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天龙山石窟
本篇文章770字,读完约2分钟
北朝东魏时期出土,北齐隋唐时期出土。现存石窟共有25个洞窟,位于东西两峰和悬崖之间 其中,唐代石窟最多,共有15个洞 洞穴从东到西排列。东峰分两层,上层四洞,下层八洞。第一个山洞朝东;西峰13号洞,11号洞朝东,19号洞,20号洞朝西,其余洞朝南 石窟多为方形,三壁三龛的石窟占全部石窟的一半以上 石窟分四个时期挖掘 第一期发掘于北魏末至东魏( 528-546年) 是东风的二号洞和三号洞。洞穴的形状是双洞,正方形,覆盖水桶的顶部,三面墙和三个壁龛 洞门呈圆拱形,侧面刻有八角形门柱,柱头上刻有风鸟 壁龛是一个圆形的拱形壁龛,洞壁和顶部刻有浅浮雕 大多数雕像都是坐着的,瘦瘦的,苗条的,自然的,端庄的,平和的 【/h/】第二期发掘于北齐(550-577年),有3个洞穴,分别是东风的1号洞和西峰的10号洞和16号洞 洞穴有一个前廊的形状,有三个模仿木结构雕刻的前廊。廊下雕有两个八角柱,柱下有莲蓬柱,柱头上有一个大广场,广场上有一个三升人字形的水桶,洞门两边各有一个力士 这座雕像有一张圆脸和强壮的身体 佛髻低平,圆脸,披袈裟或右手袈裟,腿上有双阴纹 第三期发掘于隋四年(584年)。东风第八洞最有代表性,是一个分支洞,洞中心有一个方形塔 在洞壁和塔周围挖壁龛 第四期发掘于唐代 (673-704),共有15个洞穴 西凤洞9号规模最大,分为上下两层。洞前,满山亭建于明代。这个亭子有三层,坐落在山顶上 现有上层为弥勒佛,下层以十一尊观音像为中心,左右为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 天龙山石窟早期建筑的实物材料有很多,如圆的或八角形的柱上有一束莲花,盆盖的柱基上有一束莲花,人字形的,一桶三升的等等 其精湛的雕刻工艺是石窟逐渐汉化的典型范例,尤其是用圆雕工艺雕刻的佛像,不仅具有印度佛像的优雅和柔和的特点,而且具有中国传统雕刻固有的清新节奏和线条
标题:[文化]天龙山石窟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山西时报网是一个向世界华人提供山西省本地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山西新闻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