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山西社火之耍灯
本篇文章932字,读完约2分钟
正月十五,山西的城乡充满了灯的世界和灯的海洋 山西“十五”照明主要分为静态照明和动态照明两大类 静态灯是我们常见的彩灯。太谷秧歌的《大观灯》把山西十五的彩灯描写得淋漓尽致:“一灯行千里,二郎山两灯,吕布三灯区三灯,白影访母四灯。我看到的是白菜灯,绿叶青菜灯,红瓤黑籽西瓜灯,猴虎绣球灯……;动态灯有吸顶灯、跑步灯、龙灯等以灯光为道具的舞蹈杂技表演 山西人爱叫动感灯打灯 一个“玩”字,展现了表演者高超而精彩的技艺 比如山西武乡流传的顶灯 顶灯是通过将沙子放入碗中,并将蜡烛插入碗中的沙子中制成的 碗里覆盖着用红纸切割的谷物、家禽和动物图案 表演者剃了光头,把碗放在头上,穿着黑色的衣服和裤子,腰间系着两条白色的裙子,双手握住裙子,在表演过程中上下拍打手臂,来回跳舞 在碗中蜡烛的照射下,五谷兽的图案十分耀眼,呈现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的火热景象 几十名表演者随着天花板上的灯光一起起舞,走出“剪刀股”、“单插花”、“九连环”、“蛇蜕皮”、“扭扭扭”等各种场景,宛如星光闪烁,颇为壮观。人们称之为“行走的故事” 高平地区流行的“九联灯”,又称“走马灯”和“花果灯”,是吸顶灯的变体。它不仅需要吸顶灯跳舞,还需要运行。顾名思义,“流光” 【/h/】打灯笼的不仅要会各种舞步,还要会各种名堂,比如“顶灯误入歧途”、“顶灯围着火马”、“顶灯伴着文学社的火”等等。,可以说是出神入化,很好玩 山西人不仅玩灯,还玩道具。流行于晋中祁县、太谷、介休地区。它们属于像顶灯一样的民间杂技,但道具是独一无二的 瓦瓮灯的制作是将小瓦瓮倒置,将瓮壁切割成有眼、有鼻、有口、有耳的人脸 表演者戴着毡帽,里面有油灯碗和厚厚的蜡烛。点燃后,他们把陶罐倒扣起来,用绳子固定 表演者迈着小步,慢慢地走着,轻轻地扭着胳膊,来回走着。在茫茫夜色中,烛光从瓦墙的五官中闪耀出来,如巨头移动摇摆,形状奇特,古朴奇特 山西人玩灯最极端的是龙灯 玩龙灯其实就是白天“玩龙”或者“舞龙”。晚上,人们在龙肚子里点上灯,长长的龙在夜晚的空蜿蜒起舞,非常壮观 在一些地方,水龙头还配有一个器官,这样水和火就可以从龙的嘴里喷出来,象征着好天气和好年景 任何戏剧都是建立在大丰收的基础上的,所以任何戏剧都不能忘记祈求好运
标题:[文化]山西社火之耍灯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山西时报网是一个向世界华人提供山西省本地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山西新闻网将予以删除。
上一篇:[文化]山西社火之牛斗虎
下一篇:[文化]晋南的灶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