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山西时报网”,在这里您可以了解到山西地区每天发生的大小事,是世界了解山西的最好窗口。

主页 > 山西文化 > [文化]太原、并州、晋阳之关系——读《太原市志》记

[文化]太原、并州、晋阳之关系——读《太原市志》记

来源:山西时报网作者:欧阳珍更新时间:2020-10-26 15:20:02 阅读:

本篇文章1195字,读完约3分钟

地方志作为地方史料的载体,被列入历史范畴,但描述方法不同于历史。不考虑它的主要特征。因为需要了解一些历史事件,所以经常浏览一些地方志。

《太原方志》第一卷于1999年开始出版,到2009年已全部出版八卷,是民国修志以来70多年来太原第一部新编方志。感觉是近几年写的不错的地方志。它结构完整,编年史详细,内容信息丰富,展现了太原悠久的历史,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信息,为今后的发展提供了参考文献。

人们常说:太原、并州、晋阳是什么关系?作为一个老女人,我觉得我懂一二,但并不总能正确表达。浏览《太原市志》时,第一卷第三章“地名释义”有专门描述,感觉简洁、权威、准确,复制如下。

太原——原意是高、平、宽、大。作为一个地理名称,这个部一般指《诗经》、《尚书》、《左传》等书中的“疏顽,至于大元”、“修大元,至于岳阳”、“宣分陶,妨碍奥萨瓦”,太原作为地名,出现于春秋以后。战国时期,太原是赵、晋阳之地。秦庄祥在位第二年(前248年),秦将“攻赵,定太原”,次年“初定太原郡”,治晋阳,这是太原定郡的开始。嬴政元年(前246年),晋阳造反,嬴政出兵平定,重置太原郡。从此,“太原”成了一个特定的地名。汉朝时,太原郡在晋阳的控制之下。唐初废郡,开元设太原府,为太原府之始。宋太平兴国四年(979年),灭北汉,灭晋阳城,太原郡降为并州。七年,迁到阳曲县唐明镇。此后,从金、元、明、清到民国,“太原”广义上是指太原府或太原市境内,狭义上是指在唐明镇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太原市(市)。

[文化]太原、并州、晋阳之关系——读《太原市志》记

并州——旧书记载,古代属冀州,虞舜位于冀州,地广。《元和县志》引《太康迪记》:“州不叫渭水,不叫衡山,乃云并,盖于两谷之间?”《名称释义》:“合并也是合并,文字合并或设定。”元丰五年(前106年),为了加强中央对郡县和国家的管理,设置了十三个州秘书,太原等九个县由州秘书监管。东汉时,并州刺史部署在太原郡治晋阳,是后世称太原为并州,又称晋阳的由来。唐开元十一年(723年),丙州改为太原府,所以丙州也被后人用作太原的别称。

晋阳位于晋江以北,古人以水之北为阳,故名晋阳。春秋末期属晋国。根据光绪《山西通志》的考证,晋阳是赵在禹、耿阳拥有私有土地时的封地。到了后金,公职靠边站,直、韩、魏、赵、范、中行六大臣专权。赵简子是发展的力量,命令董安,一个家庭部长,建立晋阳市在龙山脚下,这是接近山区和河流。自战国末期开始,晋阳就一直是太原乃至山西的政治中心,所以后世称太原为晋阳。

当然,无论什么称号,太原都是一座文明古国,历史悠久的大都市。作为一个在斯里兰卡出生或长大的太原人,她除了要为自己的天性感到骄傲之外,还要多了解自己的历史,珍惜和继承自己灿烂的文明,为自己美好的未来做些实事。那岂不是一种乐趣?

作者注:金水——发源于太原晋祠以西的玄翁山。曾经是向东流向汾河的支流。以前智博用来克制金水灌溉晋阳。(完)(作者:张人禾)

标题:[文化]太原、并州、晋阳之关系——读《太原市志》记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山西时报网是一个向世界华人提供山西省本地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山西新闻网将予以删除。

山西时报网介绍

山西时报网是一个朝气蓬勃的地方性门户网站,坚持“读者至上”,定位于普通百姓,按百姓的需要办报,不断提高“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的力度和深度,在为国分忧和为民解难中找准结合点,架起党和政府与普通百姓沟通的桥梁,尽心竭力为网民提供山西新闻联播、山西招生、山西高考、山西中考、山西教育、山西人事、山西旅游、山西地图、山西十大景区、山西旅游景点、山西旅游攻略、山西大槐树、山西旅游地图、山西自驾游、人说山西好风光、山西11选5、山西特产、山西汾酒、山西美食、山西面食、山西刀削面、山西老陈醋、山西证券、山西焦煤、山西财政、山西煤炭、山西财经、山西民歌、山西博物院等信息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