,能歌善舞,见天下太平。”《尚书·易纪》说:“小少九成,凤皇来仪。”也就是说,凤凰尊命而飞,预示着世界的和平与繁荣。汉朝成了楚人,楚国成了商贾,商周先民的鸟图腾,经过春秋战国的洗礼,结合了太阳的灵魂——神鸟朱雀,一直延续到隋唐,最终成为五彩鸟王——凤凰。从此,龙凤成为中华民族的两大图腾体系。中国人的后代赋予凤凰许多美丽的特征:至高无上的高贵、美丽和善良、火中重生和吉祥。甲骨文的凤与风具有普适性,代表了无所不在、神佑无比、实力无比的内涵。
1988年,艺术家韩美林和郑石天为中国国际航空空公司设计的会徽是一只艳丽的红凤凰,其设计灵感来自战国时期的玉飞凤形象。红凤凰展现了中国东方文化的精髓,展现了中华民族复兴、重生、幸福的意义。
2003年,江苏省无锡市洪山地区发现东周、战国时期贵族墓葬,出土三件封飞玉器,被国家文物局认定为一级文物。随即,无锡市人大以宇飞风优雅的造型和飞翔的姿态为主体,确定其为无锡的会徽,象征着无锡人的智慧和智慧,象征着无锡城市的腾飞。
中国大地上有40多个被称为“凤凰”的山峰和100多个被称为“凤凰”的城镇和村庄。凤凰图腾文化自古以来就深深植根于中国人的心中。凤凰来仪,显示明确的国策,和谐的世界。有一种乐道:“蔡凤鸣朝阳,元和舞尚青;睿本永明曲,为全帝千年。”
标题:[文化]凤凰来仪——东周战国时期玉飞凤鉴赏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山西时报网是一个向世界华人提供山西省本地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山西新闻网将予以删除。
下一篇:[文化]李唐画《采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