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山西时报网”,在这里您可以了解到山西地区每天发生的大小事,是世界了解山西的最好窗口。

主页 > 山西教育 > [文化]【游山西 读历史】山西明长城,到底有多长?

[文化]【游山西 读历史】山西明长城,到底有多长?

来源:山西时报网作者:欧阳珍更新时间:2020-10-19 20:44:02 阅读:

本篇文章1196字,读完约3分钟

山西是长城资源丰富的省份之一。明朝长城长约900公里,其他时代的长城长约500公里,共计1400多公里。它分布在大同、朔州、忻州、晋中、长治、阳泉、吕梁、晋城等8个城市的39个县(市、区),几乎涵盖了中国长城的整个建设历史。许多通道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内涵,特别是代县雁门关、偏关县偏头关、宁武县宁武关和平定县娘子关长城。雁门关因其战略位置、宏伟建筑、坚固直立的城墙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而被誉为中国第一关。偏头关有无数的山峰和城堡,被誉为三关之后的第一个皇宫。长城在这里与黄河交汇,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在这里与中华民族的象征长城交汇。宁武关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资源,是太原总兵驻扎和调遣的重要地方。娘子关扼住山西河北咽喉,素有塞外第九关之称。

[文化]【游山西 读历史】山西明长城,到底有多长?

山西古长城示意图

保卫蒙古,保卫京畿道

明朝时,为了防备蒙古军队从元朝北部向南的入侵,在长城沿线,从东面的山海关到西面的嘉峪关,设置了九个边防城镇。每个城镇都任命一名总督、一名总督和几名总兵来领导数万军队进行保卫,这在历史上被称为九面城镇。其中山西直接盾都,地理位置重要。有太原和大同两镇,内外筑有两道长城。外长城是防敌,内长城是守都城。所以明代长城是山西长城遗存中建造最完善、装备最精良、保存最完好的部分。它们像两条巨龙,蜿蜒在山西北部,是人类建筑史上的奇迹。

外长城

明外长城从河北淮安县延伸到金杯天镇县,沿西南走向。流经大同市阳高县、新荣区、左云县、朔州市右玉县、平陆县、忻州市偏关县,直达黄河东岸。黄河长城起于偏关县老牛湾,沿黄河东岸南弯,止于河曲县石阶。长城的城墙上,有800多平方的敌台靠墙而建。黄河岸边的长城长达90多公里,有许多劈开的山作为城墙,都是用黄土夯筑而成的。由于多年的风、雨和河流侵蚀,一些地区已经倒塌并被摧毁。

内长城

明代长城一般是东西走向,从河北省涞源县延伸到灵丘县上寨镇江油门,再到青羊口,然后转向西南,再进入河北省阜平县武王口,再从武王口转向西北,再进入灵丘县都峪乡牛邦口,在那里分两路。一路沿恒山,经过樊氏、浑源、应县、殷珊、代县、原平、宁武、朔城、平陆、神池,过关岑山,在偏关白洋岭的崖壁山与外长城相遇。另一条路沿太行山东麓向南,经过历城以东的五台、蔚县、平定、昔阳、和顺、左权。

山西的明长城

山西长城体现了古代先人和当时军事家非凡的智慧。沿途有很多重要关口,还有各种驻军营地,还有很多敌台、马脸、烽火台等配套军事设施。明代山西长城防御体系由军队和研究所的军事组织,以及以军垦和平民村落为后勤保障的生产自给组织组成。境内关口多为地形险要,易守难攻,军事要塞。烽火台主要用于传输军事信息。古代有晚上生火的习惯。当以白天燃烟,晚上升火为标志的烽火台上火光冲天,千百座烽火台遥相呼应,信息可以直接传到首都。

长城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智慧和伟大力量的永恒载体,已成为世界人类文明宝库中巨大的物质和精神财富。

标题:[文化]【游山西 读历史】山西明长城,到底有多长?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山西时报网是一个向世界华人提供山西省本地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山西新闻网将予以删除。

山西时报网介绍

山西时报网是一个朝气蓬勃的地方性门户网站,坚持“读者至上”,定位于普通百姓,按百姓的需要办报,不断提高“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的力度和深度,在为国分忧和为民解难中找准结合点,架起党和政府与普通百姓沟通的桥梁,尽心竭力为网民提供山西新闻联播、山西招生、山西高考、山西中考、山西教育、山西人事、山西旅游、山西地图、山西十大景区、山西旅游景点、山西旅游攻略、山西大槐树、山西旅游地图、山西自驾游、人说山西好风光、山西11选5、山西特产、山西汾酒、山西美食、山西面食、山西刀削面、山西老陈醋、山西证券、山西焦煤、山西财政、山西煤炭、山西财经、山西民歌、山西博物院等信息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