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山西时报网”,在这里您可以了解到山西地区每天发生的大小事,是世界了解山西的最好窗口。

主页 > 山西文化 > [文化]68岁老汉捏面羊

[文化]68岁老汉捏面羊

来源:山西时报网作者:欧阳珍更新时间:2020-10-26 00:56:02 阅读:

本篇文章2931字,读完约7分钟

剪揉羊头。

装饰羊的头和身体。

素面羊准备好了。

孩子们抱着羊,放不下。

[前面写的字]

“二十八脸毛,二十九羊走,除夕夜拧,元旦交。”羊年怎么才能留下羊粮?位于太行山西麓、山西省东门的固州平定,至今仍保留着最著名的“蒸羊送福”习俗。踏入腊月的门槛,尤其是腊月二十三(俗称“小年”)之后,人们开始做面羊,村里到处飘着浓浓的面香。笔者来到以揉面羊闻名的西野村霍成武师傅家,参观了平定面羊的生产工艺。当然,他肯定会先品尝这种独特的羊年美食。

平定西野村的霍成武师傅,是一个笑容平和、精神抖擞的农民。他擅长做面条羊。假期结束后,附近的大部分家庭都会在霍师傅家做面条羊-

早就听说平定西野村的霍成武师傅很会做面羊,没见过面。在村民们的帮助下,我成功地找到了霍老爷的房子,一排排的私房,一座座新式农家乐,门口屏风上的大红福字,还有一个干净整洁的宅院子,显示了霍老爷的灵巧和敏捷。霍老爷是个精神矍铄、笑容平和的农村老人。在我印象中,做面羊、剪纸、收鞋垫都是女人的事。我从来没听说过男人从事这一行,不禁感到微微的惊讶。一个农村老人如何做好这些精致的工作?

擅长揉面羊

来到霍成武大师的房间做面羊的时候,看到已经摆好了一个大板子,桌角上放着剪刀、梳子、针锥、瓶盖等小玩意,旁边的瓷盆里放满了面团。霍师傅正准备做面条羊,我饶有兴趣地坐在他旁边,仔细看着。

霍师傅先拉了一大块面粉,开始揉。他敏捷的双手在白色面团上飞舞,他像一只跳动嬉戏的羔羊一样欢欣鼓舞。在帮面团的时候,他告诉我,做面条羊要用精粉。发酵后,要精心控制碱的用量和面条的比例,面条要有耐心,使其柔软均匀,这样蒸出来的面条羊才能滋润饱满。不一会儿,在霍师傅手里,一大团面团被搓到了地上。他只看到揉好的面团被分成块,揉,切,揉。不一会儿,一只造型简单、造型可爱的“面条羊”就完成了。

一边忙,一边要这批面羊的阿姨拉着两个孙女推门进来了。一个小孩说:“我要喜羊羊和美羊羊。”霍师傅在孩子们拿的图画书里翻找着。很快,他的手下就挤出了可爱的喜羊羊和帅气的美羊羊。喜羊羊用的是黑豆眼,美羊羊用的是红豆眼。甚至小羊的卷发和配饰都很生动,和漫画形象没什么区别。

我以为霍师傅这个年纪只能捏传统造型,不想要新造型就打不过他。霍大师说,羊有不同的形状,不同的做法。以前面条羊是老一辈传下来的,现在漫画形象很新颖,但是羊体的方法就复杂多了。图案和配饰需要各种工具,纯手工揉捏。虽然过程复杂,但是做出来的东西是有层次的,变化多端的,很漂亮的。“用时髦的话来说,这叫创造,创造得琢磨琢磨。尤其是羊的各种动作和姿势都要认真注意。”霍老爷笑着说。

清蒸面羊

不一会儿,霍师傅的手下就做出了一系列各具特色的面羊,接下来的工序就是大火蒸。霍师傅至今在农村使用炭火和大铁锅。他一边把羊放进锅里一边跟我解释:“温度很重要。不同的锅有不同的效果。铁锅越厚,火就越大;铝锅薄,火却轻。掌握不好,要么开花,要么变黄,要么有小泡泡。这个得琢磨琢磨。”

趁着蒸羊的空档,忙了一上午的霍老爷坐下来,一边休息一边和我聊天。68岁,从事面团造型50多年。他出生在西野村,从小就非常喜欢民间艺术。从10岁开始,他跟随母亲学习面团造型和剪纸。为了改变家庭的经济状况,他在成年后坚持这些技能,边学习边创新,不仅增加了收入,还丰富了面团造型和剪纸艺术。“平定会面临整形剪纸的人很多。可以说我是平定第一!”说到这里,霍老爷脸上露出了自信的笑容。

尤其是家庭变故,妻子离开他之后,生活的艰辛并没有被霍老爷难倒。作为父亲母亲,为了儿子的健康成长,他不仅要种地、做家务,还要学会织毛衣、收鞋垫,不断提高自己的和面技术。后来霍师傅在周边越来越出名,甚至几十公里外的大阳泉、小阳泉、武都等地的人都去村找他点面羊。霍师傅哀叹辛苦,最累的时候就一天到晚转来转去,揉羊到晚上一两点才睡,早上四五点还要起来蒸羊。令他高兴的是,他的儿子凭借自己的技能被培养成了一名大学生。现在,他学业有成的儿子也加入了工作。

过了20多分钟,霍师傅说面条羊已经蒸熟了。在他打开锅盖的那一瞬间,大小不一、造型夸张、简洁朴素、具有鲜明民间特色的面羊就出来了。最大的面羊,体型大,长相傻,总有3斤重。无辜的羊不局限于原来的形状,还夸张到符合法律。相似与相异之间,形象生动,美感油然而生。

蒸完之后稍微凉一点,就开始上色了。霍师傅说,山羊太热的时候着色剂容易挥发,太冷的时候容易流动。着色剂主要是食用色素,溶于水、白糖水或白酒中。调好颜色后,用鸡毛或小楷笔蘸蛋清或香油给羊刷眉毛画眼睛。经过这个过程,面羊变得华丽耀眼,以后还会再见到。这种羊既是一种高超的艺术,又是一种美食,所以很受群众欢迎。

欢喜送面羊。

经过半天的努力,邻居阿姨给我孙子做的面条羊终于做好了。看着蒸面羊,两个小姑娘放不下。一岁多的肖佳玉看着面条羊,把它放进嘴里,一股纯正的面条香味在空.的空气中荡漾开来阿姨告诉我,当地有个习俗,奶奶叔叔给侄子送面条羊。从孩子出生到12岁,孩子吃了面羊一年就安全了。其中还有一个生动的传说。相传当地一个叫“二小学”的农民,从小娇生惯养,长到16岁,倔强异常。他的母亲不得不请他帮助他的叔叔牧羊。第二小学看到小羊喂奶总是跪着,不解。我叔叔说小羊跪是因为它知道如何孝敬母亲。老二渐渐明白了道理,对叔叔说:“我要回家。以后一定要听妈妈的话,长大成为一个孝顺感恩的人。”从那以后,我叔叔每年都要送一只羊去第二小学,提醒他要好好进步。街坊邻居互相效仿,慢慢改蒸送面羊,逐渐成为这里的习俗。方圆村的大多数人都在霍老爷家里做了面条羊。所以霍老爷节假日特别忙。

[文化]68岁老汉捏面羊

霍师傅做面塑羊多年,几乎是半个民间专家。谈谈平定面羊的起源和由来。他说山西民间生产的面羊起源于古代的中秋节。在七月,当谷物成熟时,人们会举行一个祭天和告诉祖先的仪式。祭祀通常使用色泽纯正的牛羊,称为“祭祀”。古代祭祀是国家大事,后来逐渐演变成民俗。山西民间崇尚古风,融谷牧为一体,过节,尤其是春节和中国元旦节(7月15日)。人们用面条蒸羊,献祭,吃东西。时至今日,这些原始习俗仍保存在平定县。比如过年祭祖,祭亲,祭奠纪念日,一定要用“三祭”来致敬。7月15日上坟,孩子也得给已故的亲人放羊。有意思的是,你儿子媳妇送的羊没有缰绳,你女儿女婿送的羊却要用缰绳拴着。这是因为嫁出去的女儿是外地人,送来的羊如果没拴好,以前面羊是祭祀,现在却成了亲朋好友互拜年的吉祥之物。

[文化]68岁老汉捏面羊

听着这个意味深长的传说,看着刚从笼子里放出来的平原羊,我深深的觉得,山西羊永远是正宗纯正的美食,一段难忘的回忆。

“相关链接”

体验揉羊旅行指南

霍成武住在平定县西野村。如果是自己开车,可以从阳泉坐杨光线7公里左右到平定县庙沟村,再换乘赵平线5.1公里到西野村;从平定出发,可以选择从东莞转盘出发,沿着赵平线行驶约9公里到达西野村。如果乘坐公交车,可以从阳泉沃尔玛汽车站乘坐205路、603路、703路公交车直接到达西野村;你可以在平煤广场乘631路公共汽车到达平定县的西野村。

如果需要住宿:附近平定县有不同档次的酒店。

食物推荐:平定38席,平定黄瓜干,平定面条羊。

附近景点:娘子关、古关、大寨、石岙山。

标题:[文化]68岁老汉捏面羊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山西时报网是一个向世界华人提供山西省本地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山西新闻网将予以删除。

山西时报网介绍

山西时报网是一个朝气蓬勃的地方性门户网站,坚持“读者至上”,定位于普通百姓,按百姓的需要办报,不断提高“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的力度和深度,在为国分忧和为民解难中找准结合点,架起党和政府与普通百姓沟通的桥梁,尽心竭力为网民提供山西新闻联播、山西招生、山西高考、山西中考、山西教育、山西人事、山西旅游、山西地图、山西十大景区、山西旅游景点、山西旅游攻略、山西大槐树、山西旅游地图、山西自驾游、人说山西好风光、山西11选5、山西特产、山西汾酒、山西美食、山西面食、山西刀削面、山西老陈醋、山西证券、山西焦煤、山西财政、山西煤炭、山西财经、山西民歌、山西博物院等信息资讯。