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山西时报网”,在这里您可以了解到山西地区每天发生的大小事,是世界了解山西的最好窗口。

主页 > 山西文化 > [文化]“天下第一街”的平遥商人

[文化]“天下第一街”的平遥商人

来源:山西时报网作者:欧阳珍更新时间:2020-10-27 20:36:02 阅读:

本篇文章3027字,读完约8分钟

武汉汉口汉正街素有千商云集之称,走在密密麻麻的店铺中,却时不时能听到熟悉的山西口音。不要惊讶,不要惊讶——在这条“天下第一街”里,常年打工的山西人有五千多,一千多家店铺属于晋商,这些活跃在汉正街的山西人,大多来自山西平遥。

两个世纪以来,从老晋商到新晋商,以平遥人为代表的晋商不断来到江城武汉,成为这座城市的一道独特景观。

一个平遥男孩在汉正街的奋斗史

在汉正街成千上万的山西人中,平遥人张培禄更早就立足于此。

因为父亲早逝,家庭很困难,张培禄作为家里的老人,一直想有机会靠自己的力量让生活变得更好。有一次无意中听到朋友提到武汉是个好城市,年轻的张培禄决定出去闯荡一番。1993年,19岁的张培禄向家人透露了闯入武汉的想法,但没有办法说服他的五个兄弟姐妹最终给他5000元。于是,他身上的挎包,脖子上的毛巾,就成了张培禄第一次离开家乡时的全部家当。

因为对陌生环境的向往,从太原坐27小时绿皮火车到武汉好像也不算太远。刚下火车,一个去接站的平遥老乡带着听不懂武汉话的张培禄。他心想:“多好的人啊!刚出来没几年就要说外语了!”当武汉的交通和高楼离自己那么近的时候,他看到了与他生活了近20年的小村庄完全不同的繁华,于是他眼前一亮。“这里一定有我的位置!”

在张培禄的印象中,汉正街只是一条狭窄的街道。每隔三五百米,街道两边就有一条小巷。街道两边没有商店,只有旅馆。在这样一条狭窄的街道上,张培禄开始摆摊卖袜子,过着吃盒饭,到处被城管追着跑的日子。吃盒饭的日子至少持续了两年,现在张培禄一看到盒饭就觉得恶心。而且我租的小房子夏天太热睡不着,冬天太冷住不下,我只好想办法忍着。

1994年初,张培禄把半尼龙袋的袜子卖给了一个鞋匠,赚了63元,成为他真正赚到的“第一桶金”。接下来的四个月,他很努力,很快就赚到了8000元,对于这个年轻人来说已经是一大笔钱了。

很快,由于汉正街卖袜子的山西村民越来越多,张培禄又开始卖裤子了,丰厚的利润让他很快从卖裤子转行做服装销售。现在汉正街店铺多的时候,在汉正街20年的张培禄有自己的两家店铺,在武汉有有自己的家。目前在为自己的未来寻找更好的发展平台。

b的“平遥帮”提着袜子进江城

其实山西人自古以来在汉正街就很活跃。最早的时候,山西人是靠自己的票号进入汉正街的。现在站在汉正街的新一代山西人,靠的就是最不起眼的袜子。

武汉和平遥历史特别悠久。19世纪20年代至20世纪初,山西是中国的金融中心,晋商做的是“汇通天下”的生意。据《汉正街市场志》记载,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银行、票号、典当行分布在汉正街下段的嘉宝巷至大口巷一带,成为汉口金融业的中心。当时晋商经营的票号银行是最有名的,也是市场金融业的中坚力量。因其总数在祁县、平遥、太谷,故又分邦奇、耀邦、太邦。当时汉口体面的银行大多总部设在山西平遥县。据记载,平遥银行当时在中国设立了400多个分号,覆盖汉口等数百个重要商埠。

改革开放后,平遥商人成为第一批依靠传统纺织袜子来武汉旅游的新晋商。平遥纺织业历史悠久。早在清代,平遥县手工纺织户已发展到一千四百多户。上世纪80年代初,平遥农民王带着平遥手工制作的尼龙袜来到汉正街,买了一张竹床,把袜子挂起来卖,或者在租来的旅馆里卖,而不是在商店里租。就是这样的几个人,逐渐把火引向了一个“平遥帮”。

据张培禄回忆,随着亲戚带亲戚,朋友带朋友,越来越多的平遥人去汉正街卖袜子。80年代中期,平遥半数以上的小家庭作坊生产袜子。平遥人陆续来到武汉,用自己的袜子谋生,导致平遥农村织袜热的兴起。因为生意好,这个团队从亲戚朋友迅速扩大,从一个到十个很多年。90年代初,汉正街专门做袜子的平遥人只有60多。五年后,这个数字增加到200多。在汉正街,山西人曾经垄断了汉正街的袜子生意。2003年前后,在汉正街摆摊出租门面卖袜子的商家90%以上来自平遥,平遥县顾宁镇300多家商家同时在汉正街卖袜子。

从零开始到团队发展

其实在大多数平遥人还在摆摊的时候,平遥商人郝云就已经在汉正街干得不错了。1998年左右,郝云花了8万元在汉正街租了一个位置好的门面,告别了摊点管理。当时平遥人几乎都觉得他疯了。他花了那么多钱租了个地摊卖袜子,连回来都没有。然而,人们没想到的是,郝云最终赚了很多钱,而不是赔钱。这种示范效应立刻迎来了平遥商家出租门面的热潮。很快,这些平遥商人有了自己的店面,就会带更多的老乡出来。经过多年的演变,这些平遥商人的经营范围逐渐从袜子扩大到服装、鞋类和各种针织品。以以服装批发闻名的万商白马商城为例。平遥商户300多家,约占商场商户总数的20%。平均每五个商家就有一个来自平遥。

[文化]“天下第一街”的平遥商人

在汉正街,几乎每一个山西老乡都是白手起家,每个人的奋斗史都是苦不堪言的。今天,他们仍然保持着最节俭的习惯。每天中午,大多数人只吃一碗盒饭或方便面。焦兴平也经历了最艰难的时候。2000年左右,36岁的焦兴平刚到汉正街的时候,租不起房,只能租别人家的阳台。他庆幸自己运气好,找到了一个好摊位让自己的生意慢慢起步。

随着人气的聚集,越来越多的人觉得需要举办一个团,才能让大家更好的发展。因此,2005年3月,山西平遥商人在汉正街成立了第一家外商商会——汉正街平遥商会。

现任汉正街平遥商会常务副会长焦兴平表示,汉正街平遥商会是汉正街最大的涉外商业团伙之一。在这条老街上,5000多名山西老乡并不孤单。这里没有单挑,只有互相扶持,没有欺凌,只有团结。

然而,随着电子商务的逐步发展,仍在经营传统店面的汉正街平遥商人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冲击。于是,更多的人开始寻求改变。目前很多平遥商家在汉正街注册的公司已经开始运营,有的做服装,有的做网络生意,有的做投资。他们仍然对未来充满激情。

○相关

近代湖北晋商特别注重“诚信”

中国最早的票号日升昌经营者认为“一天的强奸可以欺骗市场;第二天玩强奸可以忽悠人。但没有哪家公司能靠玩几年几十年的强奸活在世上。”近代湖北晋商和古代晋商一样,特别注重“诚”。

湖北晋商除了最基本的“诚信”精神外,还注重抱团争天下。因此,早在2006年9月2日,经湖北省民政厅批准成立湖北省晋商商会,隶属于湖北省工商联,成为中国早期的晋商组织。目前有230多家成员企业。商会以“团结、交流、发展、服务”为宗旨,团结湖北山西企业,搭建两地经济交流平台,维护企业合法权益,组织企业项目考察,畅通政企对话渠道,服务晋鄂经济。立足湖北为基础,依托山西为源头,辐射全国为愿景,共同打造和谐的商业文化氛围。

虽然山西的煤炭工业闻名全国,但据湖北省晋商商会秘书长霍爱文介绍,在湖北的晋商并不仅限于煤炭业务。事实上,晋商商会成员企业在湖北的投资涉及钢铁、煤炭贸易、煤化工、环保工程、小商品批发、印刷、酒店、医药等多个行业。其中,钢铁、煤炭贸易、汉正街小商品批发成为商会的三大特色。商会会长王赓拥有的华中钢铁交易中心是中国三大钢铁交易中心之一。此外,汉正街还有5000多名平遥商人从事小商品批发,是以前晋商的延续,也是现代晋商的缩影。

近年来,湖北晋商商会牵头成立了湖北“楚原晋清”联谊会,这意味着湖北的命运和山西的情结。来自湖北山西大型国企的60多位领导和名人参加,成为商会的领军人物。

近年来,湖北省晋商商会加强了与山西的联系。寿阳、宁武、平陆等地在商会设立了经济联络处。很多人是山西产品在武汉市场的经销商,在一定程度上对家乡的经济建设起到了作用。

标题:[文化]“天下第一街”的平遥商人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山西时报网是一个向世界华人提供山西省本地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山西新闻网将予以删除。

山西时报网介绍

山西时报网是一个朝气蓬勃的地方性门户网站,坚持“读者至上”,定位于普通百姓,按百姓的需要办报,不断提高“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的力度和深度,在为国分忧和为民解难中找准结合点,架起党和政府与普通百姓沟通的桥梁,尽心竭力为网民提供山西新闻联播、山西招生、山西高考、山西中考、山西教育、山西人事、山西旅游、山西地图、山西十大景区、山西旅游景点、山西旅游攻略、山西大槐树、山西旅游地图、山西自驾游、人说山西好风光、山西11选5、山西特产、山西汾酒、山西美食、山西面食、山西刀削面、山西老陈醋、山西证券、山西焦煤、山西财政、山西煤炭、山西财经、山西民歌、山西博物院等信息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