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山西时报网”,在这里您可以了解到山西地区每天发生的大小事,是世界了解山西的最好窗口。

主页 > 山西文化 > [文化]硝烟弥漫的2014三伏之争

[文化]硝烟弥漫的2014三伏之争

来源:山西时报网作者:欧阳珍更新时间:2020-10-26 03:44:02 阅读:

本篇文章2340字,读完约6分钟

程元升

今年是有争议的一年,尤其是最近。是2伏还是3伏?短短三天,网上争议文章从383篇增加到513篇。

争议的焦点是今年的“三伏”是30天还是40天。在我中华文化的国度,尤其是山西省这个文化强省,如果最后没有结果,那就是笑话了。好在这只是一个假设。

俗话说“冬至九伏,夏至三伏”。九伏和几伏是二十四节气之外的杂七杂八的节气,相辅相成。

数九很清楚,从冬至开始,每九天就是一个“九”。1929年别拍...直到1999年和1999年,牛到处走。也就是冬至后九十天左右开始春耕,概念很明确。

几伏不同,是“夏至三更几伏”。从公元前776年到现在,中国一直使用“干部支历法”。将天干的“甲、乙、丁、戊、戊、庚、新、”与地支的“子仇吴徐海”相结合,形成了甲子、乙仇、丙寅等60组不同的名称...都有记载,所以有吴佳年、庚子年等。月、日、小时也是按照这种模式命名的。所以孩子的出生时间是用年、月、日、小时这些词来表示的,统称为“生日”。旧社会媒妁、结拜兄弟要提供这样的“八字”。那么,每出现一个“更”字,就和我们要讲的问题有着直接的关系。

计伏特的方法是从二十四节气“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开始10天,从第四个庚日开始10天。“三伏”始于立秋之后,即立秋之后的第一个庚日,历时10天,加起来就是30天,俗称“三伏”。有的年份第五个耿日是在立秋之前,到立秋之后已经是第六个耿日了,中秋变成了20天。

既然三伏的计算方法这么明确,怎么会有三伏之争呢?

问题的焦点在于,2014年8月7日是立秋的耿日。如果这个庚日算作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那么就是三伏开始,中间伏10天。不算的话,三伏期从8月17日庚申日开始,中伏期20天。一位气象学家说,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但同时指出,在气象领域,夏至或立秋的耿日通常是不计算在内的,所以大多数日历上注明今年三伏天为40天。

这个专家说的有点模糊。既然气象学界有一句“将军”说“立秋耿日不算”,那就已经是一个明确的答案了。专家模糊的结果是,浙江在线引用7月16日钱江晚报和6月22日新华网的报道,都认为今年三伏天有30天。7月17日《温州晚报》和7月14日《都市快报》都表示今年三天有40天。结果网上出现了几百篇争鸣的论文,没有达成一致。

其实问题的核心是“立秋是否应该算耿日?”。

中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是根据黄道上的直射阳光点的平均值来划分的。当直射太阳光点到达某个位置,就是某个节气,可以精确到分分秒秒。据此,2014年8月6日晚24时,已是8月7日零时,进入耿日。今年秋天的开始是8月7日22: 02: 28。这个耿日结束,立秋姗姗来迟。毕竟耿日在先,立秋在后。据此,这第五个庚日毫无疑问只能算在立秋之前,“三伏”无疑会在下一个庚日,即8月17日。然后,今年中档20天,三伏天总天数40天!

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的一位工作人员说,今年的三伏周期是30天。“我们按照北京时间计算。如果立秋赶上耿日,则从立秋当天0点开始。最后一天的第一天是秋天的开始。离立秋十天是末日期,所以初中末日期是10天,整个三伏期是30天。”。

这个解释的概念有些混乱。在“三伏天”文化制度产生的时代,“北京时间”制度还没有产生。把两种文化体系混为一谈,特别强调“北京时间”,只能导致混乱。假设以北京时间为参照,计算庚日的古天干地支时间系统在分时进入新的一天,分时对应的北京时间为23:00-1:00。然后,北京时间昨天23: 00开始了8月7日的“耿日”,而耿日在立秋的前一天无可指责地出现了,“三伏”毫无悬念地属于下一个耿日——8月17日。更何况,秋初节气在古代是在确定的时刻算出来的,而定性分析反而模糊了一整天,不是一种科学的思维方式。如果确定“庚日”和“立秋日”是同一天,按照“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也不符合三伏的基本定义,或者只能推到下一个庚日的8月17日确定三伏。

[文化]硝烟弥漫的2014三伏之争

民俗也有“富宝秋”和“秋富宝”之说,即“富宝秋,清冷闲适;秋天,太热,哭不出来。

所谓“富宝秋”,即第三伏中的10天超过秋节开始,夏节结束时,离三伏还有10多天。虽然归类为二伏,但其内涵是由三伏延时造成的。加上三伏的时间周期,包括立秋十五天的节气,故称之为“秋”。

“秋包”是三伏的10天,是中秋节开始的15天所涵盖的。

有人解释说“立秋的每一个耿日都叫伏波秋”。这里的重点是,太阳直射点到达地球轨道的15天周期,是秋天的开始。“三伏”只能在这个时间段内出现,太阳和地球在还没有移动到这个时间段之前是不可能进入三伏的。换句话说,三伏只能在立秋之后,不能在立秋之前。所以,“v”永远不能包含“立秋”的时间点,所以不能成立。

民国时期任中央气象局局长、南京气象台台长,建国后任中央军委气象局局长、中央军委气象局局长、中科院联合气象分析中心主任的冯秀藻教授在其著作《二十四节气》中指出: 其一生致力于工作:“至于每年三天的具体日期,关键在于干至吉日律的庚日出现在夏至之后、立秋之际。 比如1977年,夏至后第一天是耿日,夏至后第一天是7月12日,而夏至后第一天是7月2日,所以夏至后第一天最迟是7月22日;以此类推,最后的电压最早可以是8月8日或9日,最晚可以是8月18日或19日。”。

冯先生的这一古今结合的理论,解决了夏至或初秋庚日如何确定三伏日期的关键问题,从而形成了中国气象学界三伏定位的“常态”标准。中国国家授时中心推出并使用的“日月梭万年历”,是世界上首款将公历、农历、伊斯兰历相互比较的多功能万年历。标为2014年8月7日立秋,8月17日三伏,同“万年历”。这是两个明确支持三伏计算的电子日历。

其实我们只需要把握好“立秋后第耿日为三伏”,并特别注意“后”字(此为春秋之笔)。这样就不会出错了。

标题:[文化]硝烟弥漫的2014三伏之争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山西时报网是一个向世界华人提供山西省本地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山西新闻网将予以删除。

山西时报网介绍

山西时报网是一个朝气蓬勃的地方性门户网站,坚持“读者至上”,定位于普通百姓,按百姓的需要办报,不断提高“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的力度和深度,在为国分忧和为民解难中找准结合点,架起党和政府与普通百姓沟通的桥梁,尽心竭力为网民提供山西新闻联播、山西招生、山西高考、山西中考、山西教育、山西人事、山西旅游、山西地图、山西十大景区、山西旅游景点、山西旅游攻略、山西大槐树、山西旅游地图、山西自驾游、人说山西好风光、山西11选5、山西特产、山西汾酒、山西美食、山西面食、山西刀削面、山西老陈醋、山西证券、山西焦煤、山西财政、山西煤炭、山西财经、山西民歌、山西博物院等信息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