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山西时报网”,在这里您可以了解到山西地区每天发生的大小事,是世界了解山西的最好窗口。

主页 > 山西教育 > [文化]文化山西:独一无二的“禁墙”为何会诞生在运城盐池?

[文化]文化山西:独一无二的“禁墙”为何会诞生在运城盐池?

来源:山西时报网作者:欧阳珍更新时间:2020-10-19 23:04:02 阅读:

本篇文章1218字,读完约3分钟

运城盐池是中国最古老的盐湖之一。为了防止食盐走私,保护税收,唐代在盐池周围修建了禁墙的雏形——“护城河”,以保护盐池。禁墙也叫禁墙。真正的禁墙是明朝建的。是围绕盐池而建的城堡。运城盐池的禁墙在中国的产盐区是独一无二的。这也是运城盐池特有的文化现象。

紫禁城的雏形——唐代的“护城河围栏”

早在唐代,运城盐池周围就筑有“绿篱”,大概是一种沟、低墙、刺结构的防护建筑;是禁墙的雏形,规模不大,简单。到了宋代,在唐代的“护城河围栏”的基础上,又进行了扩建,建成了“拦马短墙”。虽然还是属于低层建筑,但比“护城河”规模更大,功能更好。而且盐池周边只开放东西大门,供商家通行。显然可以有效保护盐池。

明朝修了两次故宫

明代,由于运城盐池盐业生产蓬勃发展,盐利收入增加。所以明朝更加重视运城盐池的圈地,于是就有了两次大规模的修建禁墙活动。

第一次是在明朝中叶,咸宗成化十年(1474年),招募大量民夫修建禁墙工程,历时三年完成。建造的禁墙是一座夯土建筑,总长度为17422英尺,顶部厚度为0.6-0.8英尺。在禁墙外,还有供车马来往的马道。禁墙建成后,盐池被完全封锁,仅在运城附近开了一个禁门,供商人出入。

第二次是在明太宗郑德十二年(1517年)。因为成化时期修建的禁墙完全是夯土,经过40多年,禁墙被天灾人祸破坏,需要维修加固。为此,招募了3万多名民夫,用了半年时间修复加固了紫禁城城墙。

“故宫”为什么诞生在运城盐池?

第一,运城盐池面积小,周边只有120里,而且比较集中,所以可以在池的周围筑起一道禁墙,把它锁起来,使之成为盐业城堡。

二是运城盐池地处黄河中游,发展较早。秦汉至唐宋元明时期,运城盐池的盐利收入在封建王朝的财富中占有重要地位,所以统治者特别重视对运城盐池的保护。

第三,防止了盗盐走私,保护了盐税,增加了财富收入。根据《河东盐法评议》记载,由于修建了禁墙,运城盐池的盐收入超过了当时盐收入很高的浙江、淮北产盐区。

四是防止客水入侵盐池,保护盐池正常生产。运城盐池位于运城盆地低洼地带,历来“以水为主,以水为辅”。主水是指盐池中的卤水,用于晒盐;客水是指盐池外可以侵入盐池的洪水。因此,历代都非常重视并采取积极措施防止客水入侵盐池。其中一项措施是修建许多堤坝来拦截洪水。

第五,可以加强对盐丁的控制。明代实行盐化制度,即从运城盐池附近的郡县招募民夫到盐池干盐。对丁彦来说,从事晒盐生产是一项沉重的劳动负担,既苦又累,工作和生活条件也很差。结果很多咸鱼不堪重负就跑了。紫禁城建成后,百里盐滩突然变成了一座巨大的城堡,统治者很容易控制盐。

故宫从开始、建成、维护,经历了一千多年;到了清末,由于内忧外患,困难越来越深,国库空虚的空,盐政腐败,故宫“年修”工程不能认真进行,故宫开始衰落。民国建立后,军阀长期争斗,忽视了运城盐池禁墙的维护,加速了禁墙的衰落。运城盐池解放前夕,紫禁城城墙只剩下一些废墟,失去了往日盛世的壮观气势。

标题:[文化]文化山西:独一无二的“禁墙”为何会诞生在运城盐池?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山西时报网是一个向世界华人提供山西省本地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山西新闻网将予以删除。

山西时报网介绍

山西时报网是一个朝气蓬勃的地方性门户网站,坚持“读者至上”,定位于普通百姓,按百姓的需要办报,不断提高“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的力度和深度,在为国分忧和为民解难中找准结合点,架起党和政府与普通百姓沟通的桥梁,尽心竭力为网民提供山西新闻联播、山西招生、山西高考、山西中考、山西教育、山西人事、山西旅游、山西地图、山西十大景区、山西旅游景点、山西旅游攻略、山西大槐树、山西旅游地图、山西自驾游、人说山西好风光、山西11选5、山西特产、山西汾酒、山西美食、山西面食、山西刀削面、山西老陈醋、山西证券、山西焦煤、山西财政、山西煤炭、山西财经、山西民歌、山西博物院等信息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