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陶寺:帝尧之都·中国之源】一座伟大的历史丰碑:临汾陶寺遗址力证
本篇文章1201字,读完约3分钟
国外学者普遍认为,从甲骨文判断,中华文明始于商代晚期;国内主流学者认为,从大约4000年前的《玉川子·甲天下》开始, 那么,我们常说的五千年中华文明有什么依据吗?【/h/】2001年,在国家重大科研项目“探索中华文明起源”启动后,将陶寺遗址作为重中之重,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包括多学科的结合,全方位探索 【/h/】我们来看看陶寺遗址:一个面积达280万平方米的巨大古城遗址,相当于四座紫禁城的面积,表明当时不仅出现了城市,而且非常发达;《诸书》所见“文”“尧”字,证词之用;出土的铜钟和铜环证明了当时的冶炼和浇注技术;礼器、玉(石)器、彩绘木制品、彩陶证明了礼乐体系的形成;仓储区、“bin-shaped device”和lei-la的出现间接预示着农业的发展;祭祀图像遗存的发现象征着国家权力的存在;由“金字塔”构成的墓型反映了当时已经有“国王”和朝臣,体现了国家的管理职能...国内外没有一个遗址能像陶寺遗址那样全面地具备所有的文明元素和标志。 【/h/】陶寺遗址的考古成果表明,4300年前的临汾陶寺比夏朝更早形成了一个政治权力中心,形成了一个具有金字塔式社会结构、一定分布范围、公共权力、手工业与官办、彩陶艺术与文字运用的早期文明社会。 北京大学考古与文化学院教授、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科学家李就如何判断文明的形成和国家的出现提出了十条标准,其中许多标准是从陶寺遗址总结出来的 陶寺遗址的考古成果也证实,尧舜时代,生产力的发展达到了史前时代所能达到的最高水平,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也相应提高,创造了丰富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我们今天所遵循的文字、历法、礼仪、法制和教育,以及我们所遵循的道德规范和审美瞬间,都可以在陶寺遗址中找到 中国社会科学院院士、考古研究所所长、“中华文明探索工程”主要负责人王伟说,中华文明的起源走过了多元化的道路 5000年至4000年前,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和西辽河流域都开满了文明的花朵,陶寺遗址就是其中之一 但在周边文明之花昙花一现的情况下,陶寺继续在中原绽放,越长越美,从一丛到一丛,再到一棵参天大树 显然,中原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核心的形成,是从二里头遗址到商朝建立、西周巩固的陶寺遗址开始的。因此,我们满怀信心和信心地宣布,陶斯遗址已经进入文明时代 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和中国,其实对应着四大文明古国的发源地 历史学家认为美索不达米亚文明起源于公元前3500年左右,埃及文明起源于公元前3000年左右,印度河流域文明起源于公元前2500年左右 这些古老的文明在发展过程中已经断裂,已经成为失落的文明。只有中华文明从一开始就没有断过,一直一步一步发展,延续至今 陶寺遗址是展示中国五千年文明史的重要支点,也是中国正式进入文明社会的一块界碑 著名历史学家苏先生曾说,在中华文明的起源过程中,陶寺文化作为唐帝的遗骨,构成了一座伟大的历史丰碑
标题:[文化]【陶寺:帝尧之都·中国之源】一座伟大的历史丰碑:临汾陶寺遗址力证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山西时报网是一个向世界华人提供山西省本地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山西新闻网将予以删除。
上一篇:[文化]梳理云冈文化行动
下一篇:[文化]景致,表里山河大好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