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山西105处元代以前古建修缮完毕
本篇文章1242字,读完约3分钟
图为阳城唐帝庙亭修复。照片由省文物局提供
该项目历时8年,投资5.95亿元
8月3日,从省文物局获悉,晋南早期建筑保护工程是我国文化遗产保护史上规模为//////////的重大工程。自2008年7月23日平顺县九天圣母院启用以来,国家已投入5.95亿元,对我省南部现存元前早期木结构105个国家保障房实行专项整体改造。到今年6月底,该项目105个项目的文物基本完成,重现昔日风采。
我省南部的长治、晋城、运城、临汾所辖的49个县市有300多座木结构建筑。晋南早期建筑保护工程是对该地区105个国家重点木结构文物保护单位的专项整体保护。在105个国家保障房中,元代以前的木结构建筑有157座,占我国国家保障房中同期已有311座同类建筑的50.5%。这些早期的木结构建筑反映了中国古代建筑文明的综合成就,是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史上重要的实物例证,其真实性弥足珍贵。
山西被誉为“中国古代建筑宝库”。陕南早期建筑中保存有唐至清代的木构建筑,其中有唐代的两座建筑:平顺天台寺正殿和芮城王光仁寺正殿;五代有2座建筑:平顺龙门寺西殿(建于公元925年)、平顺大云院阿弥陀佛殿(建于公元940年);宋代建筑29座,如高平开化寺大雄宝殿;晋代有39座建筑,如阳城开福寺大殿;元代有85座建筑,如泽州大阳唐帝庙。在这些早期建筑中,以平顺龙门寺最为突出,位于龙门山腰,平顺县以北60公里处,始于北齐。现存山门金筑,正殿建于宋绍圣五年(公元1098年),前檐八角石柱上刻有建造年份的铭文;西侧殿建于五代后同光三年(公元925年),后殿建于元代。其他东侧大殿和厢房均为明清建筑。在一个国家安全单位内,六朝(五代、宋、金、元、明、清)的建筑都建在一座寺庙内,在我国现存的寺庙建筑中极为罕见。
晋南早期建筑大多位于偏远的山村,交通不便,自然环境恶劣。由于历史悠久,自然破坏严重,危险越来越大。在105栋早期国家担保的建筑中,近80%有倒塌的墙壁、下陷的地基、扭曲的横梁、漏水的屋顶或排水不畅。壁画、彩塑、彩画、小木作等附属文物也不同程度地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相当数量的早期建筑有倒塌和损坏的危险,需要紧急救援和保护。为此,国家文物局在“十一五”期间启动了晋南早期木构建筑保护工程,决定集中财力和人力,对该地区保存元代以前木构建筑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进行专项整体保护。
为确保该项目的顺利实施,省文物局聘请了全国文物保护相关方面的知名专家组成“晋南早期建筑保护工程专家组”,并与当地有关文物行政部门共同成立了专门的管理机构——晋南早期建筑保护工程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八年来,在国家文物局和省委、省政府的支持和领导下,南方工程取得了初步成效。
截至6月底,105个项目完成维护保护规划并获得批准,86个项目完成文物保护规划(其中国家文物局批准47个,审批39个),其余19个保护规划正在编制中,105个项目基本完成文物保护。消防、安防、防雷等设施的安装,使105座国家级保护古建筑再现优雅、独特、简约、厚重之美。
标题:[文化]山西105处元代以前古建修缮完毕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山西时报网是一个向世界华人提供山西省本地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山西新闻网将予以删除。
上一篇:[文化]郭峪的塔与“风水”的秘密
下一篇:[文化]叶式笔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