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山西时报网”,在这里您可以了解到山西地区每天发生的大小事,是世界了解山西的最好窗口。

主页 > 山西文化 > [文化]阳城蚕桑习俗源远流长

[文化]阳城蚕桑习俗源远流长

来源:山西时报网作者:欧阳珍更新时间:2020-10-26 03:40:02 阅读:

本篇文章926字,读完约2分钟

起源于蚕的蚕谣、蚕谚、蚕事、蚕禁忌、蚕戏,已经深入到人们的生活中

但遗迹会积累很久的印象,记录不同地方的韵味。养蚕已经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它标志着农耕文明的成熟。

山西省阳城市位于蚕桑的最初发源地,是中国著名的蚕桑之乡和丝绸之府。养蚕习俗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羊城以古今蚕茧闻名,在国外享有盛誉。2013年12月,阳城蚕桑习俗成功入选第四批省级“非遗”名录。

据研究,有史料记载,阳城的种桑养蚕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竹书》记载:“商汤二十四年,大旱,国王在桑林祈雨。下雨。”《穆传》记载:“天子安息第四日,以得泽,以观桑,乃饮于桑林。”桑林位于今天的阳城县芒河镇。曾经是一个乡镇的所在地,也是商周时期蚕桑的集中产区。周穆王获奖的原因是为了观看当地人民采桑养蚕的盛况,以及召集来自世界各地的诸侯在桑林之地庆祝。

据同治《阳城县志》“虽户多,城内绸缎不织,皆画于外。”宣彤《阳城地方志》记载:“牵手和黄绢是外商买的,黄绢约有2万公斤。牵手六七千也奇怪。”当时阳城县的商号东金福曾为外国丝商办理过外汇业务,可见丝绸贸易相当可观。民国初年,丝绸的价值是阳城出口商品中的第一位。“楼旁无村水,有几座秋桥放烟花。客来笑迎鸡,桑妈夜不歇。”明朝万历年间,天朝官员在吏部刻石的诗文生动地描述了当时阳城养蚕的盛况。

种桑养蚕加工丝绸有几千年的历史,养蚕习俗一直传承至今。它与其他文化一起发展,形成了大量与桑、蚕、丝有关的诗词、风俗、礼仪、服饰等文化符号,构成了蚕桑习俗的丰富内涵。蚕唱的蚕谣、蚕谚、蚕事、蚕禁忌、蚕戏等传统习俗已经深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阳城以桑命名的乡镇2个,行政村5个,以桑命名的山沟不计其数。泽城村和福地村,这里曾经是秦朝泽县的旧址,曾经有蚕谷寺,寺内建有戏台。每年三月初三,蚕神生日,当地人都会在这里给蚕神唱一首三天的戏剧。古迪地村的关帝庙、南海洞、唐帝庙,都有蚕神雷祖的塑像,反映了养蚕在当地养蚕农民心中的地位和劳动人民期待丰收的愿望。拜蚕神祈福丰收,守蚕禁忌望吉祥,享受养蚕民俗。这些从养蚕业延伸出来的娱乐活动不仅丰富了村民的精神生活,也使养蚕业在空更广泛的范围内得以传承,使羊城的养蚕习俗延续至今,具有5000年的文明史。

标题:[文化]阳城蚕桑习俗源远流长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山西时报网是一个向世界华人提供山西省本地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山西新闻网将予以删除。

山西时报网介绍

山西时报网是一个朝气蓬勃的地方性门户网站,坚持“读者至上”,定位于普通百姓,按百姓的需要办报,不断提高“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的力度和深度,在为国分忧和为民解难中找准结合点,架起党和政府与普通百姓沟通的桥梁,尽心竭力为网民提供山西新闻联播、山西招生、山西高考、山西中考、山西教育、山西人事、山西旅游、山西地图、山西十大景区、山西旅游景点、山西旅游攻略、山西大槐树、山西旅游地图、山西自驾游、人说山西好风光、山西11选5、山西特产、山西汾酒、山西美食、山西面食、山西刀削面、山西老陈醋、山西证券、山西焦煤、山西财政、山西煤炭、山西财经、山西民歌、山西博物院等信息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