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舞剧《吕梁英雄传》惊艳国内
本篇文章2929字,读完约7分钟
剧组在宜春、惠州、东莞、珠海四地演出,每一场都比另一场精彩,深得当地观众的喜爱。中场休息后,观众久久不愿离去,演员的谢幕有时长达十分钟
国家一级导演为总导演,著名作曲家赵继平为艺术总监,吕梁民间艺术团团长、“魅力山西”十大文化创新者曲为监制,中国舞蹈家协会副主席单冲、总政歌舞团新舞蹈演员李志领衔演出, 由山西华韵歌舞团有限公司、吕梁民间艺术团和林县道情研究中心联合演出的舞剧《吕梁英雄传》在江西省宜春文化中心大剧院上演
八千里云月间,剧组在宜春、惠州、东莞、珠海四地演出,深得观众喜爱。每场演出的掌声和掌声都在继续。演出结束后,观众久久不愿离去,演员的谢幕有时长达十几分钟。
生动的故事安排征服了观众的心
舞剧《吕梁英雄传》改编自和荣同名小说。小说首先在《金穗通俗报》连载,每次都是单独的故事。小说独特的叙事风格和结构给舞剧的改编增加了很多难度。舞剧讲中国故事。怎么说呢?只有活跃而具体的生命舞蹈、音乐节奏、艺术形象,才能使故事生动感人。这部舞剧在这方面做了非常有益的尝试,从细节的写实到生动的意境,到生活的感悟,层层延伸,步步深入。它既有写实性又有写意性,既有叙事性又有抒情性,创造了一种多年来罕见的具有多重内涵的艺术空。观众普遍反映,舞剧《吕梁英雄传》决策者的文化自信、艺术责任感和审美判断令人敬佩,而创作者的艺术追求和艺术呈现令人感动。作品的主题切入和角度选择在视野和气度上都是超群的,从中我们看到了创作者对祖国、对人民、对吕梁山的深厚友谊和高度尊重。
舞蹈演员李青说,舞剧《吕梁英雄传》有着坚实的创作基础、高度的艺术专注、文化立场、对美术的追求和更专业的表达。整部作品结构大气,气势恢宏,场面壮观,叙事流畅,风格典雅,富有艺术美和视觉冲击力。对历史发展趋势和人民强国愿望的辩证看待,显示了一个民族存在的力量,叙事风格也很灵动舒服。
宜春市的一家电视台吴文娟告诉作者:“用舞蹈来讲述中国的故事并不容易。他们从一个普通人能理解的角度讲,他们讲得很清楚,抗战初期吕梁人民麻木无知,觉醒反抗流血牺牲。抗日过程充满热情,气势磅礴,爱国情怀才能深入人心,做到雅俗共赏。”
惠州观众宾阳特别欣赏编剧赵大明和导演杨晓阳作品中所体现的诗意和情感。他认为导演特别擅长在平淡甚至悲惨的生活中寻找具有深刻韵味的诗歌,非常擅长驾驭和驾驭诗歌的跌宕起伏,悲欢参半。爱,友谊和成长的吕梁的英雄梦,黄土地,窑洞,磨盘和家乡的平凡生活,亲爱的父母...所有这些都是艺术真实的呈现。这种悠长的诗意,为爱国、亲情、民情铺平了道路。正因为如此,只有英雄做出英雄牺牲,才能让观众泪流满面,起立致敬,既尊重原著精神,又有独特的艺术手段和风格。
完美的舞台展示让专家们赞叹不已
1938年11月20日,日军出动步兵、骑兵、炮兵五六百人围攻莞城(东莞)。经过县警与驻扎在莞城(东莞)的自卫团几个小时的激战,莞城(东莞)被宣布因日军炮火猛烈而失守。11月20日被指定为东莞莞城的“秋日”。每年的这一天,东莞都会举办警示活动,告诫人们不要忘记国耻。
在激昂的背景音乐下,《吕梁英雄传》在东莞玉兰大剧院上演。随着剧情的发展,康家寨被日军袭击,食物被抢,房屋被烧,很多村民被带走,张老汉的小女儿被鬼子打死,八路军和康家寨的人血战……观众也有同感。只有感人至深的艺术作品才能引起观众最大的共鸣。
东莞市民谭志宏表示,剧中的几个大型群舞是艺术创新的亮点。在第九场比赛中,无论是主要演员的场景调度、加贺的实体设计、舞台艺术空的处理,还是灯光音响氛围的渲染,都给人以身临其境、震撼人心的美感。导演用类似于绘画艺术写意的表现手法,渲染了雷世柱和康家寨人宁死不屈的大无畏精神,给观众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精神震撼,这种舞蹈美和灯光设计充分渲染了这场战争的悲剧色彩,增强了舞台表达词汇的内涵,拓展了舞蹈叙事的广阔领域。
《吕梁英雄传》主题曲旋律优美,气氛雄壮,节奏明快,感情真挚,意境中蕴含着许多音乐场景。《吕梁英雄传》的舞蹈美具有山西特色。舞剧开始时,观众会看到一个庭院、一个窑洞和一个石磨。这是典型的山西四合院。村长康顺丰半夜跑去找康熙,一个富人。舞美采用窑洞式“土豪窗”,与灯光相协调,演变成皮影戏艺术形式的故事画面,使演员与舞美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吕梁英雄传》的舞台艺术、舞台呈现、服装道具都是感性的、高质量的,不给演员添乱。
舞剧的结局很精彩,一桌一个滚脸的女人。这幅展示吕梁人民日常生活的简单画面,让人不由自主地想起为人民牺牲的英雄。平静祥和的生活很难得到。英雄永远活在人们心中。这种艺术处理,就像中国画留白的艺术一样,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体现了静寂胜于有声的奇妙境界,给观众一种意犹未尽、余香萦绕的艺术美感。
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席冯双白说:“如果一部舞蹈作品没有与现代人在思想和情感上的交流,就根本没有必要创作它。”一件优秀的艺术作品,不仅引人入胜,感人至深,而且发人深省。
珠海市舞蹈家协会主席、群众艺术馆馆长宋腊成,在山西省歌舞团生活工作多年。看完演出,他说:“吕梁英雄传很精彩,唱的是中国人用鲜血和生命捍卫对外侵略和民族尊严的英雄赞歌。我们从来不想侵略别人,但是所有的侵略者都不能打败我们。这样的题材和作品现在太少了,应该多玩。”
山西美术“走出去”的成功实践
山西华韵歌舞团有限公司、吕梁民间艺术团、林县道情研究中心前身为山西省吕梁市林县道情剧团,成立于1960年。他们主要演出林县道情,先后编导、创作、演出了许多优秀剧目。但是剧团的经济状况一直很差,甚至一度划归其他单位管理。1968年与临县金剧团合并,演出了除临县道情戏以外观众更广的晋剧。80年代后期,由于戏曲市场萎缩,剧团再次陷入困境。1997年,剧团增加了吕梁民间艺术团的品牌,扩大了业务范围。
2001年3月,为了开拓市场,拓宽发展,整个代表团搬到了省会太原。虽然当时剧团驻扎在一个废弃的养猪场办公楼里,但我们克服困难找到了正确的方向,为以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从最初的道教戏剧小品,到戏曲、歌舞齐头并进,再到《吕梁英雄传》的创作与表演。剧团实现了整体发展、多元化发展和跨越式发展。经过几年的努力,太原也建成了一个占地约1万平方米的现代化综合基地,包括剧院、排练厅、办公区、录音棚、展厅、图书馆、多媒体教学等场所和设施。
在村里招生,在镇上聚集,从县城出发,在省城发展,一步步走上国家艺术殿堂的舞台,是剧团发展的真实写照。
巡演期间,120多名演职人员孜孜不倦、兢兢业业。他们平均游览了一个城市4天。舞美的后勤日夜装卸。演职人员排练了一夜,导演一直在指导...所有的参与者几乎都转过身来,经常工作到早上五六点。累了就原地休息,困了就干脆在后台睡。他们被称为新时期的吕梁英雄。
没有一部作品一开始就是完美的,除了那些经过时间检验的经典。但是,也有一些作品,在一开始就有着不可多得的独特气质,引人注目,甚至让人难以忘怀。《吕梁英雄传》就是这样一部作品。瞿全明说艺术没有尽头,吕梁英雄传里有are/きだよききだだよ。还需要认真研究和总结巡演中发现的一些问题和不足,消化吸收专家观众对舞剧的意见和建议,力求完美,走向艺术高峰。(杨/地图)
标题:[文化]舞剧《吕梁英雄传》惊艳国内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山西时报网是一个向世界华人提供山西省本地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山西新闻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