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山西时报网”,在这里您可以了解到山西地区每天发生的大小事,是世界了解山西的最好窗口。

主页 > 山西教育 > [文化]静边军城——唐室存亡一线间

[文化]静边军城——唐室存亡一线间

来源:山西时报网作者:欧阳珍更新时间:2020-10-20 05:00:02 阅读:

本篇文章3176字,读完约8分钟

开元时期,大唐帝国达到了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巅峰。“公私仓皆富固”,“多国大衣俯首明珠冠”,史称“开元盛世”。但繁荣时期也隐藏着巨大的危机。政务腐败,军纪涣散,边境城镇地方势力越来越大...天宝十四年十一月,河东扎湖人平禄、使安禄山悍然反唐。到了12月,东京洛阳被攻陷,大唐帝国岌岌可危。

“大风知草,板荡知忠臣”。当时,我们朔方的时代使者郭子仪挺身而出,成为平叛的主要军事指挥官。经过七年的艰苦战争,他终于成功地平叛了。唐肃宗说:我的祖国赖清重建了。郭子仪的第一次胜利是在靖边郡城,即现在的右玉县右卫镇。

2000年,谢宏喜教授接到右玉县老文物工作者胡生的电话,说右玉县有威古镇外有一大片田野。庄稼长大后,和普通的田地没什么区别,但庄稼一旦收割,白森森的骨头随处可见。他问谢教授,历史上这是一场什么战役?谢宏喜教授查阅史料,得到初步判断。这只能是唐朝郭子仪治安史一片混乱的时候,静态边防军之战的战场。

起义的第一次胜利

静态边军的战斗历史非常短暂。《新唐书·郭子仪传》云:“(郭子仪)遣军出单于(今内蒙、灵儿西北)府,收静边军,斩周万谦,传第一破绽。”《旧唐书》比较简略,只说郭子仪“收边防军,斩贼数周”,但这一仗不能等闲视之。

唐中叶名将靖边军城,天宝初年由朔方巡抚、河东巡抚王钟司修建,主要是为了防止北突厥、回纥贵族南侵。”《子·同治鉴》记载:王中思“自北至云,境千里,要害之处,列城堡,地百里。“为了加强防御力量,他还充实了清军(今阳高县)的兵力,使靖边军成为连接长城和中原的战略据点,地位十分重要。“安史之乱”爆发后,安禄山叛军从他们的大本营——涡阳(今北京)出发,沿太行山东麓南下,直捣河南北部的长安、洛阳,一路无敌。据史书记载,安禄山天宝四年(755年),11月11日起兵,到12月12日,攻克洛阳,立即称帝。唐朝政府束手无策,无计可施,来去匆匆,唐朝似乎濒临崩溃。

然而,安禄山犯了一个不可逆转的错误——他对静态的边防部队不够重视。叛乱后六天,59岁的郭子仪,刚刚被提升到我们这个时代的中国北部的北海(现在宁夏灵武西南),跟随黄河北岸向东,包围河套,插入敌人的背部。在河曲(黄河东流南流的地方)打败安禄山的名将高秀岩后,他试图突破长城,杀死老虎的嘴。安禄山称帝的同一天,12月12日一举攻占河东战略要塞的静边军金教授和谢宏喜教授评价说:“这次战役开辟了一个全新的战略新局面。在敌人的背后——樊阳,安禄山多年来一直令人沮丧地运作的巢穴,甚至它的三个北方城镇,嵌入了一个巨大的楔子,切断了叛军的后路,失去了他们的支持。他们再也不能无忧无虑地向南行驶了。“历史事实也证明,此后唐朝将叛军一分为二,使北线与南线失去联系,自始至终互不见踪影,只能一分为二。

靖边军镇众多尸骨在哪里

?各种史料大多说是“云州(今大同)西至靖边军城一百八十里”。据金教授、谢宏喜教授调查,大同城西180里是右玉县老城区,在右玉县西北20多公里处,也就是今天的右卫镇。此外,大同城西180里对应的古城遗址只有右为镇,所以今天的右为镇是唐静边军城。

[文化]静边军城——唐室存亡一线间

【/br/】在调查过程中,金教授、谢教授还发现,20世纪50年代,人们在右卫镇西北4公里处开凿运河时,挖出了一块墓碑,竖立于元和时期(约815年),现存于右玉县沙湖口博物馆。据碑文记载,墓主人是太原人,是太原王家的人。这位官员达到了“清塞军副司令,贵妃将军,试图监督政府”的目的(大概相当于现在的军师副司令)。从墓志铭中也可以知道,他的父亲曾经担任过“静态边防军副司令”。按照中国传统,人死了,就葬在老家。如果没有条件的话,一般都是葬在自己当官的地方。王业被任命为“清塞军副特使”,但死后葬于右卫镇附近。这只能说明他实际上是作为清军副特使在这里工作的。这可以与历史上关于靖边军事城镇迁移以清除塞尔维亚军队的记录相互印证。

5月15日,在谢宏喜教授的带领下,我们爬上了有为古城的城墙,前往悼念靖边军战役的古战场。

城墙有三四层楼高。走在宽阔的城墙上,整个有为镇尽收眼底。一千多年过去了,今天的有为镇再也没有看到军事堡垒的影子。从民国到今天的居民楼,有为镇满。两个大道连接着城市中间的四个大门,将城市平均分为四个区域。有些人在大道上慢慢走,却不知道它在哪里。你往外看,眼神会变得遥远,弯弯曲曲的沧头河会流向南方的旅途。在宽阔的山谷里,一大群羊正在吃草,仿佛草地上盛开着白花。牧羊人坐在不远处,偶尔叫喊,声音传得很远,让世界更加辽阔——远离战争的火焰和硝烟,现在人们的生活平静祥和。

谢宏喜教授介绍说,我们今天看到的城墙,是在唐静边境军城的基础上多次重修的,我们今天看到的土城、四门及其翁的城,都是明朝修建的。砖虽然已经不存在了,但一般都是完整的,那一年壮丽的天气隐约可见。然而走在城墙上,脚下到处都是碎瓦碎砖,随意捡了一块,却有不少汉唐遗物。

更让我们感叹的是,在没有砖的墙上,有时候还嵌着残骨,大小形状都不一样。有的绝对可以是人骨或者马骨,有的真的很难辨认。但无论如何,我们可以知道,他们都是战争的受害者,死后成为城市的一部分,所以他们的灵魂都在长城之外的这个小镇上,留给家人的只有悲伤和思念。这就像一句唐诗说的:“永定河沿岸穷骨犹春梦人。”

被历史掩盖的传奇

士兵战死沙场是他们的职责。天宝十四年十一月,接到平叛的命令,从自己的司令部带走了马,约一万士兵,以逃避国王,所以他应该决心死。当时安禄山军力炽烈,一路南下所向披靡。山西也是他经营多年的重要地方,守军都是心腹。郭子仪万万没有想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成了他取得突出成就和唐朝叛乱的起点。他只是带着“国家危在旦夕,兵来将亡”的勇气和信念来的。安禄山没有想到在他南下扫荡的时候,会有一支他认为稳定的军队挑起后方。而这支军队,不像他之前遇到的其他唐朝军队,无能,不会识兵,但军队不会学打仗——这支郭子仪率领的朔方镇军,来自塞外,勇猛剽悍,不仅让安禄山在靖边城外留下七千具尸体,更成为拯救大唐世界的骨干军事力量。

安禄山没想到的是,他利用了唐朝的政治腐败,但他的残暴和暴力却得不到民众的支持。经过七年的反叛乱,郭子仪成功了,这是基于人民对战争的厌恶,他们对稳定的渴望和他们对唐朝的支持。这里,有一点值得一提。虽然没有出现在任何正史中,但其意义仍然值得深思。在郭子仪的“封疆斩贼数周”战役中,他作为历史上一个默默无闻的人扮演了关键角色。金和盛和谢宏喜两位教授也在一本鲜为人知的古书《钱唐智斋藏志》中找到了他的名字。这个碑文包含一个墓志铭。墓主人是陕西省武功县人苏日荣。官方是“英、吴军队的右翼军事及军事使者”,但靖边军会战发生时,只有大夏(今甘肃临夏东南)一人(副县长)在当时的靖边军内旅行。我们可以猜测他是否也对靖边军的战略地位敏感,所以怀着“抛笔”的野心,苏日荣来到靖边军城,偷偷带着英勇的战士潜伏下来以求有所作为。当牵着军马前来时,他觉得时机已经成熟,于是一天晚上,他突然和朋友潜入义军的军营,刺杀了军长周、、安寿彝。可以想象,叛军立刻群龙无首,乱作一团,而城外,正是郭子仪的虎狼之师,一旦开战,必然全军覆没。在内外夹击下,静边军立即收复。我感叹唐玄宗“河北二十四县无义人”的“与众不同”,甚至把苏日荣提拔到几个级别,被封为“甄吴军副大使”以示褒奖。

苏日荣在后来的平叛战役中没有特别的表现,在漫长的历史中迷失了。他就像一颗流星,一道闪光照亮了空的整个夜晚,然后他就沉默了。时至今日,连“斩贼使周婉倩”的故事都被叠加在郭子仪身上,使苏日荣成为一个有名字的“无名英雄”。但是,苏日荣比嵌在墙上的骨头幸运多了——他们连名字都没留下。苍头河再一次蹭着城墙,穿过一片片白骨,遥望远方,无声无息地向北走去——它是“无论成败,翻过空,青山还在,夕阳几度红”!■

[文化]静边军城——唐室存亡一线间

静态边防军战斗示意图

标题:[文化]静边军城——唐室存亡一线间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山西时报网是一个向世界华人提供山西省本地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山西新闻网将予以删除。

山西时报网介绍

山西时报网是一个朝气蓬勃的地方性门户网站,坚持“读者至上”,定位于普通百姓,按百姓的需要办报,不断提高“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的力度和深度,在为国分忧和为民解难中找准结合点,架起党和政府与普通百姓沟通的桥梁,尽心竭力为网民提供山西新闻联播、山西招生、山西高考、山西中考、山西教育、山西人事、山西旅游、山西地图、山西十大景区、山西旅游景点、山西旅游攻略、山西大槐树、山西旅游地图、山西自驾游、人说山西好风光、山西11选5、山西特产、山西汾酒、山西美食、山西面食、山西刀削面、山西老陈醋、山西证券、山西焦煤、山西财政、山西煤炭、山西财经、山西民歌、山西博物院等信息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