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晋商旺族“八大家”
本篇文章6556字,读完约16分钟
清代,全国十六大财团都位于山西。据历史统计,仅把山西几个县的富户财富加起来,金额就超过1.2亿白银。这个数额甚至超过了当时的国库,实际上被称为“富如敌国”。在中国近代史上,晋商在全国商业集团中排名第一,统治商界500多年。晋商显赫群体中有哪些「财神」?
白手起家是以诚信为本。【/br/】【/br/】祁县乔家,就是晋商白手起家,勤俭持家,诚实守信的典型。
乔家祖乔贵发,祁县乔家堡人。早年是一个赤裸无助的单身汉。乾隆初年,与结义兄弟秦往西。他先是做当铺,后来开了草料店,还做过豆腐、豆芽、零星杂货。乾隆二十年(1755年),当地粮食丰收。为了准备磨豆腐和豆芽,他们趁粮价低买了一批大豆。没想到,第二年的大豆没有收获,价格上涨,所以大豆被卖掉了,赚了很多钱。然后拓展业务,开了一家客运仓库广胜宫。
到嘉庆的时候,广盛的生意很红火,但是因为“买树梢”亏损,几乎倒闭。幸运的是,乔与当地“相”的日常接触是诚实的,他的声誉仍然存在,这得到了当前客户的支持,推迟了欠款的还款日期。赖光生掌柜多方集资,精心经营,扭亏为盈,复兴了乔的基础业务,于是将“光生宫”改为“宫”。乔家子弟恪守祖训家规,家业蒸蒸日上。但秦氏子弟疏于经营,享受利润,逐渐拿走股份,最后复生公几乎成了乔家的独资。复生功成为商号乔后,生意兴隆。在包头,先后开设了福圣泉、福圣溪等19个门面,从业人员四五百人,成为包头市最早、最有实力的商号。所以说“先富生公,后包头市”。依靠这个复杂的名字,乔家族发展成为中国主要的商业港口。光绪十年(1884年),也有大德通、大德亨银行。到清朝末年,乔家在全国有200多个银行号、钱庄、典当行、粮店,流动资金700多万。加上土地、房地产等房地产,总资产达到1000多万。
乔贵发一心经商,三十多岁才娶了寡妇。长子权得是由寡妇石成带来的,他被称为贤惠的明星堂。因为不是乔贵发生的,所以这门没什么起色。二门满义,堂名宁寿堂,多子入仕。三门在美国,堂名“中殿”,其次是乔致庸(1818-1907),是乔家族中的杰出人物。他以儒释道为尊,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心,以诚为本,执着追求,艰苦奋斗,不断发展,实现了货通天下、利天下的理想,为乔氏家族的兴盛做出了巨大贡献。乔致庸活到了89岁,生了6个儿子,但他心中有自己的短处,最终把乔家的大业交给了乔夏颖。乔深受其家风和家规的影响。自从她主持乔的家庭,她一直进取和严谨地管理她的家庭。他根据兄弟子女的特点,设置了“无泥古牢”、“知识荒牢”、“日新牢”、“自强斋戒”、“三省一日牢”等学习名称。,为了互相鼓励,又明确规定了家规“五不准”:一不准抽鸦片,二不准纳妾,三不准学别人,四不准喝酒等。在乔·的努力下,乔的伟大事业蒸蒸日上,达到了顶峰。乔对更是豁达。她曾经带头剪辫子,动员家庭妇女改掉缠足的习惯。她还担任过区长和禁烟局长,达到了职业生涯的巅峰。清末,乔的银行业务被官办银行抢走,从此生意衰落。
中、俄、蒙三个国家的主要外贸家族是正规家族
榆次,在晋商中以外贸闻名。据《山西外贸志》记载,“在查克图从事对俄贸易的众多山西商号中,经营时间最长、历史规模最大的是最早推榆次车王常家的。昌家族从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彤七代开始,历经150多年的传承。特别是清末,在察合台十几家较大的商号中,只有常氏一家,在清代晋商中被称为“外贸世家”。昌家经商的始祖常威,到张家口经商。当他从家里出发时,他身无分文,以为人们会拿占卜算命,赚吃饭和住酒店的钱,可以去旅行。常威有三个儿子,大儿子常万体,三儿子常旺达,两人都很会做生意。万齐一家,后称“南长”;万达一号是“北昌”。昌万达是个聪明的少年。长大后,他去张家口和父亲做生意。他十年节俭度日,待人真诚守信,受到商界同行的重视。昌家从开布店开始,经营布匹和白布,获得巨额利润,扩大规模,经营茶叶和杂货,并出口到蒙古等地,逐渐积累商业资本,成立了大德裕商行。
乾隆时期,察合台被清政府指定为中俄贸易的唯一场所。中俄巨大的贸易被压缩到了查克图。常万达看到了巨大的商机。他把张家口经营的“大德峪”改名为茶馆,把钱投到茶社,实现了内贸向外贸的转变。昌万达向俄罗斯商人出口茶叶,经营绸缎,从俄罗斯进口毛皮和银锭,获利颇丰。昌万达“吃饱了不赚钱,看自己有什么”,资本不断翻倍,为昌家外贸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随着业务的发展和资金的增加,昌的公司先后增加了大生玉、大官玉、大美玉、独生玉,形成了昌的“玉字”序号,遍布苏州、上海、汉口,独生玉也在莫斯科设立了分公司。
庚子事变后,昌的生意受到了一些损失。相反,他创办了现代家庭工业,成立了敦颐和养蚕局和敦颐和织布厂,并获得了大量利润。常还投资了山西省现代工业火柴局、矿业公司、金华纺织公司。常、常世十四,曾任公司第四任总经理。昌家是从商起家的,家境富裕后,他转而让孩子学习儒家思想。昌八常吉是进贡郡县的,是家族中第一个进贡的人。从那以后,那些取得学术成就的人一直在继续。到1921年,昌家有4人留学日本回国,10人从省内外大学毕业。他们被称为“儒贾”,是晋商中少有的“书香门第”。
清末民初,常的生意逐渐走下坡路,主要是因为俄国商人拖欠巨款,俄国政府课以重税,遭受浩劫。据记载,仅在莫斯科,就损失了140多万白银。辛亥革命后,国内外货款未结清,玉牌破产。
太谷富豪的“三多堂”店铺是几个曹氏家族
太谷曹氏家族,是明清时期著名的晋商富豪。
曹氏家族是从明末清初的曹三喜发展而来的。那一年,曹三喜迫于生计,前往东北三塔(今辽宁省辽阳县)经商。他先是租地种菜种豆,然后和别人合伙磨豆腐,用豆腐渣养猪。生意兴隆后,因为曹三喜是外地人,合伙人想多赚钱,不得不自己经营。曹三喜相信自己的名字有“三”字,一定能在“三塔”中成功。他勤劳,踏实,对人真诚,生意越做越好,加了酒业,杂货业,典当业。之后,他们在沈阳、四平、锦州等地设立事务所,逐渐成为省外大商。清兵入关后,曹家的商号发展成海关,规模越来越大。到道光、咸丰年间,曹氏商号已遍布半个中国,并向海外发展至莫斯科。经营项目包括货币业、绸缎、布匹、呢子、颜料、药材、皮毛、杂货、洋货、酿酒、粮店等。,拥有员工3.7万多人,总资本1000多万。曹家创造了以总数管分号,以大小管分号的连锁经营方法。据说全国各地都有很多曹的商号,连管家都分不清楚。没有得到曹家的同意,那些已经站稳脚跟的人就擅自借钱开店。只要贷款不到2.2万就归他们银行管辖,银行,曹家不问,可见曹的财富是巨大的。
曹三喜发财后,把资产分成七份,给每个儿子一份。然后每个公司投入10.2万元组建一个管理处,叫做“曹七和”。道光以后,各门渐衰,三国堂却盛极一时。”三多堂”的意思是拥有更多的快乐,更多的生活,更多的男人。太谷市西北西溪村有三栋并排高耸的四层旧建筑,是“三多堂”的象征。这三座建筑,墙厚1.5米,高15米以上,有三个“寿”形过厅庭院,15个庭院,280栋房屋,总面积6000多平方米。也是晋商的名院。曹氏商业在清末逐渐衰落。辛亥革命后,曹植在东北各大城市的票号由军阀张发行的“封票”经营。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曹实在东北的票号归伪满政府所有。
魏子五莲与智能票号家族竞争,后者是侯的家族
。介休侯氏被称为“侯百万”,史书记载有资产7800万两白银。侯氏发迹于清康熙年间。10世纪侯万湛专门在江苏杭州卖绸缎,家族生意发展迅速。当他的孙子侯星宇到达时,他已经成为一个著名的富人。
侯星宇是侯家的重要人物。他继承了祖先,努力工作,积累了数百万。他的第三个儿子侯庆来聪明、老练、有才华、雄心勃勃。他先把平遥从事丝织品、茶叶、钱币的魏常诚、斜泰魏、后长来、新泰永都改为魏牌,后来又把魏牌改为票号。然而,侯清莱只活了36岁,他的儿子侯银昌接管了他的家族生意。在与平遥日升昌票号的竞争中,他将其他卫品牌改为票号,成为山西著名的“五环”。道光、咸丰、同治之后,魏牌的威望在30年左右不断提高,分号遍布全国30多个城市。
魏姓豪富侯家,历次分红都是暴利,有钱有势,奢侈无度。侯银昌的季孙侯奎是介休有名的挥金如土的富家子弟。当时介休有句谚语,说“介休郡三不管,侯奎灵为二王。“这三个人都是放荡不羁,为财富而战,挥霍无度。光绪末年,清银行成立后,后市汇率由盛转衰,逐渐走下坡路。
著名的“长玉川”祁县家族是一个运河家族
祁县商人聚集,被称为祁刚,是清朝强大的商业力量。运河家族是邦奇的一个大家庭。曲家的茶馆“畅游川”很有名,票号“三金院”是世界上最好的。
屈家发家致富,始于元末明初的三兄弟瞿景信、瞿雨欣、瞿忠信。他们从贩卖人口的小生意开始,先把马璐和梨卖给祁县,然后把祁县的粗布和大枣运到上党。他们慢慢长大,不知疲倦地工作,逐渐积累资金。到清代乾嘉时期,瞿氏家族的生意已经涉及到与俄罗斯和蒙古的茶叶贸易。从屈的第17代源代开始,进入了生意兴隆的黄金时代,成为当时晋中八大富户之一。源头人物屈与他人共同设立了“百川通”、“寸一公”、“长生传”票号,并全资拥有“三金院”、“汇源通”票号。开票号的同时,曲家还有茶馆、盐店、钱庄、当铺、绸缎屋、药材屋等。在各省是一个非常谨慎的人。屈希望大儿子屈经商,但屈才华横溢,小时候有“神童”之称,更热衷于名利。屈对他极为不满。据说屈考取回乡做母亲,屈跪在门外迎接,使他十分尴尬。作为一名学者,瞿被清政府派往日本横滨担任领事。父子矛盾的缓解是在山西护矿运动中。1898年,清政府以极低的价格出售山西的煤矿、铁矿;采矿权转让给了英国商人。消息传开,山西全省一片哗然,商人和各界人士展开了长达数年的争抢采矿权和路权的斗争。瞿刚刚从山西大学堂督学的位置上退下来,就参加了护矿运动。在晋商护矿运动中,瞿家父子默契配合,瞿元稹主持瞿家大票互助。不仅大量投资金宝公司,还帮助公司发行和募集股份。瞿在公司担任总经理一年多,后又正式入京。屈入京后,屈将大部分财产埋藏在自家院子里的银锭里,据说有三百万两之多。屈于1919年病逝于天津。从那以后,瞿家的后代再也没有涉足商界,大多成了学者、教师、作家。
山西首富康家,明清聚首。
山西平阳府(今临汾市)的康家,明清时聚敛了几千万美金,成为山西首富。继康之后,又有曹、乔、屈、常等七八百万、二十万资产的家族。
康的家庭是从。相传明末李自成农民起义军在山海关与清军作战失败,在从北京撤往安的途中,所携带的金银财宝存放在康家中。后来李自成死后,农民军储存的金银财宝归康所有。但这只是一个传说。其实康的兴盛也是经商之道。康家最初是个大盐商。清代实行食盐专卖制度,盐商由政府特许运输、销售食盐到指定地点。正是有了这种贩卖特权,康获得了巨大的利润,成了一个非常富有的人。康在扬州建有著名的康园,盐商云集。其次,康是一个大的粮食商人。当时的北京,因为既是首都又是首都的重要地方,外省买米谋生的人很多,而北京的首都最大,最大的粮店就是正阳门外康家开的那家。在平阳县,康家“有数千仓库”,拥有大米和芒果。再次;康佳是一个资金雄厚的当铺老板。传说当年康家为了碾压当地另一家当铺,连续三个月拿出90个金罗汉在这家当铺典当,每尊1000两银子。当铺老板慌了,问当铺老板为什么有这么多金罗汉。有人说:“我师父有500个金罗汉,现在还有410个等着典当!”这家当铺只好让康家赎回90个金罗汉,当铺倒闭就走了。此外,康当时在原籍平阳也拥有大量的农家院和粮库,号称“府如一家”,“上有苍天,下有百万,三年不下雨,旧粮中有万石”。
甲方第一团被命名为“世袭皇商”,是范家
。范在介休经商的始祖叫范,明末在张家口经商,经常去辽东。他是当时八大名商之一。
当时,商人经常出入海关,为清朝提供军需和情报。清朝入关称帝后,顺治皇帝在紫禁城设宴答谢八商,亲自召见,品尝皇家官服,加入“皇商”行列。范任命主持贸易事务,并“赐张家口为世界庄园”,从而获得了其他商人所不能享有的经济特权。范玉斌是范的孙子。他有着聪明而优秀的经济头脑。继承先人之后,不负众望,使范的事业达到顶峰。他在任时,就担负起了“承办和征集军品”的官方责任。清朝初年,康熙帝亲自进占准噶尔。因为运输口粮成本过高,“送米喂军”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作为一个帝国商人,接受这个官职后,他认为虽然很难回到卖军粮,但他相信,这不仅有利可图,而且可以为国家服务,依靠他多年的商业经验。他要求以低于每石米官方价格三分之二的价格自费出售小卖部。康熙听了大喜,便要了。范玉斌感受到了皇帝的大恩,表现出了情感上的忠诚。他收了144.2万银子,又补了100多万石头用于运军粮,为清政府节省了600多万美元。《清史稿·传》中说,范玉斌“行于大漠千里,不烦官,不扰左邻右舍,必然来,省下几亿国费”。忠诚带来丰厚的回报。范氏家族很多人都被授予官衔,而且是联盟第一。朝廷也慷慨地将西北游牧民的贸易权交给范家,获得了巨大的商机。范作为高官的名声,在清朝两百多年里是少有的。范家不满足于既得利益,继续寻求发展机会。康熙时期,中国铜币(制作铜币的原料)严重短缺,政府允许商人去日本购买铜币。范抓住机会,请求内务府,承担了大部分贩运洋铜的业务,从而获得了巨大的利益。
范家因公事兴盛,因公事衰败。随着清末满清政府的衰落,范的生意日渐式微。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清廷以范的铜业“损失惨重,甚至漏了去年的货,漏了课,拖欠公务物品”和“损失多达156万”为由,罢免了范的内务府、中华人民共和国部和其他政府机关。它下令严查樊青基兄弟,查封家族财产,原“世袭皇商”成为下一步。
著名的“财神”和“最后的风景”是孔子
晋商中,有一个著名的“财神”,就是太谷的孔祥熙,民国四大世家之一。
孔祥熙之父孔繁慈年轻时抽烟太多,这也是孔祥熙年轻时捡煤渣的原因。后来,孔繁慈在太谷城乡的许多地方做私塾老师,供孔祥熙在基督教协会办的新学校学习。1901年秋天,孔祥熙去了美国,并被耶鲁大学录取,主修物理和化学,后来学习社会学。1905年进入我院研究院,获得理化硕士学位。他的志向是“促进教育,振兴家业”。孔祥熙于1907年回到北京;当时清政府重用留学生。但他在婉言谢绝中被邮局和北洋大学录用,决定回太谷办学。他在太谷南街明道基督教会附属小学的基础上,拓展课程,创办了太谷第一所中学——明贤学校。一方面,孔祥熙主张培养新人才,但他没有忘记“振兴家业”和致富。1912年,当他从生活中看到煤油已经成为民间照明的商机时,他和叔叔孔成立了公司,并向英国亚洲石油公司交付了保证金,从而获得了在山西经销煤油(煤油)的总代理权。孔祥熙成为山西第一个买办商人。
第二次革命失败后,孔祥熙前往日本,在横滨会见了孙中山的英国秘书宋蔼龄。宋赞孔是个谦虚的人,“挣钱好”,“似乎天生就有理财的本事”,而他对孔却是“百依百顺”。孔祥熙和宋蔼龄于1914年春天结婚,因为他们彼此相爱。婚后,宋蔼龄辞去了孙中山的秘书职务,并推荐她的妹妹宋庆龄接任。1915年,孔祥熙回归中国,利用欧洲战争中外国需要军事原料的商机,将阳泉铁砂运往天津出口,并在天津创办了“季翔”和“裕华”公司。1926年,国内政界发生了剧变。孔祥熙认为成为高官的机会来了。他从美国回到广州,被任命为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广东支部委员、广东省财政局长和后方财务。由于、在蒋介石与的婚姻中说服了父母,孔家通过蒋介石政权获得了很高的政治地位,从而保证了家族财富的扩散。1927年,孔祥熙出任南京政府工商部长,并当选为国民政府成员。从那以后,他的官运和财运都蒸蒸日上。1933年,孔祥熙被任命为行政院副院长、财政部长,至今仍担任中央银行行长和中央银行行长。孔子成了中国豪门中的首富,利用了他们的优势,也利用了他们自己的利益。孔家利用职权谋取私利,在国难中发了大财。据说,抗战初期,宋蔼龄在投机取外汇中赚了“800万英镑”。1939年,宋蔼龄在美国的存款被重庆政府列为“美国银行所有达官贵人的第一存款”,被美国苏利文称为“中国人的钱包”。1944年,“与朋友分享美元债券案”,舆论在山城重庆肆虐,孔祥熙被迫下台。■
晋商老照片
作者:杨,节选自陕西新闻网
标题:[文化]晋商旺族“八大家”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山西时报网是一个向世界华人提供山西省本地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山西新闻网将予以删除。
上一篇:[文化]山西票号衰亡的内外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