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山西时报网”,在这里您可以了解到山西地区每天发生的大小事,是世界了解山西的最好窗口。

主页 > 山西文化 > [文化]郭子仪与山西

[文化]郭子仪与山西

来源:山西时报网作者:欧阳珍更新时间:2020-10-22 23:44:02 阅读:

本篇文章2466字,读完约6分钟

今年是匡济名人郭子仪诞辰1310周年。郭子仪是中唐时期杰出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他生于公元697年中秋节 ,死于781年6月14日。郭子仪从弱冠夺冠后,当兵60多年了。虽然经历了很多风风雨雨,但他一直“辞职、失宠、无怨无悔”。可惜他邀请了身处险境的父亲,他不后悔报仇,却忠心耿耿,死了。”特别是唐朝受到安史之乱、藩镇割据、西北诸部落入侵等内乱入侵时,郭子仪受命击败军队,奉命起兵求和,“重建唐朝,盖天下。”郭子仪被封为“宓尚”,是因为他是太尉的官员,是书中的秘书,还被封为“宓尚”。历史上有句话叫“天下太平近20年”,他以“名扬天下,高高在上,才华横溢,独树一帜”而闻名,虽然齐欢和金文与之相比"秦汉以来,荣耀无与伦比."

[文化]郭子仪与山西

郭子仪出生于陕西省华县,但与山西有着不解之缘。据史书记载,郭是姬姓人所生,在西国封之弟郭叔。音转后,郭为郭,故名郭。郭被封,即今太原阳曲县。在真卿为父郭敬之所写的碑文中,郭说:“太原取姓,后代从太原氏起。”西汉中期以后,从太原迁到陕西省化州郑县(今华县)定居。今太原阳曲县位于汾水之阳,故汉隋唐三次将阳曲改名为汾阳。郭子仪被封为汾阳王,几乎是因为他祖先的姓——阳曲,曾被称为汾阳。

汾阳,唐代称汾州、西河县,明代又改称汾阳。虽然是“先汾阳王,后汾阳郡”,但是,汾阳与郭子仪在他去世前后的联系有其困难和相似之处。据《太平记》记载,灭郭、虞后,迁都汾州,建城居住。可见汾阳也是郭的祖籍。光德二年(764年),唐朔方使仆从顾在汾州发动兵变,震惊唐廷。郭子仪长期执教北方军,因其“事之诚,御之赦,赏罚之信”,“推诚使国,以白刃为先”,故兵为事,如子为父为弟。当唐朝朝廷名闻天下的时候,只有能够阻止北方军跟随仆从顾。郭子仪奉诏前往河东到汾州,但他没有动战争,用他的善良和威望平息了汾州的暴乱,把河东的潮流变成了安全,把汾州人民从一场血腥的火灾中解救出来。由于郭子仪祖根与汾州的密切关系以及郭子仪对汾州人民的恩情,郭子仪死后五年,汾宁进行了朝鲜之旅,邀请朝廷在汾州修建第一座汾阳王庙。

[文化]郭子仪与山西

郭子仪和陕西的联系远远超出了阳曲和汾阳。安史之乱初期,河北、河南唐军先后战败,安俊占领洛阳,强占潼关。当唐室危在旦夕时,奉命迎敌,从北方集结兵力,山西北(今右玉)和云(今大同)的靖边军打败了的北路军,然后又攻占了马邑(今朔州),重新开放了东京关,粉碎了安。华北和河东的局势稳定后,率军经岱州和太原到达井陉,在常山和嘉善打败了史思明,沉重地打击了的嚣张气焰。

公元756年,唐朝东、西两首都失守后,唐肃宗在灵武(宁夏灵武)即位,急于告诉郭子仪率领北方军队到灵武护航。郭子仪领兵回井陉,河东西归灵武后,河东大部很快被安俊占领。从唐肃宗到德国的第二年年初,郭子仪率大军从陕西省洛脚(今富县)南下,侵占蒲津关,夺取蒲津桥,智斗安邑城(今运城),收复河东郡 (今永济),使整个河东地区处于唐军的控制之下。事实上,郭子仪将前来进攻并夺取安俊将军安寿忠,安寿忠率领两万骑打败了他,从而彻底稳定了河东局势,使苏宗的新王朝摆脱了困境。

苏宗宝应元年(762年)初,唐朝河东道诸营相继兵变。河东使邓景山为我所用,李国桢为我所用,李飞元立为我所用。分别在太原、江州、翼城被乱兵杀死。河东的局势一度混乱,很有可能在危机时期,苏宗不得不动用被诬告并解除军权的郭子仪。肃宗托重病在身的郭子仪曰:“河东之事,委卿之事,吾先卧榻而定。”郭子仪奉令往河东,先止引数十骑往江州。他大义凛然,患得患失,砍头第一批闹事者30人,河中军政府稳定。太原、翼城寨闻郭子仪在江州之事。安全的人兴奋,混乱的人震惊。所有的阵营也都以郭子仪为榜样,指责那些混乱的人。从此兵荒马乱,河东平反。

[文化]郭子仪与山西

在广德的第二年年初,在汾州阻止北军跟随仆从顾之后,率领北军在屯河驻扎了近六年,先后担任关中、河东副将,我们的河中大使,我们的河北大使。与此同时,为了解决军粮短缺的问题,郭子仪带领军队耕种土地,自己耕种了数百亩,使河中央不缺土地,军队有了余粮。时至今日,仍有郭子仪江州劝兵耕田、赵城分发灌溉用水等民间传说。

山西不仅是郭子仪的祖籍和长期居住的地方,而且在许多方面与郭子仪有着密切的联系。郭子仪在被封为汾阳王之前,先封国主;祖籍也是太原的王夫人,先封为太原郡王,后封为霍国夫人,其名亦为山西地名;郭子仪诸子所颁封号多取自山西地名,如长子郭太原郡公、三子郭巩、四子庆元开国公冯庆元、六子击巩、之妻升平公主追赠给皇室公主、七子郭叔冯其国公, 第八个儿子国盈是寿阳县的开国功臣,郭子仪的侄子

除了被封为爵士,郭子仪和他的家人还有许多与山西有关的事情。 洪洞广胜寺原名聚禄舍寺。唐太宗李世民在太原起兵时曾在此作战,并写了一首诗《赞美广胜寺》。唐代宗大理四年(769年),郭子仪驻扎屯河时,称聚禄舍寺为“大理广胜寺”。经批准后,郭子仪亲自主持了他的寺庙的改建和扩建,竣工后,他把它的名字改为“广胜寺”。时至今日,仍有许多关于郭子仪的传说在洪洞流传;今天的平陆,在古代曾被称为夏阳,是古代北国祠堂的所在地,在这里有许多关于郭子仪的传说。在毗邻平陆的芮城博物馆,还有一幅古老的“生日画”屏风,制作时间较长,绣有金丝彩线,以此来庆祝郭子仪的生日;郭子仪于2002年10月9日手书诸葛丞相 《师表之后》,其手抄本也珍藏于今山西;郭子仪夫人曾修过塔院,为法云寺写藏经,法云寺位于今长治以南20多里的西八义村。

[文化]郭子仪与山西

此外,山西各地还有许多关于郭子仪及其家人的传说。例如,据说郭子仪和李白在太原相遇并互相尊重,李白在太原救了郭子仪。根据汾阳民间传说,郭子仪的长子郭尧、六子艾国和七子郭叔都曾在汾州居住。他们的后代繁衍生息,家庭兴旺。许多后代移居到南方和其他地方。至今汾阳还有“矮子村”、“郭祖义”等传说中的遗迹。在山西南部的永济、新疆、洪洞、平鲁等地,关于郭子仪的传说代代相传。

简而言之,山西从北到南、从西到东都有郭子仪的足迹,留下了许多郭子仪战斗和生活的史实、遗迹和传说,对山西来说确实是一笔丰富而又不可多得的历史遗产。

标题:[文化]郭子仪与山西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山西时报网是一个向世界华人提供山西省本地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山西新闻网将予以删除。

山西时报网介绍

山西时报网是一个朝气蓬勃的地方性门户网站,坚持“读者至上”,定位于普通百姓,按百姓的需要办报,不断提高“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的力度和深度,在为国分忧和为民解难中找准结合点,架起党和政府与普通百姓沟通的桥梁,尽心竭力为网民提供山西新闻联播、山西招生、山西高考、山西中考、山西教育、山西人事、山西旅游、山西地图、山西十大景区、山西旅游景点、山西旅游攻略、山西大槐树、山西旅游地图、山西自驾游、人说山西好风光、山西11选5、山西特产、山西汾酒、山西美食、山西面食、山西刀削面、山西老陈醋、山西证券、山西焦煤、山西财政、山西煤炭、山西财经、山西民歌、山西博物院等信息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